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著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忘记过去是可耻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4:25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陈黎

  11月9日上午9点左右,美国加州洛斯卡图17号公路边,悲剧发生了。一名年轻女子躺在车内,头部有枪伤,心跳已经停止。车停在一家叫“猫”的餐厅附近。车的女主人生前非常爱猫,这或许是冥冥中的巧合。

  随后,警方证实自杀者为著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卒年36岁。

  凌晨2点,张纯如的丈夫最后一次看见她。她的经纪人、挚友、精神上的母亲苏珊悲伤地说:“她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和她谈了两个小时。我还让她去纽约和我住几个星期。谈到她可能要写一本儿童书。我不相信她会在第二天早晨结束生命。”

  没有人知道最后那几个小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挣扎。一个人,走出幸福地生活了四年的住所,发动引擎,向黑暗偏僻的山边驶去。带着一把手枪。上路。

  如果这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张纯如有特殊的背景,消息一经传出,海外华人一片震惊。就连此前不甚了解她的很多国人,除了震动和悲悼之外,本能地将仇恨之箭射向日本极右翼分子。于是,有人惊呼:“这是谋杀!”这里的谋杀有双重语义:肉体和心理。

  “出版《南京大屠杀》时,张纯如确实有所顾虑。最后她没有同意在日本出版这本书,因为她担心日本极右翼分子可能会制造骚乱。但是,没有迹象显示她的死亡和日本右翼势力有特别的关联。”苏珊说。

  来看看张纯如。面容:长发披肩、身材高挑、双目灼灼、一身正气。说话: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和感染力。家庭:丈夫是电子工程师,相爱十六年,育有一子,两岁多。事业:29岁时出版《南京大屠杀》,这是第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英语著作,轰动全美,连续14个星期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她曾说:“在世界历史中,很少有哪些暴行能与二次大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

  第一次见到那些噩梦般的历史照片时,她因为愤怒几乎失去了知觉。就在那一瞬间,她做出了决定:“我要说出真相。”在书房里她重回了那场人间地狱,有时她会对着电脑颤抖和哭泣,有时因为过于震惊,无法哭出来。

  为什么自杀?抑郁症。

  作为研究黑暗历史的专业人士,张纯如的意志远远超出常人,很难说是不是因为她的领域本身导致了病情。苏珊分析说:“她正在写一本二战时菲律宾巴丹岛被俘美国士兵的书,个人可以被教会去践踏别人的生命,这让她无法平静。她对‘9·11’之后阿拉伯裔美国人的苦难和受到的歧视特别关注。但所有这一切在多大程度上引发了她的抑郁症,没有人知道。”

  我百分百地相信她是自杀

  -本报记者 陈黎

  凌晨1点,拨通张纯如圣荷西家中的电话,传来她丈夫布瑞特·道格拉斯低沉、疲惫的声音。他礼貌地解答了张纯如自杀背后的种种疑问,有时他突然失声低泣。言语中,他多次提到纯如一直在超负荷运转,而她很固执,他无法说服她。他说,纯如最后的遗愿就是希望别人忘记她的疾病,记住她曾经的美好。

  时代人物周报:她自杀以前是什么状态?

  布瑞特:自杀前,她得抑郁症有四五个月了。我不想多谈病的详情,因为她在遗书里说不希望别人在她死后议论她的病,她说希望别人记住她生病以前的样子,作为一个作家和一个母亲,她尽力了。

  时代人物周报:她因为抑郁症住过院,对吗?

  布瑞特:对,那是8月份的时候。

  时代人物周报:治疗没有用吗?

  布瑞特:她经过了三个月的治疗,但是不起作用。我们一直在努力,曾想出过二十种事情我们可以做的,她可以做的,来帮助治好她的病。我们试过,比如锻炼,娱乐。

  时代人物周报:抑郁症的原因是什么?

  布瑞特:有很多猜测。很多人以为是她研究的领域,比如“南京大屠杀”,引发了她的病。我却觉得真正的原因是:她只是把自己逼得太狠了。过去,她常常熬夜,在我们有小孩以前,这样是可以的;但有了小孩以后,她一边要当最好的母亲,一边要当最好的作家,等等。

  时代人物周报:我注意到她的工作表非常满。

  布瑞特:是啊,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你知道,如果她是29或30岁,她能应付得更好,像她在宣传《南京大屠杀》时;而她已经36岁了,她还经常出去宣传、讲演。她的工作实在太繁忙了。

  时代人物周报:你有没有劝过她,不要这么辛苦呢?

