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瞭望东方周刊: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低水平探索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9:53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林楚方、贾葭、陆洋/北京、上海报道

  较成功的预报在众多地震预报中只占很少的比例。任何国家发布地震预报,都是一件慎而又慎的事情

  “2004年12月20日前后10天,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地区:1、日本本州南部近海,北纬
34度,东经138度为中心,150公里范围的地区;2、日本四国岛南部近海北纬31.5度,东经132.5度为中心,150公里范围的地区。”

  上海市地震局68岁的退休地震专家沈宗丕在2004年10月30日,也就是印度洋大地震之前的57天,给他的几个同行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信末他还注明,“不排除其他地区”,会发生7.5到8.5级大地震。

  不能称作精准的“预测”

  “我当时发这个报告的目的,就是要给同行作为学术的交流。”沈宗丕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近海发生里氏8.9级地震。

  地震专家李均之向沈宗丕致电,“你的预测是准确的。”然而,这也更多是时间上比较吻合。

  在北京劲松一座破旧的塔楼里,年近7旬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老地震预报专家耿庆国在一堆纸上不停地划。天气很冷,他的衣服已经很厚,上面还落了很多油点。

  “发生这么大的海啸,我们无法用我们的方法进行测定,但是就这次地震本身来看,我总在想,对于这个地震,我们事先知道了什么?哪些是不知道的?能不能搞清楚?”

  耿庆国在逼仄的房间里,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一会到他的书房里去翻阅一堆堆的旧资料给来访者看。

  和沈宗丕一样,对于此次地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预测”。他通过地震预报学里的强磁暴组合理论来寻找时间危险点,而沈宗丕那里的全称是“磁暴月相二倍法”。

  还在11月初,耿庆国便认为,12月24日前后10天,地球上将发生7.5级以上的地震。

  “但是在什么地方,最后我研究的结果是不在中国。”他说。但尽管这样,地球这么大,到底在哪里呢?总不能向两百个国家都同时发出警报吧。

  地震预报有多高水平

  无论是沈宗丕还是耿庆国,都长期处于中国地震预报工作的主流话语之外。对于他们的预测方法,学术界仍然争议很多。

  耿庆国经历了邢台、海城、唐山等多次大地震,是中国国内地震预报的“旱震关系研究”的奠基人,其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探索6级以上大地震的中期预报问题。

  旱震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地震和气象的关系,认为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有气象效应存在。

  耿庆国指出,震前1至3年半时间内,包括震中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出现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不过是孕震过程中造成的气象效应,是地震引起的气象变异。据此应能预报地震。

  沈宗丕的磁暴月相二倍法,是一个很难用通俗语言解释的方法,但是通过他的计算,2003年日本北海道发生的里氏8.2级地震,只比他预测的地震点偏离了50公里,时间差了13天。据说,他曾经委托朋友,在震前告诉日本有关专家,但是没有回音。

  最让沈宗丕欣慰的是,他几乎“报准”了2001年11月14日北京时间17时26分发生在新疆和青海交界处昆仑山一带的8.1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最大的地震。沈宗丕预报的地点和实际地震点相距400公里,时间相差8天。预报的震级也是8级左右。

  然而,仍然有很多专业人士相信,地震是很难甚至无法预测的。一种解释是,地震服从的是“非线性法则”──地下几十公里处一颗小石子的无规律滚动,便有可能通过蝴蝶效应触发大地震。这你怎么能预测得出来呢?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资料: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  2003-2-25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全文]

    资料:海啸的产生和预报  2004-12-31

    1964年国际上就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发达。印度洋由于历史上很少发生海啸,近百年来又没有发生过海啸,所以没有国家参加海啸预警系统,根本没有海啸预警网络,此次海啸造成的重大伤亡和没有及时预警关系很大...[全文]

    我国未建立海啸预警机制 地震预警正在探索阶段 2004-12-29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郑主任介绍说,我国并未建立海啸预警机制。国内强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等沿海地区。由于海啸形成有特定的原因,在我国沿海的强地震很少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灾害并未在我国引起重视。国外的海啸预警机制主要是对海啸发生的时间和路径等作出预测,然后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布到各地,以起到减灾效果...[全文]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