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产业才刚刚起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00:16 瞭望东方周刊 | ||||||||
有业内人士甚至估计,中国的汉语培训市场最少有50亿的规模 语言也是一种产业。随着汉语热的日渐升温,更多的国人开始以产业的眼光来打量汉语,而敏感的资本则早就闻风先行了。 民营资本在行动
按照北京新航道汉语学习中心总监徐卡嘉的粗略估算,中国汉语培训市场仅非学历教育收入大概每年为20亿人民币,在这其中,北京占到一半,上海是1/4。徐卡嘉表示,这个估计还比较保守,未来的汉语市场每年会以翻番的速度增长。 有业内人士甚至估计,中国的汉语培训市场最少有50亿的规模。 新航道学校是由原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新东方学校第二任校长胡敏所办。徐卡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日前,新航道已经与北京大学携手,共同开拓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培训人员主要针对人群在华的企业的工作人员、家属和学生。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北大承担了商务HSK考试,对商务汉语培训有很多经验。我们正试图以此为切入口,把汉语教育推向纵深。明年招生就会开始。” 据了解,新航道已经和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创办上海财经新航道学校,新航道汉语学习中心目前开设有短期汉语强化培训、HSK培训、企业团体培训和假期短期培训等课程。 在上海财经新航道学校网页上,记者看到,汉语短期强化班的收费为8900元/3月,报名费为400元;HSK培训班收费从1000元到4800元不等,培训时长为7-8周。 “北京和上海的留学生占全国的3/4。市场比较集中。” 徐卡嘉说:“国外的汉语培训市场尚未开发,从我们掌握的资源来讲,将来海外的市场很容易打开。在中国,民营资本进入对外汉语产业还算比较早,比如地球村汉语培训中心。” 徐卡嘉说,“地球村背后的情况比较复杂,它的注册法人是中国人,却是韩国人在运作,其他一些语言学校也有官办的背景。”不过他也表示,民营资本进入对外办学领域要谨慎一点。这个口国家收得比较紧,因为涉及外事的问题。 其实早在几年前,中国产业界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对外汉语培训市场的潜力。2000年,国内大型成人教育网站,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签订合作意向书,开展网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历课程、非学历进修课程,对外汉语水平考试的教学与考试辅导,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训等相关网络教学课程,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颁发国家认可的相应学历、学位证书或结业证书。 记者曾经致电地球村汉语培训中心帮一位英国朋友进行咨询,对方表示,咨询需要本人亲自打电话,并说是学校规定。不知为何如此神秘。 汉语成了“摇钱树” 2003年7月,曾经有200多位韩国学生欲前往广州利用暑假接受短期的汉语培训,但因为联系不到一家具有对外汉语教学资格的培训机构,最终只得放弃了行程。随着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掀起了“汉语热”,像这种例子已经越来越不胜枚举。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后两年进入中国国门的外国人的百分比会呈两位数增长。 到2004年初,中国大陆有近400所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外国留学生的总人数达8.5万多人。中国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的高校都有了外国留学生,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数量占中国高校总数的1/3左右。 据中国教育部官员估计,已建成的八大留学生基地及其他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迄今已接收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累计近40万人。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和天津,其中北京共有外国学生3万多名,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40%左右。 专家估计,仅北京一地,留学生教育加上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每年对经济的贡献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北京市教委官员称,在3—5年内,在京高校吸纳留学生的规模将达到5万人,培训性质的短期留学人数将翻番,达到年均5万人次。中国政府已确定的发展目标是,2007年来华留学生达到12万人次。 教育部语言应用司司长杨光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中国对外汉语市场会越来越大,现在各个高校都在抢留学生,开设长期、短期的培训班。” “对外汉语教学成了一些学校的摇钱树。”陆俭明感慨地表示,“我们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考试赚钱,教学质量应该是第一位的。” 教育部国家汉办张国庆副主任则表示,“汉办希望通过‘汉语桥’工程,在未来4年内,使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让汉语逐步成为新的强势语言。” 如果一亿的目标成真,那么未来的汉语培训市场这块蛋糕无法不令人心动。 “汉语托福”日益升温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于1992年正式在海外推出。 被称为“中国托福”的用于测查外国人汉语程度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被国际认可,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汉语标准化考试。 由中国国家汉办颁发给考试合格者的相应等级证书,不仅可以作为进入中国高等院校学习的汉语水平证明,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用作衡量员工汉语水平的标准,有的还与工资水平挂钩,使得一些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外国公司的员工对“汉语托福”趋之若鹜。参加高级考试的考生更多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和留学目的。 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教授曾说:汉语超出了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化的魅力,代表了华文世界的经济实力,成为寻找职业的一张王牌。 《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现有的HSK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通过了《HSK改革、发展工作方案》。2004年、2005年按计划推出HSK(少儿)、(旅游)、(商务)和(文秘)等4个专项考试。 “HSK就像英语托福一样,一开始就是一个商业考试。”世界汉学教学学会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原考试中心(HSK)主任崔希亮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从我们中国汉语考试中心(HSK)统计到的数据来看,近几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以每年45%的速度在增加。” 中国语言协会副会长、世界汉语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按照世界汉语学会了解的情况,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3000万到4000万,现在每年到中国来学习的有8万多人,有一部分进入本科,专门学中文的有6万多人。到目前为止,有35万-37万参加过HSK考试,每年参加HSK考试的人数大概在6万左右。” 崔希亮介绍说,“在HSK考试中,主要考生是韩国人。日本每年两千人,韩国有2万人左右。在韩国,汉语成为就业的一个香饽饽。留学需要HSK成绩,就业也需要。到中国就业也需要HSK成绩。韩国公务员考试可以考英语和汉语。” 据崔教授介绍,北京语言大学现有在校外国留学生5000人左右,一个留学生一年学费是2800到3000美元不等,一个学期为40周,硕士生3100美元。这种收费水平还属中等。 “据说我们学校有一百多个汉语培训班,很多可能是没有注册的,他们的学费比较低。”崔教授补充说。 另据了解,汉城的汉语班就有50多个,都是商业性的。 对比英语市场,汉语市场还是小巫见大巫。 “语言是一个很大资源,在英国,每个大学都有几百个上千个中国学生,每个学生每学校要交2万英镑,相当于30万人民币,四年共120万人民币,英国大学里的国际学生大部分是中国学生,我们的学生到那儿大多数学语言。”崔希亮说。 “对外汉语发展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也是一个大的挑战,怎么适应大发展的需要。”陆俭明同时表示,“还有另外一个实际的竞争,台湾有与我们相似的汉办的机构,叫华语推广政策委员会,台湾在海外的汉语培训机构也非常多。” 对外汉语教学较早起步于台湾,近年随着中国大陆跻身世界主要经济市场,多数汉语学习者的理想学习地点已向大陆转移。姜殊/北京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