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把脉中国气象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17:10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阎嵘

  虽然电影《后天》中的景象暂时还不会出现,但越来越多好莱坞灾难影片中的场景却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信 息时代,天气预报早已经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系统工程。是否中国气象预报水平已经落后?还是人们误解了中国气 象预报?

  2004年7月10日,气象部门曾经预报北京将会出现小到中雨。但是,突如其来的却是一场罕见的大暴雨,交通 瘫痪、房屋倒塌,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没想到这次降雨的强度会这么大,就向一大盆水直接往下泼。”一位多年从事气 象工作的业内人士说。

  该专家还表示,目前对临近的突发灾害天气,国际上都是一个难题,准确率比较高的美国也不过在40%内,而国内 的预报准确率只有20%到30%。与气象发达国家相比,设备和气象软件落后是中国监测预报灾害性天气方面的软肋。

  监测预警系统三大不足

  2004年8月2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有关专家会聚中国气象局,就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 城市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发布平台,提高城市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力等课题进行了专门研讨。据了解,这是近年 来中国气象局首次针对大城市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召开的专门研讨会。

  对2004年入夏以来,全国很多城市遭受强对流天气和高温热浪的袭击,却没能准确预报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在 监测预报灾害性天气方面,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存在三大不足:

  第一,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小尺度探测系统能力相对较弱,不能满足小尺度监测预警需求。如北京自动气象站系统,绝 大部分是1995年的早期设备,在传感器精度、可靠性等方面均比较落后。同时,中国的气象卫星虽然在数量上位居世界前 列,但效果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而且目前的设备更多地还是依赖于上世纪80年代的雷达观测系统。

  第二,软件系统的相对滞后和探测产品的集成度不高,限制了现有探测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雷达软件产品落后,不 能够实时生成适合预报员使用的产品;自动气象站要素和闪电定位信息等方面缺乏直观、定量化的产品显示软件,这也在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上述信息的直接分析和使用。

  第三,没有一个及时、有效、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是导致服务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了解,2004年7月 23日,北京气象台建立了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其功能是一旦遇到暴雨、冰雹、大风、大雾、沙尘暴、降雪、 高温热浪等突发性气象灾害时,北京气象台将提前通过电视台、电台、手机短信等公共媒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尽管如此,由 于条件所限,仍然有不少人无法及时收到信息。

  灾害系统符号待统一

  在国外的一些城市,用各种颜色来代表城市气象灾害的程度,居民可以通过颜色的不同来免受灾害的侵袭。而为了应 对突如其来的天气灾害,中国气象局已建立了气象灾害警示系统,并用“蓝、黄、橙、红”4种颜色由弱至强表示灾害天气的 强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不过,由于中国南北地域差异较大,因此专家建议,建立气象灾害系统,符号要统一。同时在全国灾害等级细则的制 定上也将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进行。“比如北京降水超过30毫米就有可能发生强暴雨灾害天气,而在南方有些地区却不一定 会发生暴雨灾害。因此符号统一后,还要根据城市不同的特点制定具体标准。”一位专家说。

  系统建设尚需时日

  据有关专家透露,目前各项系统的建设和改革正在逐步进行中,而这一切不可能马上到位,需要一步步解决。以北京 为例,目前北京已开始暴雨监测预警系统、沙尘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干旱短期气候预测和服务系统、城市火险等级预警 系统、人工影响天气系统(二级基地)、大城市气象服务信息系统等业务的建设。

  在气象综合监测系统方面,北京拥有国产第一部C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并已投入运行;而在气象信息服务系 统方面,也已建立了会商制度并安装了卫星、雷达大屏幕显示终端,实现了云图、雷达图实时资料的业务化动态显示功能,并 有干旱及农作物生长监测咨询服务业务系统。

  服务效率待提高

  2004年8月,中国首批两个气象监测预警塔在北京正式启用。据北京气象台专家介绍,气象监测预警塔上装有气 象要素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对当地的气象要素变化进行监测,并把监测结果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气象台会商室,而最新的气象 信息则通过气象监测预警塔上的四个大屏幕显示。

  另外,如遇到特殊天气变化,则会显示当天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预警内容。气象台负责人表示,建设一个气象监测预 警塔的费用要超过100万元,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建设这种由气象部门控制的气象监测预警塔,一般1个小时以内的气象变化 都能及时显示。这样不但大大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而且还方便市民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气象知识还需普及

  在提高气象行业自身技术能力的同时,一位专家还指出,气象知识的普及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天气预报中的各种 指数为例,很多人对晨练、洗车、爬山等指数不明所以,更不要提啤酒、冰淇淋指数了,而实际上关于这些指数的具体解释在 相关网站和报纸上就能找到。

  还有,不少人抱怨降水概率不准实际上也是一种误解。概率只是下雨的可能性,也许在当天气压等各方面都不具备下 雨的条件,即使下雨的可能性高也不会下雨。从这些简单的知识上就可以看出,气象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到位,这就需要进一 步加强宣传和引导。

  歪批专家妙语

  (2004年北京遭受暴雨袭击时的访谈)

  记者:为什么这次暴雨给市政交通带来了如此大的影响?

  专家:没想到这次降雨的强度会这么大。

  点评:这都是大雨的错,谁让它下得那么大了。

  记者:为什么我们的排水设施那么脆弱?

  专家:因为大雨是10年不遇的,而我们的排水设备是5年不遇的。

  点评:原来是这样,这场暴雨下错了地方,它应该下到具有应对10年不遇大雨的地方,最好是即将干涸的水库。

  记者:这么大的一场暴雨事先就没有一点征兆吗?

  专家:提前一个小时我们就看到了,只不过不能肯定这就是10年不遇的强暴雨。

  点评:要是等到下了雨过后才知道这是强暴雨,就不用看天气预报了。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