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孙必干战火中不辱使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18:44 央视东方时空 | ||||||||
孙必干和同志们在一起 带保镖的外交官 【解说】 退休以后临危受命 枪炮声中艰难复馆
奇迹25小时解救人质 花甲老人战火中再叙传奇 【字幕】 孙必干 63岁 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 2004年7月9日,7名中国外交人员和6名武警官兵在伊拉克曼苏尔饭店的一间普通房间里,展开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庆祝中国驻伊使馆正式复馆。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对孙必干领导的中国复馆小组来说,却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日子。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5月,美军宣布结束对伊拉克为期40多天的大规模军事打击;6月,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进行驻伊使馆的复馆工作,当时,已退休半年的孙必干,临危授命,接受了这项任务。 孙必干:对于一个退休的人来说,机会并不是很多,我去了,而且我也做了。 2003年7月18日,孙必干等四人穿越被称为死亡之路的约伊高速公路,第一次进入了战后的伊拉克,实地调查了战后的伊拉克和我国驻伊大使馆被毁的情况。但由于伊拉克安全局势异常混乱,复馆小组不得已被迫撤离巴格达,在约旦待命。2004年2月复馆小组决定再次重返巴格达,考虑到伊拉克严峻的安全形势,我国政府特别派出6位武警人员随行,负责复馆小组的安全保卫工作。 孙必干:自从美伊战争以后,伊拉克境内多种形式的抵抗暴力恐怖活动始终就没有断,从03年的夏天七八月份开始,连续发生几次比较大的爆炸事件,在城市里面的枪战也时有发生,然后就是劫持斩首这一类的事情,所以在那个时间工作,确实危险大,风险大,只要你出去,你就可能碰到这种危险,而且你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会碰上这种危险, 重返巴格达后,驻伊中国使馆已被洗劫一空,孙必干一行不得已搬进了距离美军驻伊司令部只有一公里之遥的曼苏尔饭店,因此爆炸声和枪炮声经常不绝与耳。孙必干是这样形容那段生活的“在枪声中睡,在炮声中醒”。就是在这种动荡的形式下,却发生了一件让孙必干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也是他近四十年外交生涯中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 孙必干:我们第一次知道中国有七名工人被不明身份的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了,是在4月11号晚上9点。 听到七名中国人被绑架的消息后,孙必干有如晴天霹雳。因为就在那几天先后发生了3名日本人,1名加拿大人,4名意大利人和2名美国人被绑架的事件,有的人质甚至已被撕票。在这紧要关头孙必干将如何应对呢? 孙必干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之后他长期在中东工作学习。曾先后担任过中国驻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大使。对于中东错综复杂的局势他是非常了解的。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中国人质事件,他将会拿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呢? 孙必干:我们就立即开展工作,第一我们尽快向国内汇报,同时我们也开展了营救工作, 中国外交部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表明了我国对于此事的态度, 孙必干:李照新部长,跟伊拉克外长直接通电话,就人质问题,同时我们使馆也找了多位伊拉克的重要的友好的人士,这些就是官方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做的比较到位的, 与此同时,孙必干开展了民间外交,利用个人关系与伊拉克当地有影响的宗教组织——长老会取的联系。 孙必干:我们考虑到因为我们这个人质是在从约旦入镜以后,到巴格达的路上,费卢杰这个危险的地区被不明武装分子劫持的,所以估计这些人可能跟伊斯兰党,跟穆斯林长老会他们可能有联系,所以我们通过他们向绑架者传话。 半岛电视台是中东地区一个具有特殊影响力的媒体,为了更多的找到一条解救中国人质的渠道,孙必干亲自到半岛电视台用阿拉伯语发表了讲话。 孙必干:我在半岛电视台发表讲话,就是说呼吁他们尽快的放回被劫持的人质,就跟他们说,这些中国人他们都是来这儿经商务工的。他们是冲着最伊拉克人民友好而来的,他们到这儿来只会为我们两国的友好做事,而不会伤害任何人,所以请你们尽快把他们放回来,不仅仅是我国政府很关注这个事情,而且他们的家人非常担心他们的安危。 在为营救人质而进行的紧张有序的斡旋工作过程中,孙必干和复馆小组成员自身也冒着很大的危险。 孙必干:就说整个的处在一个战乱的状况,所以危险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就说我们出去本身不管是找人交涉也好,或者是通过媒介或中间人进行活动也好,也在某种上都冒着被袭击的这种危险。 经过全方位、多渠道的营救,仅仅用了25个小时,中国人质事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25个小时成功解救人质,一时间在国际外交界传为佳话。但在孙必干看来,作为一名外交官就应该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减小伊拉克战争带给中国驻伊公司的损失,孙必干和复馆小组的成员在驻伊的半年多时间内经常是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外事活动。 孙必干:有一次我到那个旅馆会去有一场重要的拜会活动,实际这个旅馆他本身安全警卫是非常严的,三道岗,我第一道过了,第二道岗也经过了,办了比较安全的手续,正当我们车要启动的时候,前面第一道岗就爆炸了,这大概也就是百十米吧。所以都听到这个爆炸声音挺大的,好像是我们的司机他感觉更明显一些,他有好几天,耳朵不是那么灵了。另外还有一次我是去外交部,在那儿等待开会,这个就是就在外交部对面,就发生了一起非常强烈的爆炸,这个外交部的楼窗户振动很厉害,那次爆炸导致17个人死亡,15个人受伤,那次爆炸是非常大的,距离也是很近。 虽然孙必干在平静地讲述,可是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的惊心动魄,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已经年过花甲的孙必干患有冠心病,他是揣着救心丸前往伊拉克的。对于近在咫尺的危险甚至是可能的牺牲,他心怀坦然。 孙必干:(死亡)这个是不可回避的事情,所以我们有的同志也都有这种思想准备,我自己当然也有思想准备,但是我们都是有任务在身这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去做。 孙必干2003年1月就已退休,在家享受退休以后的闲适生活,但当面对危机的时候,他毅然挺身而出,以花甲之年、带病之躯,辞别了80多岁的父母,前往了动荡不安艰苦战乱的伊拉克。 孙必干:叫你去完成一项任务,就是不应该推迟的,特别是这是一种比较艰苦,比较危险的工作,你不去,别人也得去。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有风险挑战性比较大的,对于一个退休的人来说,机会并不是很多的,我去了,而且我也做了,这样我也感觉到,尽管已退休,还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我也感到欣慰,感觉愉快。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