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赚“老天爷”的钱 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9:58 外滩画报

  上海气象经纪人受挫,暴露出的不仅仅是企业眼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气象部门垄断经营的制度性弊端

  外滩记者 王晟/报道

  108将·18个月·4笔交易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2004车展大饱眼福

  “《后天》展现的千年家园瞬间被龙卷风、冰雹和洪水摧毁,气温狂降导致天寒地冻场景确实会出现,但如果你购买 了上海气象局的定制气象服务,就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少。”

  虽然已不再推销商业气象服务,但刘新吉力,这位前气象服务经纪人,依然保持职业的惯性。

  刘新吉力是中国首批气象服务经纪人之一,也是最早退出这一行业的人员之一。

  2002年12月25日,中国首批气象服务经纪人在上海诞生,有108人获得了气象服务经纪人资格证书。作为 上海气象局开拓气象服务市场的尝试,上海气象经纪人主要作用是:为气象服务产品进行中介、代理服务,其实就是推销有偿 的商业气象服务。

  然而,经过一年半的运作,这“108将”仅谈成4笔气象服务生意。这与日本最大的气象经纪公司——气象新闻公 司(WNI)为全世界数十万客户服务,2003年盈利3亿美元相比,实在是清淡得可怜。

  不得己,2004年,刘新吉力和另一位气象经济人下了“梁山”。

  上海水电路,一座中等档次的写字楼,惟一一家由五位气象经纪人组建的多普乐气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就藏身于此( 根据《上海市气象服务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气象服务经纪公司至少由5名气象经纪人组成)。

  十多个平方米的两间房间,只有一位办公室主任留守。

  “我们看好商业气象服务的前景,相信在气象局的支持下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多普乐气象服务公司的董事李元与 其他4位多普乐公司的气象经纪人,都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商业眼光。

  “气象经纪人不同于原来意义上气象部门的业务员,他们不隶属于气象部门,而是活动于气象部门和气象服务产品用 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上海市气象局局长盛家荣说。上海气象局设想:气象经纪人可以对社会各方面的气象需求进行调查、 了解和研究,开发客户需求,帮助气象部门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让气象信息产品更有针对性、更有市场;单纯气象部门推销 产品同样有局限性,营销交给气象经纪人来做更专业,气象专业人员可以专心致志地开发产品。分工细化后,可以降低全社会 气象服务产品的营销成本,也有利于气象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这-对于完全可以依靠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说,确实难能可贵。

  失效的“德尔菲气象定律”

  但是,事实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听到最多的是‘不需要’三个字,其次是‘看气象预报就行了,不会付费的’,然后是‘我们会直接向中心气象台 购买的’。反正没有我们的戏。”李元无奈地说。

  这显然与经济学上的“德尔菲气象定律”相悖。

  这条定律证明: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或者说抵消98元的损失,投入与产出比为1: 98。从理论上说,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气象部门订制专门的气象服务,一方面可以合理地安排生产与销 售,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灾减灾,无论哪一方面都有可观的经济回报。

  但这样的理论,却在1600万人口的上海失效了。

  “根本没有意识到把握好气象信息可以多赚钱。没有长远的眼光。”毕业于南京大学公共关系的刘新吉力分析,“现 在企业都满足于盘算直接的经营要素,而忽视类似气象这样的潜在影响因素。”

  与国内企业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国外一些百年老店企业对气象信息非常重视。伊莱克斯电器公司就购买了上海市中心 气象台的夏季气象信息,作为空调生产和销售的参考;UPS等快递公司也购买定制的气象信息。

  “客户还不清楚气象服务的作用和效果,这是导致有偿商业气象服务难以被接受主要原因。”气象局市场部副主任王 坚捍解释说,也可能因为对气象服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没有直接的量化标准,所以导致了企业对商业气象服务的冷淡。

  与多普乐气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相比,日本气象新闻公司(WNI)对介入中国市场,显现了审慎的乐观态度,他们 仍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工作。看得出,他们对中国市场很有兴趣。

  WNI中国区代表藤野先生在电子邮件中表示,“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复杂、灾害频发的国家,中国的企 业和个人都很关心气象。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气象服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不断加强,气象服务的效益也会更加突 出。”

  “解铃者”该是何人

  虽然业界对上海气象局进行气象经纪人的尝试赞许有加,但对于中国商业气象服务如何应对WTO后的境外气象服务 商的侵入,仍忧心忡忡。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教授指出,国外专门的气象公司为了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准,开发出啤酒指数、 空调指数、雨伞指数、泳装指数、睡眠指数等五花八门的气象指数预报信息,定向提供给专门的企业,获取利润。相比之下, 国内气象部门的服务要弱得多。他说:“正是垄断使得国有单位效率低下,资源闲置,不思进取。”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气象部门要发展必须打破垄断。行政学家将垄断分两种,一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如先天 地具有设备优势;另一种是通过法律途径将垄断制度化。这两项国有气象部门全都占了。

  “我个人认为,国家气象部门可以不开展商业性气象服务,而由私营气象公司开展,类似美国、日本等国的模式。国 家气象部门仅提供公共气象服务,同时开放提供基本的气象数据和资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说。

  专家们担心的不仅仅是国家气象部门效率低下、产品明显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WNI和美国一些气象公司在国内已经设立了代表处。尽管没有从事具体的气象业务,但专家认为,一旦气象服务市 场放开,必然会出现专业服务利润外流的状况,而且还间接导致公益性气象服务萎缩。这才是最为令人忧心的灾难性后果。

  不过,上海气象局法规处的董国青透露,酝酿了3年之久的《气象有偿服务条例》,有望在年内出台。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