  布瑞特:我试过,但很难说服她。我们有时也过过周末,但她想的永远是工作。

  时代人物周报:她自杀的消息传到大陆后,有很多人不相信她是自杀的,甚至认为这可能是日本右翼势力的谋杀行为。

  布瑞特:对,我听说了,中文网络上有这样的推测。我百分之百地相信她是自杀。她在电脑上留下了遗书,警察调查了卖给她手枪的人,这把枪正是在自杀现场的同一把枪。和任何日本人无关,是她自己。

  时代人物周报:有媒体说她受到过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感到不太安全。

  布瑞特:有人这样说吗?她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她的生命受到过威胁。在日本,有一些学者出版她这样的书,确实受到过威胁,甚至被杀害了。我不认为有人威胁过她,但是当然她不会去日本。

  时代人物周报:你一定感到很震惊吧?

  布瑞特:今年9月出过几件事。9月她写过一封遗书。后来看上去她的状况在好转,我们都觉得她在变好。现在回头去想,她可能当时就已决定要自杀了,但是要快乐地享受和我们在一起的最后时光。

  时代人物周报:她的父母怎么样,现在?你们的儿子呢?

  布瑞特:他们很悲痛,但他们很坚强,他们努力完成她的遗愿:就是希望她以那样的方式被记住(哽咽),他们在准备后事,以及用她的名字建立基金或奖学金。我们的儿子才两岁多,太小了,不会明白的。我们会选一张她的彩色照片镶嵌在碑上,以后儿子可以看到妈妈的面容(哭)。

  时代人物周报:谈谈你们的恋爱故事?

  布瑞特:在美国有一种男生联谊会和女生联谊会,五十个男孩住在一所大房子里。我所在的男生联谊会和她所在的女生联谊会有一个派对,那是1988年,十六年以前了。

  时代人物周报:你对她是一见钟情吗?

  布瑞特:我觉得我对她是,我不知道她对我是不是(笑)。

  时代人物周报:她很漂亮。

  布瑞特:是的,很漂亮。我遇到她时,她才二十岁。而一星期以前,她还是像二十出头的小姑娘那样年轻。我们遇到以后,开始约会,一年后我们在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订婚了。1991年8月17日,我们结婚了。我们都是事业心很重的人。我们相处得很愉快,她喜欢运动,做美容,看电影,对按摩很痴狂。我们经常聊天,但她比我健谈多了,她总是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她口才很好,能紧紧地抓住听众。

  时代人物周报:我在报纸上看到张纯如说过,你是她的一切,最好的朋友、精神治疗师。

  布瑞特:她这样说?(惊讶的高兴)这真是太好了,她这样说。你知道,我们相遇时太年轻了(哽咽)。

  追忆张纯如

  -本报记者 钟怡音

  张纯如是一个悲剧

  口述 王选

  在斯坦福大学召开的一个中日关系研讨会上,我第一次遇见张纯如,那是1996年3月。她去那里,是为了推销她的一本关于钱学森的书。当时,我感觉她特别年轻,很聪明,非常优秀,拼命向我推销她的书,可我没有买。我买了一本谢尔顿的《死亡工厂》并把它翻译成中文。

  1998年,在纽约史维会(世界抗日战争史维护联合会)举办的一次731部队展览上,我和张纯如都以嘉宾身份出席,坐在一起。这是我和她第二次见面。当时,我们都发表了演说。张纯如非常雄辩,她说话非常富有激情,且不乏理性。当时,她还私下问我,王选,你的英语哪里学的?怎么毫无口音。——那是第一次有人夸我英语讲得好,我印象特别深。

  后来,一个美国电视台做了个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视记录片,采访了我和张纯如。当时,别人给我的绰号是“日本的张纯如”。从那时开始,每次相关的国际会议,我都会遇到她。

  据我推测,张纯如患有抑郁症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外国华人圈里,张纯如是非常优秀的。她在美国影响很大,很多大学请她去讲学;在克林顿任内,美国政府决定解秘国家掌握的日本战争秘密文件前,希拉里还专门接见过张纯如。张纯如跟希拉里讲述了两件事:一个是南京大屠杀,一个731部队。

  华人在世界上有成就的人很多,但主要在商界。能把自己的聪明才华用在政治文化领域的人还是很少的。而她是一个有政治色彩、政治影响力的文化人。美国的华人圈都在哄捧她。而张纯如恰恰是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每次在公共场合说话,都打扮得很漂亮、穿得很鲜艳,走路就像演员踩舞步那样,老觉得大家都在注意她。这变相造成了她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整个华人圈放在她肩上的期待过重了。

