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登琨艳-打造一座具有国际品质的梦想天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20:43 外滩画报

  4年前49岁的台湾著名建筑师登琨艳遇见杨树浦路2200号,所有奇思妙想都被激发,4年后,这个建于1923 年的旧厂区完美转身,成为上海版的纽约SOHO区。今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将本年度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授予了他,以此表彰他对苏州河边旧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梦想天堂。“上海向来是梦想家和冒险家的天堂乐园,而我就是要为这些梦想家和冒
险家,打造一座具有国际品质的 梦想天堂。”

  【乌托邦】

  2004年8月,上海杨树浦路2200号,这个有着81年历史的旧厂区,深深震撼了百余名来自建筑界、时尚界 等专业设计者。他们震撼于这座饱经风霜的老建筑竟可以如此华丽转身,以年轻、时尚的姿态成为上海的SOHO区。

  外表不张扬,并不代表内心不惊艳:灰瓦白墙的烟囱砖楼群,整修出各自时代的印记;老上海的石库门板、青砖粉墙 甚至屋顶上的瓦砾,在古老香樟树荫的掩映下,重新各就各位,耳边传来的则是鸟儿的啁啾和江上的汽笛,这里不是公园,而 是SOHO一族的设计中心。

  在空旷的厂房里,一位白发老人仔细端详着地面,缓缓说道:“登琨艳对这些房子是情人眼中出西施。”老人是著名 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而看似普通的地面,却是从厂房屋顶上拆下的青瓦。

  拆下青瓦的人就是设计者——登琨艳,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

  2000年,在成功利用苏州河畔老仓库群落之后,登琨艳开始着手寻找老厂房“保护与再利用”合二为一的可能性 。

  杨浦区是登琨艳考察的重要地带。从1910年开始,杨浦区一直就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工业载体,杨树浦路两旁 分布着中国最早的工业化造纸厂、第一家工业化制糖厂、第一家城市自来水厂以及煤气厂等等,但登琨艳偏偏选中了杨树浦路 2200号上海电站辅机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亚洲第一大厂。

  但是,老厂房的改造并不顺利,单是说服上海电站辅机厂,签下这块地租约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足可写成 一篇小说,要不是登琨艳那股顽童般喜欢幻想的热情和毅力,真的都快要放弃了。

  对于登琨艳来说,上海电站辅机厂里的每一堵墙、每一棵树都是珍贵的,为了尽量保护旧迹,他几乎倾尽了自己的全 力,目前只完成了一期5000平方米的改造。据登琨艳估计,这个设计中心要花三年时间才全部完成,需要动用上亿元人民 币。

  在这个大到5.5万平方米的旧厂房中,设计师登琨艳为设计产业打造了一个梦想天堂,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工作环 境,有鸟语有花香,包括工业产品、环境艺术、服装饰品、影音视像、图像软件等5大设计部门。这个“亚太设计中心”同时 还配置了设计学院、会展中心、咖啡厅等功能设施,同时拥有可容纳2000多人的休闲区域。

  “上海向来是梦想家和冒险家的天堂乐园,而我,就是要为这些梦想家和冒险家打造一座具有国际品质的梦想天堂。 ”登琨艳以此作为自己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最大理想。

  【救赎者】

  登琨艳对城市的老建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给自己安了一个头衔——“一个城市救赎的实践者”:把房子设计得 好看,是建筑师的基本责任;对城市的老建筑群区域性的成功保护,让他人效仿,是大建筑师做的事情。他选择了后者。

  1980年前,登琨艳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寻找灵感。他用8年的时间,潜心研究近代上海遗留下的各种建筑,苏州河 到黄浦江两岸,几乎所有的老建筑都留下了登琨艳的足迹。

  当时上海正处在开发高潮,苏州河沿岸很多老建筑都被成批拆除。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邂逅了苏州河边的废弃粮仓, 那里是杜月笙的一处产业。在大量的调研和案头分析之后,登琨艳选择了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他保护和再开发上海历史建筑的 探索。

  他花了两年的时间租下粮仓,并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来古旧的原貌,只是给仓库清除垃圾,将窗户全部换成透明玻璃窗 ,把陈旧的地板刷出原来的木纹,然后让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搬进来。

  这次改造成了上海旧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典范,让登琨艳再次声名鹊起,也因此获得联合国褒奖。随后,一些艺术家也 先后在苏州河畔成立了工作室,更为重要的是,登琨艳带动了苏州河边29座旧仓库的保护。至此而后,政府将沿岸建筑纳入 立法保护范畴。

  登琨艳的目标很明确,不仅仅只是苏州河的粮仓和亚太设计中心,从虹口区提篮桥到共青森林公园长达15.3公里 的老工业建筑也是他想要保护的对象,这个想法跟同济大学“东外滩计划”不谋而合。

  【老顽童】

  登琨艳说话的神态很平静,大多数的时候,他微笑着。在杨浦的厂区,他会亲自指导工人铺地砖,如何准确掌握瓦砖 尺寸;对自己的学生,他往往雷厉风行。但登琨艳的朋友总爱用“老顽童”来称呼他,老顽童禀信的理念是不惜代价、勇往直 前。

  1951年出生在台湾高雄的登琨艳,农专毕业后,却成了著名建筑学教授汉宝德的一名旁听生。1980年代中期 ,登琨艳凭借“旧情绵绵”、“现代启示录”等后现代风格的设计,声名大噪。

  1988年,成名后的登琨艳选择流浪欧美,他管这段时间叫自我放逐,坐火车在各国跑来跑去,看书、晒太阳。这 种生活持续到了1990年,登琨艳开始往返于台北与上海两地,“觉得上海这个地方适合我,因为太有趣了,吃的东西也一 样,人长得也差不多,没有人认识你,很开心。”登琨艳经常跟弄堂口的老年人聊天,他开始喜欢上上海这个拥有活力和生气 的城市。

  工作之余,登琨艳会喝喝红酒,听宗教和巴赫的音乐。闲暇时,登琨艳也会邀请朋友吃大闸蟹,从下午3点吃到晚上 10点,宾主尽欢。

  “我是一个有童心的人,下一个游戏一定会更好玩。别人都说,这个台湾人一天到晚都在做怪事,说不定下一次我会 弄一个农村来玩。”登琨艳笑笑说。

  外滩记者贺莉丹/报道彭辉/摄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