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大国军事渗透日益加强 18国参与马六甲联合军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14:33 瞭望东方周刊

  文/散淡、韩旭东

  大国对海上交通要道的军事渗透日益加强。围绕马六甲海峡,一种复杂的局面正在形成

  4月底5月初,马六甲海峡风起云涌。18国参与的海上大军演令人深思。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4月26日伊始的演习持续13天。各国参演舰只达20艘,官兵1600多人。有“大洋双雄”之称的美国和俄罗斯海军都参加了演习。中国、智利和印度派出了观察员。

  分析家认为,这场以排雷、水上爆炸物检测等为演习科目,目的看似为打击海上恐怖主义,实则反映了全球主要国家对自身海洋利益特别是国际资源安全的严重关切。

  “咽喉锁道”马六甲海峡

  全球货物运输的四分之一和石油运输的二分之一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

  与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相比,马六甲海峡对全球贸易的意义更为重大,虽然这两条海峡年通过船舶数量差不多。另一条敏感海上通道是霍尔木兹海峡。

  马六甲海峡联结亚、非、欧三大洲,长约800公里,最窄处40公里,平时风力很小,海流缓慢,风平浪静。近几年,每年穿行船只超过5万艘,而且每年过船递增率为8%。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0年来的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与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日本比肩的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

  中国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运输五分之四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六成是中国船只。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与日本两个大国的海上石油供应线正好重叠了起来。

  以反恐的名义

  马六甲海峡这条几乎可以说托天下物流于一身的海上通道,据说在应付危机方面非常脆弱,这里海盗事件频发,而在美国军舰也门遇袭和伊拉克发生攻击油轮的事件后,新挑战更为彰显。

  防务专家警告说,恐怖势力可能用装载石油或化学品的巨轮作为武器,将他们劫持后沉没在海峡最狭窄的地方,或者把它们变成浮动炸弹。

  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在18国海上军演的开幕式上说,“现有到位的装备显然数量不足,而打击海上恐怖主义,保护地区水域是非常高强度的、复杂的任务。”他说,为保证海上通道的安全,需要“有利益在此的国家”、船运团体和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都来提供帮助。

  已经有报道说,最近,驻亚太地区美军总司令法戈上将在美国国会就国防部2005年预算作证时披露了美军《区域海事安全计划》反恐新方案。根据这项正在制定的计划,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快速反应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

  这厢演习未完,就又有印度媒体报道:美国、印度和新加坡将于8月在马六甲海峡举行联合海上军演,主要操练海军航空兵、公海反恐、反潜和反海盗战术。

  马六甲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然而,到了21世纪,众多国家都在马六甲海峡享有利益,这反映了全球化迅速进展的现实。国际资源供应的安全已成了牵一发动全身的大问题。

  美国、日本、印度以及一些有关东南亚国家的海军都布防马六甲,打击海盗和反恐是它们最基本的理由。但是,除了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明眼人都知道,它们都是为防范国际冲突而未雨绸缪的。

  马六甲安全谁来负责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新、马、印尼三国就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共管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的事务,坚决反对将马六甲海峡国际化。

  在某些国家加快向马六甲实施军事渗透的同时,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反对态度鲜明。

  4月27日,就在18国军演正在进行的过程中,马来西亚官员明确不同意马六甲海峡防卫装备不足、需要第三方介入的说法。

  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米德说:“我认为首要责任还要靠滨海峡国家自己来承担。”他表示强烈反对由任何第三国参与决定马六甲海峡安全的建议,并将问题上升到了国家主权的高度。

  此前,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对此问题发表社论,强调说美国以协作反恐的名义对菲律宾和印尼进行军事渗透,现在又把触角伸到马六甲。如果让美军驻留马六甲海峡,肯定是后患无穷。

  印尼外交部一位发言人也表示:“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应该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负责。因此,我们不接受任何与这一事实不相符的政策或措施。”

  印尼海军不久前宣布,决定在马六甲海峡部署26艘军舰和10架侦察机,执行巡逻任务,并将设立打击海盗的特种部队。

  围绕马六甲海峡,一种复杂的局面正在形成。

  美国欲控马六甲

  1986年美国在公布自己的全球海上战略时就宣称,美国的海军至少要控制世界上16个重要的海峡通道,其分布地区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的海上通道,借以实现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当然包括马六甲海峡。