  其次,张纯如不懂得中文和日语(编者注:张纯如会说中文,但不能阅读),在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研究时,无法大量阅读和研究中日文材料,都得通过翻译。在她没有成功以前,不可能请特别专业的专家帮她翻译这些历史材料,很多材料的翻译都是口头的,所以她得到的材料既有限又有很多瑕疵。

  《南京大屠杀》原定要经由日本左派出版社“柏书房”出版。“柏书房”是日本非常有名的出版社,出版过《东史郎日记》等书。但后来《南京大屠杀》一书并没有日文版,这是因为该书中有一百多处错误,都是小错误,比如人名地名时间之类,是史料上的纰漏。一开始是藤原章等一批日本左派学者向她提出这些错误的,那些人都是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学者,都是好意。后来日本右翼因此攻击她。张纯如很尴尬,“柏书房”让她修改这些错误,但她身边有人跟她出馊主意说,日本人叫你改,你不能改。她就拒绝更正。实际上,南京大屠杀已经不是学术上讨论的问题,而是被政治化了。所以,既然错了,她觉得自己更不能承认,不然更会被日本右翼攻击。(编者注:张纯如在出平装本时修正了一些史实错误。)

  我觉得张纯如在这点上是很具悲剧性的。这是我们中国整个历史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历史研究,就是缺乏实证性。张纯如本来就不是历史学家。她拿这些材料写书,只能写成这样。这是整个学术水平的问题,但在她身上,因为她的作品很出名,好像矛盾尖锐化了。后来出了一本书叫《〈南京大屠杀〉与历史学》,就是一些学者写的关于她书中的一些漏洞。这应该算是她所受到的第二重压力。

  一位很讨人喜欢的成功女性

  口述 施雨(美国华文活动社团文心社社长)

  今年4月1日我和张纯如第一次谋面,以前只是在媒体上见到她。下午7点多,达拉斯侨界为她举办盛大的新书《华人在美国》发布会。张纯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智慧、端庄、优雅、秀丽。很巧,当天的女士中,只有我们俩不约而同地穿了紫色系列的服装。我最喜欢紫色,但平时的服装则几乎是黑白两色,张纯如似乎也是如此。黑色沉稳、内敛;白能使心地纯净;紫色呈祥,又带着神秘感。

  张纯如的演讲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但又不失激情和亲和力。一听便知道是美国学校训练出来的演讲高手。难以想象,她曾经是个羞怯、敏感、喜欢孤独的女孩儿。或许也就是这份敏感,再加上喜欢独处、以书为伴,终于使她走上创作的道路。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从小就喜欢写作,喜欢这种自由表达的方式。而且,我们家其实是一个文学的家庭。”张纯如的祖父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著名报人和作家,父母是早年的台湾留学生。启蒙并影响着她写作生涯的人是父母,而促使她着手研究和写作《南京大屠杀》的,是来自祖辈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回忆。

  当时我看不出她患抑郁症,哪怕是从医生的角度。当然,服药期间抑郁症患者的感觉一如常人,只有在忽然停药或有其它原因刺激时,才会有所表现。她的精神状态很好,在新书发布会上她是自信、温和、快乐的,总之是一位很讨人喜欢的成功女性。

  新书发布会当晚由于要求签名的读者很多,在发布会结束以后,我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才有机会和她交流。在等待的那段时间里,我仔细观察她,她对每一位读者都十分耐心,始终面带微笑。看到有人一买十多本送亲朋好友,她就连说谢谢,真是个谦逊、感恩的人。

  《南京大屠杀》一书的成功,张纯如自己也坦言有点出乎意料,事后她分析认为该书的成功,一半归于华人社区的积极支持和推动,华人等这本书等了60年;另一半归于日本残暴的行径,许多美国人第一次听说南京大屠杀的事,读完书后,他们很震惊。美国读者常常表示他们的震惊和无法理解,连连询问:日本人怎么能够这么没有人性?

  我认为张纯如的文章犀利而且深刻,最重要的是没有情绪化的控诉,多是理性的分析,并有许多事实依据,非常服人。《南京大屠杀》花费了她两年时间,她收集了来自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及一些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采访了劫后余生的受害者,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二战的老兵,经过整理研究后,才下笔成书。我很欣赏她的客观和执著,当然还有她的正义感、同情心,这是作家不能缺少的。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