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恒:为打 工者歌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16:19 时代人物周报 | ||||||||
本报记者刘俊 孙恒的办公室位于北京东五环郊区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内,几米之外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阅览室。在学校附近,他还以 每年14000元的价格租了好几间大的平房,参加法律维权培训的二十多名学员吃住都在这儿。
孙恒早年的理想是成为一个耀眼的歌星,现在他却正倾其所有,为维护打工者的权益奔走呼号,并且几乎成为他生活 的全部。 办打工者艺术团 今夜梦里回,我回到故乡,回到妈妈温暖的身旁,家乡的河水现在已上涨,远方的人儿还要去远方(孙恒《想起那一 年》) 1998年,23岁的孙恒辞掉中学音乐老师的工作,怀抱着一把吉他从河南开封老家只身来到北京,“当时的生活 就像一潭死水,心里有什么话也没人可以倾诉,活得很痛苦。” 和所有来北京闯荡的文艺青年一样,孙恒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成就自己的歌唱梦想,出唱片,走明星路线 。可是他的明星梦很快就在现实面前破灭了——他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不得不靠蹬三轮车、送水、当推销员谋生。一年后 ,孙恒开始云游四方,过起了流浪艺人的生活。 1999年年底,孙恒回到了北京,在一家民工子弟打工学校又做起了音乐教师,正是这段经历改变了他的生活。学 生家长都是打工者,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原来他们的生活不仅艰辛,还非常单调。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萌发了 为打工者唱歌的想法。 2001年冬天,他去天津科技大学看一个朋友,学校的学生社团正准备去慰问工地的工人,孙恒也去了,并为工人 们唱了一首歌。 “去之前我还怀疑他们工作那么辛苦,哪还有时间听歌。”令孙恒没有料到的是,他唱完之后,工棚内响起了热烈的 掌声,工人师傅开心的笑容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原来越是生活单调的人越需要精神上的鼓舞。” 第二年“五一”,孙恒便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打工者一起创办了一个专门为打工者表演的艺术团体,取名“打工者青年 艺术团”,孙恒担任团长。 “刚开始两三个人,后来加入者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个。”两年多来,打工者青年艺术团在北京大大小小 的工地演出100多场次,观众有两万多人。 创建“农友之家” 高楼大厦是我建,光明大道是我建;脏苦累活儿是我们来干,堂堂正正做人——凭力气来吃饭(孙恒《打工打工最光 荣》) 由于歌曲的内容全部都源自打工者自己的生活,每一场演出之后都会在打工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工人们心中压抑已 久的情绪终于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一天,来自甘肃的一个工友在电话里跟孙恒说,看到电视上介绍他们的事迹后,他兴奋得拍了桌子,终于找到帮打工 者撑腰的人了。听到这样的话,孙恒说不清是高兴还是心酸。 “在城市里,农民工受到的歧视可能是最多的。”孙恒不无气愤地说,一次某电视台记者采访他的时候,竟然劈头就 问,你一个农村来的,怎么会有能耐办出这么一番事业? “更要命的是民工们无亲无靠,更无权无势,碰到老板欠工钱这类事,根本不知道该向谁求助。”孙恒渐渐发现,解 决工友们的实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艺术团除了唱歌演出之外,也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功能,并 衍生出了“打工者文化协会”、“农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等机构。 法律咨询、权益维护和大众电脑培训是目前孙恒工作的两大重心。“一个要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个要掌握一 些最基本的谋生技能。”孙恒认为,打工者要想在城市得以生存,这两个必不可少。”自从去年3月得到香港乐施基金会的援 助之后,孙恒就成了“农友之家”的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办法律培训班的资金也因此有了着落。 孙恒说,他的理想就是在向打工者普及文化教育的同时,能组建一个大的剧团,拍一些有关打工者生活的电影。“我 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也并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大公无私,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因为我本身就是一名打工者。”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