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平均年龄8年缩短4岁 心理压力大致猝死频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02:26 新京报 | ||||||||||||
核心提示 12月上旬,重庆市3名民警英年早逝,这在公安系统内部引起震动。 一次民警体检的数据显示,重庆全市警察约有50%身患不同程度的慢性病,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过大成为警察队伍中的普遍现象。 经费不足、警力不足和民警超负荷工作形成恶性循环,民警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但彻底解决尚需时日。 彭雪松死了。12月1日下午,这位今年3月刚刚升任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分局白涛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的警员,从十二层楼的楼顶上纵身一跃,为自己32岁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 同一天,震惊全国的张君案主要侦办者、49岁的重庆刑警总队副总队长杜成华也离开人世。医生诊断的死因是:劳累过度引起肝功能衰竭、肺部感染。 12月8日,42岁的合川县二郎镇派出所民警彭世杰在执行任务途中,心跳骤停导致心肌梗塞死亡。 “这个月是重庆公安的多灾月,倒霉事都集中在一起了。”重庆市公安局政治处主任陈萍说。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重庆市警官则认为,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3名警察英年早逝,暴露了警察队伍中长期被忽略的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大等种种问题。 “好警察”生前常称“压力太大” 彭雪松生前住在重庆涪陵区高笋塘人民西路中行家属楼8楼。12月1日下午4时,专程在家陪护彭雪松的妻弟抽空打了个盹。他梦见自家楼房横躺下来———这时他猛地惊醒,发现身旁的彭雪松已经不在了。他奔出家门,看到了最担心的一幕:彭雪松已坠落楼底,血肉模糊。目击者称,彭是爬上12楼的楼顶然后纵身跃下。 彭雪松的家人透露,11月28日,他也闹过一次自杀。据称是吃了八颗安痛定。自杀前,他还给妻子打了告别电话。所幸那次被人救起。 “那次出事后我们兄弟几个开导了他几次,他似乎也想开了。”彭的大哥回忆。 12月1日早上,彭雪松吃过早饭,在妻弟陪同下去医院输液。“当时只觉得他话不多,没啥精神,但怎么也没想到他还是走了这条路。”彭的大哥说。 彭的遗书早在11月20日就写好了。他在遗书中提到,警察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失眠乏力,情绪低落等。 在家人与同事眼里,彭雪松是个尽职的好警察。一位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工作一丝不苟,不抽烟不喝酒,在歌厅坐会儿都觉得闷。” “他去北京出差,回来时不买别的,就花400元买了四个书法字:”勤勉努力“。星期天他一般带着6岁的儿子去泡书店,一泡就是几小时。”彭的岳母认为,彭自杀的原因是对自已“要求太高”。“他经常熬夜到凌晨三四点,写不出东西就揪着自己的头发着急。他打电话跟我们说自己压力太大,记忆力也衰退了,对不起领导。” 应该说,彭雪松在事业上还算一帆风顺,深得领导同事信任。今年3月,他刚升任白涛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死前一个月,他从白涛分局借调到涪陵区公安分局政治处,主要为局里写材料。死前写过两份简报,领导正准备安排他写年终总结。 涪陵区公安分局政治处副主任杨胜明认为,彭的自杀有工作压力原因,也有自身原因。据其大哥透露,彭生前曾两次到急救中心做过心理咨询。 自杀事件与警察队伍心理危机 “彭雪松看上去不是个内向的人。上次到我们办公室复印资料,还挺和气地作自我介绍呢。”涪陵区公安分局民警韩潮(化名)认为,彭的自杀系从警的巨大压力所致。这种压力在彭死后已蔓延到整个警局。“当天局里好多人都没睡着觉。警察也是人,心里也担心自己啊。” 记者采访时,彭雪松工作的涪陵区公安分局正在开展全警大练兵活动。“类似这样的活动,一年要开展很多次,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韩潮称,民警们平常面对的,除了公安部五条禁令、市局的“十规定”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晋级考核、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但是,这些考核培训涉及心理支援服务的内容几乎是空白。 涪陵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连主任在内仅8人,分三班倒,24小时不休,无节假日公休日。“三年中,我们至少有一年是在这间小屋里度过的,连吃饭都不出门。”指挥中心的一位民警说。 在涪陵公安分局门口,记者看到一张《公安局从党政机关国家公务员选调人民警察》的简章,除了对选调者年龄、学历、体能等方面的要求外,没有心理素质考核方面的内容。 重庆市生命救助热线心理咨询师朱万里告诉记者,他们曾接到数起警察的求助电话,求助理由全是从警压力太大,无法排解。“目前警察的准入制度对心理素质并没有硬性要求,也就是说,在大量招警的过程中,许多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适于从警的人也进入了公安系统。而在接下来的工作培训中,警方又忽视了心理素质培养,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心理支援服务缺乏。民警在执法时看到许多阴暗面,但职业要求他们压抑倾吐的欲望,一旦内心欲望与外界要求不能进行有效协调,就会出现类似的极端事件。” 朱万里透露,当初基于加强重庆警察心理素质建设的需要,重庆110接警台曾打算和生命救助热线开发一系列面向民警的心理咨询项目,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朱万里认为,警方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导致这次合作流产的原因之一。“警方有保密制度,有的东西太敏感,即使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方便透露。” 流失的“革命本钱” 今年被重庆警方称为“多事之秋”。警察猝死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 12月8日,42岁的彭世杰倒在海拔800米的太平庙山脉挖东山上。