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名家十日谈 源于八旗子弟的“单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01:08 城市快报

  - 倪钟之

  今日的单弦又称牌子曲,是由岔曲发展而成。岔曲据传为乾隆时的宝小岔所创。本来是各地的民歌小调,经宝小岔改编填词在八旗兵中传唱,以后别人再写这种类似的作品,也称为“岔曲”,使它成为一种文体的名称。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3D魔幻宫之战

  在清代乾隆六十年刊刻的《霓裳续谱》和道光九年刊刻的《白雪遗音》中,都已收入许多岔曲,说明在清代中叶岔曲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形式。在《霓裳续谱》中,已有把两个曲牌连接使用的现象,如《佳人独自频差叹》则是[寄生草]接[隶津调]。也有的把岔曲断开,中间夹唱曲牌,如在同书中,还有《佳人下牙床》便是岔曲(实际就是今日的[曲头])中间加[剪靛花],再接岔曲(即今日的[曲尾]);在《大女思春》中,则是岔曲→剪靛花→杨柳条→寄生草→岔曲。至《白雪遗音》中,已收入的《醉鬼》一段,便形成曲牌连接体的形式,它是曲头→南锣儿→耍孩儿→倒推船→硬书→数唱→太平年……已经成为今日单弦牌子曲的形态,这样就可以表现更丰富的内容,在清代被许多八旗子弟作为消遣演唱。

  随着清廷政权的衰落,“钱粮”发放困难。已有不少人以此换取酬金,但表面上还是以票友的身份出现,多是给“把儿头”(即票房主办人)提困难,索物要钱。光绪年间司瑞轩创办的“随缘乐”票房,自为“把儿头”,他深知其中陋习,拒绝票友们的要挟,与票友们闹翻,因此对当时流行的八角鼓唱法进行改革,创造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出形式,取名“单弦”,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八角鼓形式之一。“随缘乐”也就成为他的艺名。“随缘乐”虽然是以票友的身份出现,但却是以此为生。所以光绪十二年李虹若在《朝市丛载》中辑录当时人写的一首竹枝词作讥讽。其词曰:

  技艺京西号随缘,张贴特请姓名传;

  受他刻薄人争乐,子弟明称暗要钱。

  其实当时并不只是司瑞轩,很多唱八角鼓的八旗子弟也都是如此。清末民初已有公开“下海”从艺者,以全月如、德寿山、桂兰友、何质臣等为代表的一代演员,公开参加艺人班社演出,使八角鼓中的单弦成为当时曲艺场的一项内容。民国以后又出现了以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其他还有金晓珊、谭凤元、曹宝禄、汪剑云、张剑平、张伯扬、李志鹏等,使单弦成为曲艺场中的主要曲种。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在曲坛上又出现一批女演员,如王凤久、石慧儒、雪艳花(司马静敏)、石连城、赵玉明、马增惠、桂月樵、廉月儒、新韵虹等。“文革”后又有刘秀梅、张帼英、陈宝萍等活跃于曲艺舞台。

  在单弦发展史上,先后出现过岔曲、腰截、群唱、拆唱、单弦、连珠快书等几种形式。并兼唱琴腔、黄鹂调等,因其篇幅短小,也可并入今日岔曲之中;“腰截”是岔曲分开中间加牌子;“拆唱八角鼓”是两人以分包赶角的方式对唱牌子曲,以插科打诨,制造笑料为主,现已无人演出,今日曲艺舞台上只有岔曲、单弦、连珠快书三种形式。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盖茨第9次访华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反战影片《华氏911》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