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年终特刊:社会发展也是硬道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3:45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程瑛/北京报道 社会发展也是硬道理
人们预期,2005年将是“改革年”,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行政管理体制 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宣布上收地方GDP的发布权。这一GDP核算的重大改进,不仅仅意味着统计数据发布渠道的技术性调整,更被评价为对“GDP崇拜”的突破。 GDP增长多年来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简单化、庸俗化指标,也因而与官员政绩紧密相连。地方统计数据作假成为公开的话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谈到今年执法检查的情况时,就曾怒斥地方数字造假现象。 人们从GDP发布权上收看到的,不仅是中央对扭曲数据的纠错努力,更是对于社会发展标准的新理念。 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 时近年底,民工讨薪再度成为新闻热点。广州、重庆都发生讨薪工人被打事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此作出批示。 在看似经济事件的劳资纠纷背后,人们开始注目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关注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指标究竟有多少、在多大范围内转化为公众的现实福利。 国家统计局承认的2003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6;有社会学家说,目前中国的这个数字已不低于0.5;更有人认为它甚至已接近0.6的危险临界线。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只占有收入或消费份额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所占的收入或消费份额高达50%,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在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比例很小,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3%,公共教育支出只占2.9%,卫生保健的公共支出仅占2%。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4-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这样归纳中国社会可能面临的冲击因素:4000万失地农民,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2400万人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与每年新增900万就业岗位的巨大落差,高官贪污腐败,资源、能源局限,公众的社会信心不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用“断裂”来描述中国社会的现状。社会学者丁元竹指出,“不仅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也将成为硬道理,这个理念逐步会为人们接受。” 政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应被重视 一位广东官员说,以前只要有企业发生劳资纠纷,政府就觉得是扰乱社会稳定。“其实政府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二字,不是包揽而是协调,政府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冲突的裁决者。” 中央党校一项针对领导干部的调查显示,83%的人认为对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本着兼顾协调的原则,不能动辄就认为是无理取闹,而是要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但是对于如何建立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机制,也有近60%的人表示“说不清”、“不知道”。 人们预期,2005年将是“改革年”,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行政管理体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吴江认为,政府正在不断归位,注重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的社会权利、地位,保证他们有利益表达的渠道,如社会协商制度、听证制度、公示、信访等。 他说,过去是强政府弱社会,政府与社会关系失调,社会成员过分依赖政府,丧失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承受能力、自律和纠错能力较低。政府往往成为全社会的惟一责任人,社会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公众利益的冲突缺乏缓冲地带。政府应该成为承担公正、公平的裁判角色。 对于高调推行的依法行政,吴江认为,不光是建立法规,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特别是干部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也有学者表示,在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受到关注之后,政治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应被重视。位于政治体制下端的政府治理、公共管理成效显著,而位于政治体制上端的宪政体制、民主法治等则相对滞后。而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靠政治体制上端的改革方能解决。 学者汪玉凯认为,目前是中国进行政治体制上端改革的最佳时机之一,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党内改革则是切入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