  今年4月,当美国太平洋总部司令法戈放风美国将同亚洲有关国家于今年年中讨论在马六甲海峡推行“区域海上安全计划”,并称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已经得到了新加坡的支持。表面看来问题只涉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这些所谓的前线国家,但事实上诸如日本、印度、包括中国出于各自在国家利益与发展战略上对马六甲海峡的倚重,都不得不关注马六甲海峡的风云变幻。

  18国军演马六甲海峡事件本身说明了这样一个真相,马六甲海峡不再平静,控制马六甲海峡已成为美国主导世界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它极有可能成为继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亚洲的另一重大行动。归纳矛盾集中的几个方面有:

  其一,美国进驻马六甲海峡地区的努力直接面对亚洲两个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强烈反对。由此,南亚是否会演义出一场类似于海湾地区的美国与穆斯林世界的直接对抗?

  其二,军事进驻马六甲海峡,美国还将直接面对视该海域为自身势力范围的印度的扩张战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曾经这样说过,“印度的势力范围从西部的曼德海峡到东部的马六甲海峡。”为此,印度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海军,试图利用散落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实现其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的战略目的。

  其三,美国进驻马六甲海峡的举动一旦引发动荡,其危机后果必将影响到日本和中国。而单就战后日本50年的经济飞速发展来说,马六甲海峡功不可没。日本几乎所有的原材料特别是石油进口与商品出口均系于这条“海上生命线”。不仅如此,始料不及的是,进入21世纪同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与日本两国的海上石油供应线发生了重叠。使本来已经感受到挤压的日本势必在未来马六甲海峡的局势变化中显得敏感起来。

  马六甲动荡波及日本、印度与中国

  过去500年间,从1511年的葡萄牙人到1641年的荷兰人,再从1824年的英国人到1971年新、马及印度尼西亚三国宣布马六甲海峡并非国际水道,直到1977年三国签订海峡航行安全协定为止,在马六甲海峡地区支配权的演变过程中,经济始终是主导因素。其主题先是西方通过海峡实现了对中国和整个东方财富的大规模掠夺,而后这条海峡开始承载起先是日本,后是中国的海上石油生命线的战略意义。

  作为岛国的日本,台湾海峡、南中国海海域以及马六甲海峡一线是维系日本经济命脉的“千里生命线”。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军方就提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任务就是要保卫这条海上“千里生命线”。而从事安全保障理论研究的日本国际大学教授前田哲男也曾这样说,日本的“周边事态”行动范围本身就包括马六甲海峡。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战后日本的海上石油运输线是由美国海军确保的,但这并没有使日本停止借口“海上安全”而涉足台湾问题和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

  军事专家认为,如果说台湾海峡关乎日本人能否走出日本海的话,那么,马六甲海峡则事关日本人能否自由生存。原因是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总量占其石油需求的90%,而其中绝大部分途经马六甲海峡。而小泉出兵伊拉克在实现了日本军事力量战后首次走出日本海的同时,客观上也将影响波及到了马六甲海峡。

  再看印度,印度海军始终在为控制印度洋地区五大海峡的目标而奋斗,而其中马六甲海峡位居首选。接下来是巽他海峡、保克海峡、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由此取得对印度洋的支配权,实现美国人所说的“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可以主宰亚洲”的亚洲战略。

  为此,印度军事分析家认为,印度至少需要5艘航母、15艘核潜艇和上百架海上巡逻战机方能在辽阔的印度洋海域占据霸主地位。武装印度成了冷战结束后印度政治中的重中之重。

  有“南亚狂人”之称的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曾在一次以《私营企业与印度国防》为题的讲演中表示,印度政府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设计和开发。这一表态很有点走经济军事化建国之路的味道。

  为了真正成为印度洋的主宰,2003年度印度用于军火采购的费用被提高到了2100亿卢比。而面对马六甲海峡进出日渐增多的中国船队,与日本一样,印度将在亚洲最大的竞争目标瞄向了中国。费尔南德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印度实施防务现代化计划就是要追求与中国对等的军事力量。

  为了具体实施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计划,1998年,印度组建了远东舰队,驻泊在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入口处的安达曼群岛。次年,印度又在该群岛建立远东海军司令部;由于印度三军各自独立,此举使之成为印军第一个三军联合司令部。这在印军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印度对马六甲海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2000年,印度海军实现了首次“东扩”,印度海军新组特混舰队开赴南海实施远航训练。当年又借为美国一艘所谓的高价值物资船护航,而通过马六甲海峡抵达新加坡。此举不无象征意义。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