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报专题 > 正文

机构改革为何终而复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16:53 新周报

  “小政府、大社会”曾是福建省石狮市最重要的品牌资源。如今,原先精简的机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部门和人员 的不断膨胀。政府机构精简16年辗转,又回到了原点。

  《新周报》记者 李忠杰

  新闻事件回放

  据11月10日《新京报》报道,曾经被誉为“小政府、大社会”的福建石狮市,在经历6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后, 又重新回到原点(1988年其时国务院对县级市机构设置规定在30个左右):市党政机构由1988年建市之初的13个 增至现在的29个,人员由1421人增至现在的5747人。

  建市之初,石狮市委书记兼任市长,一位副书记分管组织工作兼人大主任,另一位副书记分管党群统战工作兼政协主 席,后来由于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增加一名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但如果除去兼职,当时的市委书记实际上只有一正一副。而 现在,石狮市委共一正四副五位书记,其中一位副书记兼政府市长,一位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其他两位为分管政法和常务的专 职副书记。与此同时,市长由一正三副增加到一正七副,人大政协由一正两副增加到一正四副。

  石狮市的每一届党政机构都在膨胀(安排人或者扩张机构),事业单位也已经官僚化。机构精简只好“寿终正寝”, 改革终点回到起点。

  政府机构改革的合法性

  石狮市政府机构改革,从终点回到了起点。“石狮现象”看似是一个特例,与当时环境和体制存在关系,其实,从一 个侧面映证了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怪圈”。11月11日,在接受《新周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博导毛寿龙如是评价。

  毛教授认为,石狮市政府进行的行政改革,本质是政府机构的一种自我改革和内部改革,这必然决定了这种改革性质 与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领导人存在紧密联系。而一旦情境变化,领导人可能采取新的策略;或者领导人易主,新的领导人可能 改变已有的改革成果,实施新的体制。这也是中国很多地方政府创新没有持久的原因所在。此外,权力本身具有扩张的性质, 一旦政府机构建立,自身就具有生命力,很难撤销和裁减;行政领导人具有从自身福利和单位福利考虑,扩大机构规模和人员 的动力。这是内在逻辑。政府机构和人员在外部环境的制约之下,因为合法性要求,有动力采取与外界同类组织相同的设置, 这必然会增加政府机构和人员,这是“石狮”现象的外在逻辑。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新周报》记者采访时言辞犀利:石狮市政府开始设置政府机构时,主要按照市场经 济原理,不过,这种机构设置并不具有“合法性”,也就是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承诺和保障。而一旦外界环境对石狮政府施加压 力,石狮政府迫于资源和权力,必然要回应这种需求,改变创新的机构设置,重新按照外部要求建立机构。还有一点是,虽然 石狮政府属于省级直辖,但仍然由泉州市代管,这必然决定了其自身的变革会受到极大限制,需要回应上级政府和外界环境需 求,以求“适者生存”,从而改变自身逻辑。

  政府机构改革的价值取向

  在16年的时间里,石狮的党政机构数翻了两番,增长了16个;人员也随之翻了4倍多。石狮的“胖变”是形势发 展之需还是同中国许多机构改革一样,患了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的老毛病?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导、教授杨凤春接受《新周报》记者采访时,从另一个角度“点睛”:机构增长和人员增多 ,只要是出于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需要,并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取得不凡成就,不但不应指责,而且还是好事。“胖 变”的石狮16年来,随着机构和人员的扩大,不知政府运作是否政通?行政效率是否提高?如果能用事实说话,那么无疑是 成功的。否则就意味着政府机构“胖病”,须要重新审视恶果,勇敢面对失败的考验。

  杨教授同时认为,政府机构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很表面化的东西,政府改革的关键不在机构,而在合法有效的政府管理 上,即如何使政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责任和对公众的义务。政府在实现自己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财力,每一个时期都有所不同,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对人、物、财,不能硬性搞“一刀切”,要根据需要有效组织,科 学调配,要多少就用多少,不铺张也不吝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教授乔新生更是一针见血: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价值取向要明确,精简只是手段,提高效率 才是目的,而我们很多地方在改革中,恰恰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把目的和手段颠倒过来。须不知,人员多少是相对的,绝不 能“为了减人而减人”。比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警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作为公务员,他们工作很有效率,政府和群众对他 们的满意率很高。如果说石狮存在困境,那就是没有把握好精简的价值取向,以致手段无用,目的难达。如果石狮只是“胖变 ”而不是“胖病”,而“胖变”的原因是科学地适应发展所需,应该无可厚非。

  政府机构改革的民意基础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博导、教授王长江在接受《新周报》采访时认为:机构改革不同于别的方面改革,不能只找一个 突破点,而是要整体推进,立体化展开,否则任何这样那样的试点注定要失败,中国这么多年的机构改革为什么没有成功?除 了“真改”的功力不够外,关键的关键还是没有抛开“摸着石头过河”的老办法。另外,不能让上头“下派干部”沦为一种权 力利益,成为官场自我服务的一种途径,传统色彩浓厚的官员派任制要取消。

  而毛寿龙则认为,政府机构每个职位的设立要有法律基础,这样就利于加强对每一职位的民主监督。在市场机制和民 主监督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政府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大事”,从而自我施压转变职能,为高效政府而努力。

  “改革如果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这是注定要失败的。”乔新生说,“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改革者无所适从, 最后被打磨得棱角全无甚至遍体鳞伤”。他建议要建立和完善一个权、责相当的体制,从中央到地方如果权、责不明确,改革 就难以为继,缺乏动力;各级人大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地方性法规,避免公务员队伍出现不合理的“一刀切”。

  武汉市委党校教授刘朝军也认为,机构精简的核心问题是必须上下联动,否则“下动上不动,动了也白动”;要区别 中央、省和县(市)机构存在的意义和设置的不同,下与上如何成功对口对接,要有统一的规定和认同;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 分配制度要下大力气改革到位,避免利益分配问题而人为滋生新的机构。

  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政府机构改革还要扩大民意基础,加强民主监督,并与中国的民主改革同步进行。

  相关专题:新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星座炫图
属于你的星座诠释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