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尊重受助者的尊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10:21 新周报 | ||||||||
下岗工人李建军为撑起女儿的音乐梦,在家里不辞辛劳地制作手工拖把。而从小钟爱大提琴的女儿,用对音乐的虔诚回报着父亲。绵绵的父爱,悠悠的孝心,在李建军制作出的一个个拖把中,显露得淋漓尽致。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着无数市民,大家纷纷前往认购。远在纽约的华侨吴雅红女士也打来国际长途,向李定购了30把“经得用”牌拖把。(12月2日《潇湘晨报》)
拖把并非奇货可居,然而一位美国华侨为何不远万里向李建军订制?我想,绝不是出于对拖把本身价值的认同。因此,这位美国华侨的用意已经很明显:她是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帮助这对父女。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方式”多此一举,还不如直接给钱。然而恰恰是“这种方式”,在我们看来有着惊心动魄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接受帮助”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 李建军的故事之所以感动了无数的人,正是因为他们虽然贫困,但坚持着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也是不容玷污的。因为这是他们所坚守的人的尊严之所在。不论是美国华侨,还是众多向善的市民,他们纷纷以认购拖把之举来帮助这对父女,正是基于这种对李建军父女劳动的尊重,以及他们应有尊严的敬畏。 想起一则国外的故事:一位小贩站在地铁出口卖铅笔,一位绅士匆匆而过,向小贩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儿这位绅士返回,取了一根铅笔,对小贩说:“对不起,我必须拿你的铅笔,因为你不是一个乞丐,而是一个商人。”然后匆匆离去。几年以后,这位绅士参加一次高级酒会时,一位衣冠楚楚的人士向他致谢,告诉绅士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小贩,他的生活改变,得益于绅士的那句话:“你是一个商人。” 是的,尊严的要求是使我们每个人努力向上的一个必要前提。物质的贫穷并不意味着尊严的缺失;在一个平等民主的社会,也没有一个谁的尊严多一点谁的少一点的问题。世界银行在2001年曾对6万个穷人作过调查,他们首先要的不是钱,而是要求恢复自己的尊严。在以金钱为价值标准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贫穷者的这一要求向全世界展示了人性的庄严。它昭示我们,帮助穷人不能是施舍,而是一个恢复尊严、获取能力的过程。 我们的帮助是为了让受助者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既然如此,就不应该用我们的帮助来剥夺或污辱受助者的尊严。今年2月,在广州白云机场候机楼前,一乞丐因认为旅客在给钱时把钱扔到其脸上,是对其不尊重,而与旅客争吵并扭打起来,乞丐还表示要找律师将旅客告上法庭。一个人,哪怕他是乞丐,他也会有对于尊严的观念与诉求。而此事所显示的,是在我们社会还没有真正树立敬畏贫困者尊严的意识。如年年的捐资助学,一些媒体几乎成了贫困生的展示台,我们也无数次地看到那些贫困生稚嫩的面孔流下屈辱的泪水。 一个人如果没有尊严意识,是可悲的;一个社会如果普遍缺乏尊严意识,则是可怕的;而一个民族如果没能真正树立对人的尊严的敬畏,则是终将无法步出“贫困”困局的。英国的克莱尔说:“贫困所指,并不仅仅限于物质的和伤及人体的剥夺,它也损害人们的自尊、尊严和自我认同,使得若干群体之易受伤害的程度沿螺旋线上升。”我们今天之所以用这种激赏的心情来看待“买拖把”这件事,也正在于此,也正在于有像李建军这样有尊严的贫困者,有像吴雅红女士这样敬畏尊严的助人者。-杨耕身 相关专题:新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