这里离他工作的重庆合川县二郎镇派出所有20公里距离,步行一趟要三个小时。 由于事发地距二郎镇路途较远,镇医院只好急调当地一名赤脚医生先期急救。在赤脚医生赶到现场时,彭已经停止了呼吸。 去世前,彭在附近村里一个小店买了一袋饼干、三瓶矿泉水。彭啃饼干喝矿泉水值勤的镜头,当地村民见到不止一次。去世后人们发现他身上还留有一张心血管处方单。 今年1月24日,重庆北碚区歇马派出所所长郭林因春节期间连续加班,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终年35岁。医院诊断其死亡原因为超负荷工作,引发心脏病、冠心病等病症。 12月1日,侦破张君案的“杜老头儿”———重庆刑警总队49岁的副总队长杜成华因肝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经抢救无效去世。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重庆市公安局此前一次民警体检的数据显示,表面看上去威武剽悍的民警,大多数人的“本钱”已所剩无几。 这份数据显示,重庆民警约有50%身患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所有警种中刑警又是患病最多、身体最差的。重庆在职民警因公或因病死亡的平均年龄已从8年前的44岁,降至现在的40岁。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公安职业病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调查表明:繁忙的工作、有限的医疗保障让许多身患隐疾的公安民警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据悉,民警的健康问题已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已出台《保护民警健康的工作措施》,针对警种特点设置合理休假,及时组织体检、疗养,开设心理辅导服务,缓解民警压力,以杜绝类似悲剧的发生。 警力不足民警超负荷工作 在重庆公安系统,警力不足被认为是众多民警超负荷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彭世杰所在的合川县二郎镇派出所加上所长在内共5人。而派出所辖区有11个村,36.1平方公里。彭世杰负责4个村,每天彭的工作就是奔波在4个村为群众调解纠纷、办案。由于村路不通车,彭世杰每天都要步行几十公里。所长杜生学说,每年所里三分之二的调解纠纷治安案件都是彭世杰处理的。 在重庆,类似二郎镇派出所这样“一人管一大片”的派出所很多。据今年重庆公安局一份资料显示,重庆3人以下的派出所多达200多个。 重庆市公安局政治处一位负责人透露,重庆现有警察约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例是平均每万人有7名警察,警力配置远低于万分之十二的全国平均水平。这位负责人认为警力不足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大多数民警超负荷工作,造成民警工作压力大,身体素质下降。 重庆市公安局有关人士透露,为了彻底解决“3人所”、“2人所”问题,重庆警方决心在三年内招警10000人,充实基层警力。 但眼下的招警情况却并不乐观。 以涪陵公安分局为例,全局现有在职在编民警900余人,担负着2946平方公里辖区、113万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去年,涪陵公安分局调整了警力配置,将全市40余个派出所合并为5个城区派出所、27个乡镇派出所。目的之一便是力争使每个乡镇派出所拥有5名以上民警,以集中警力整体作战。 今年,整个涪陵公安分局只分配了8名警校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人员需求。分局于是在各派出所贴出招聘简章,希望从国家公务员中选调50人从警,支援基层派出所。“简章贴了近一个月,报名的只有十几人。”涪陵分局110指挥中心一位民警透露。 这位民警同时认为:“警力资源整合后,由于从警人数并未得到根本充实,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背街小巷、田间院坝出现治安死角;要么就出现类似彭世杰的情形:一人管一大片,工作难度大,给公安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经费不足民警待遇难保障 “如果说警力不足是造成民警超负荷工作主因的话,经费不足就是造成警力紧张的根本原因。”重庆市公安局政治处一位负责人说。 “我们局里新警上岗680元,正科级1000多元,别说跟那些有钱部门的同级别相比,就是跟主城区警员比,我们的福利、医保待遇也短了一大截。”涪陵区公安分局一位正科级警员告诉记者,“我和我爸都是警察,可我坚决不许儿子再报警校,经济效益不说,也太累了。” “眼下各区县公安部门的情况是:有多少钱,养多少人。现在公安经费是各级财政拨款。像重庆那些扶贫县,经济差得一塌糊涂,你让他拿什么来保公安?”涪陵公安分局一位领导称。 知情者透露,一直以来,重庆公安经费尽管大部分由财政划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靠民警罚款、招商、创收等非警务活动来填补。 今年2月19日,重庆市公安局正式发布公告,严令取消各级公安民警的罚款、招商等任务,让公安执法与经费完全脱钩,所需费用由财政拨款,让3万民警全部吃上“皇粮”。 市公安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官用“杂粮吃不上,皇粮吃不饱”来形容眼下公安经费的不足。他说:“财政拨款这一举措的彻底落实还存在许多实际困难。由于部分县区公安机关年初预算安排经费不足,造成办案、装备经费缺口大、基础设施欠账多、民警工资和福利待遇难以保障。而且,由于各地财政实力不同,公安经费保障程度不同,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极度不平衡。”据了解,在重庆,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仍有200余个派出所没有办公用房,一些监管场所也破旧不堪。在重庆许多乡镇派出所,由于装备。车辆等硬件的严重不足,类似彭世杰那样的“田坎警察”比比皆是。 一个好消息是,今年3月,重庆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城区派出所和农村派出所的建房经费标准,由区县立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分期分批完成“两所”建设问题。 本报记者王蓉 重庆报道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