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业全面开花(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4日20:57 城市快报 |
从明末大科学家徐光启在天津小站地区种植水稻开始,天津的农业就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小站稻成为全国水稻的知名品牌。 进入近代以后,天津的农业从种植园到农用机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农业真正能够发展起来,还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事情。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天津的农用机械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涌现出一批全国的劳动模范。 改革开放以后,天津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一批“万元户”在津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农民富裕了,但他们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带着更高的追求在黑土地上奋斗。于是,当年的“万元户”集中地方,而今又发展成为“小康村”,天津的西青区、津南区、东丽区、蓟县、宝坻、武清等地,有不少这样的小康村。农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又成为他们的目标和追求。 在农作物种植上,从当年的小站稻到今天的农业作物多点开花,粮食经济作物比重的调整,优质产粮区的发展,绿色食品瓜菜区的基本形成,观赏苗木和花卉带的出现,三辣(大葱、大蒜、辣椒)作物的发展,西瓜、蔬菜、枣树、葡萄等种植区的扩大,天津的农业正在用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天津养殖业发展迅速,优良品种的引进,农用设施的改善,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加大,这一切,足以让天津农业的发展走向更高的目标。 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步伐在加快。乡镇企业保持多年的稳步发展,区县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商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改革深化,挖掘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农村的旅游业也开始在全国叫响。 据农业系统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从创建小康村开始5年间,在小康工程建设上全市共投入资金239.2亿元,投入义务工1421万个。其中发展集体经济投入207亿元;新建、扩建乡镇企业5595家,开发荒地1.82万公顷,种植果树1264万株,建蔬菜大棚4866公顷,新上三产项目1.2万个;发展社会事业投入20.96亿元,新建、维修学校2357所,幼儿园、敬老院1562所,新建、改建农村公厕7236个,硬化村庄路面1589.4万平方米,新建、维修村卫生室(所)2469个;精神建设文明投入10.87亿元,新增乡镇、村文化体育场所2469个,新建、翻修学习活动室2719个,新增电话18万多部,新增闭路电视村537个。截至2003年,天津农村人均纯收入为5861元,同比增长10.3%;非农收入不断提高,达到4328元,占总收入的74%;工资收入达到3248元。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