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名北京小学生模拟美国大选举行大队委员竞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19:24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樊未晨) “票仓”、“贿选”、“倒戈”……谁能相信,这些美国大选中的专业词语,最近经常在六年级小学生童童的口中出现,而且也在他的同学们中流传。 进入新学期,童童所在的学校———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又要改选大队委了,候选人首先在各班产生,于是六年级四班决定“克隆”美国大选。
就在美国大选竞争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六年级四班的“竞选”已经有了结果。 班级竞选“五脏俱全” 六年级四班的竞选从公布消息到竞选结束大概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而且,真正的竞选就用了一个中午,“但是,别看时间短,竞选中可能发生的事,我们班都发生了。就像一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班主任陆媛老师说。 首先是竞争白热化。 这次竞选包括学生自荐、发表竞选演说、公开投票等几个主要环节,共有5名同学参加了竞选,最终产生两名获胜者。结果,经过了4轮投票,两名获胜者才被选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这次竞选)让我想起了电视里美国大选时布什与戈尔的拉锯战”。童童在周记中这样写道。 其次是冷门迭出。 冷门在第一轮就出现了,小齐是班里的中队委、学习委员,同时身兼多门课的课代表,老师们对她的期望值最高。可没想到,她却只得到了13票(全班共有52票),第一轮就惨遭淘汰。紧接着,原来的大队委阳阳又在第二轮中被选了下去。“我们就想选出一个男生,老师喜欢的都是女生。”一位男生告诉记者。这样,原本老师看好的人选早早被淘汰了,而老师眼中非常“散”的学生却留下了。 再就是出现了“倒戈”和“贿选”。 到第三轮时,一名同学票数超过了半数,成为第一个获胜者,这时的竞选成了川川和小佳两人间的竞选,“我们是川川的票仓,女生是小佳的票仓”,这也似乎变成了男生和女生的对决,同学们立场分明。 就在小佳即将以27:24胜出的时候,一名同学开始“贿选”:“不选小佳的,可以得到两毛钱”,竞选现场顿时一片混乱,短暂的教育后,为了保证“公正、公平”,陆老师决定再进行第4轮投票。 这次终于有了结果,两名女生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倒戈”了,川川最终以26:25胜出。 竞选其实是一次民主教育 “竞选”只进行了一个中午,但是却成了六年级四班同学几个星期的热点话题。 其实,学校完全可以采用老师推荐同学投票等更为简单的方式,但“那样会使学生丧失一次公民教育的机会”,陆媛老师说。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由于班里搞“竞选”,她的儿子每天都密切关注美国大选,还查了不少资料,“像‘票仓’、‘倒戈’这种大人都不太明白的术语,他却能讲得明明白白”。 但是,一些亲身经历了“竞选”的学生并不喜欢这种方式。“我觉得能不能选上80%靠人缘。”一位在“竞选”中落选的同学说。而另一位只参加了投票的男生则冷静地告诉记者:“当竞选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我们根本顾不上想哪个同学更适合,看着自己身边的男生都已经站了起来(‘竞选’只剩下两个人时,站和坐分别代表把票投给其中一个同学),自己想都不想也就站了起来。” 这种大人们眼中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式在一些孩子眼中却“太不公平了”。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兰教授说。 专家介绍,公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民主教育。据了解,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政治课本中有相关的内容,“但是,很多内容太概念化,与学生的生活隔得太远,学生无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民主意识。”兰教授说。 “孩子们根本没有学会怎样使用民主权利。”兰教授说,“其实,对我国来说,普通百姓的公民意识并不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有多少权利,而清晰地知道自己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正是一个现代公民的标准。在我国,这样的教育太缺了。” (为保护未成年人,文中小学生为化名)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