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北京青年报:把国家财政收拢成一只有力的拳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16:57 北京青年报

  虽然现在还无法断定《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出台,是“审计风暴”的直接结果,但《条例》的颁布实施,显然将有助于消除“审计之后怎么办”的疑问。而这一疑问一直让百姓觉得不安和不平,也困惑着勇于担当的“国家财政的看门狗”。以至于在勇敢地掀起“风暴”之后,李金华却在公开场合坦陈,他“最大的矛盾与困惑是:面对审计出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

  刚刚被起诉的北京供电局局长赵双驹,被媒体普遍地称为“审计风暴落马第一人”,但李金华所言的“审计责任”,虽然包括赵双驹所涉的渎职罪,但更普遍的情况,则是虽然未必涉及刑责,却也实际破坏财政秩序的违法行为。《条例》的出台,显然有助于在这个层面上“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今后如果能够形成审计在前发现财政违法现象,有关部门依据《条例》跟进处罚的模式,则规范财政纪律、维护财政秩序,也就算有了“系统工程”。

  而分析《条例》所列应予处罚的财政违法行为,可以大致归纳出《条例》所欲达到的目标:一是治理乱收———该收才收、该收必收,多收不行,少收也不行。保证国家及地方财政以合法的手段得到稳定和可预期的收入。二是控制乱支———严格按照财政预算安排支出,减少“跑冒滴漏”和“寅吃卯粮”。使财政预算、支出、决算,成为一个清晰可控的过程。三是严禁财政的“体外循环”,尤其不能让部分地方政府及部门,建立以维护地方或部门利益为目的的“二财政”,以至阻断、混淆信息,涣散中央对地方及政府对各部门的经济管理能力。四是斩断政府财政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不当联系,不使政府财政因社会经济活动的波动而承担额外的风险。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政府与社会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财政分权、分灶吃饭的财税改革,一方面激发了各地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事实上形成了经济利益的地方化和部门化。一度在全国遍地开花的“钓鱼工程”、地方政府难以遏止的“上项目”的冲动、围绕“国税”与“地税”分配比例进行的讨价还价,都显现出地方利益的相对固化。而至今未见根本改观的各地“GDP崇拜”,虽然确有向上报功的错误“政绩观”作祟,但发展地方经济、做大地方实力的内在冲动,也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排除化公为私的腐败因素,在财政收支或财政统计上做一点手脚、玩一点花招,以实现地方或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也一点都不意外。

  以中国国家之庞大及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过去那种大一统的中央命令式经济显然已无可能。各地不但作为行政区划,而且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体,也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反之,也正是因为中国之大,中央政府必须对地方保持必要且有效的控制能力,以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和国家能力,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于是财政尽可以分权,但其过程必须是有序的、可预知的、可监控的,必要的时候,还是可调控的、可调动的。各地经济各显其能、争先发展的目的,除了福泽一方之外,还要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收拢成有力的拳头,服务于国家意志、民族大义。明示财政纪律、加强财政监管,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