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经典青春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17:10 新世纪周刊 | ||||||||
采访撰文/再虫虫 曾经青春过的人们,对10年前公映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极度推崇。而在10年后,不论是青春的还是不再青春的 人,却同时发现国内好的青春片极度匮乏。于是不禁要问:我们的青春电影怎么了?
最近由徐姓人士所写的,致姜文导演的一封公开信在网络及口头飞速流传着。信中表达了写信人急切的希望——恳请 姜文于2005年发行《阳光灿烂的日子》“10周年纪念版DVD”。而一部10年前公映的影片,获得如此的关注绝非偶 然。 这封公开信的作者认为国产电影里表达青春的,特别是表达男孩子青春的影片,没有一部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 直接而具有诗意。《阳》片里的青春具有顽强的不可抹杀性,青春是什么样的,它表现的就是什么样,很纯粹。 同时他还告诉记者,他写这封公开信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国产电影在音像市场的待遇太低,而这对中国电影有伤害, 希望这种现状可以改变。 青春需要“积累” 当问及“除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他国产表达青春的影片,特别是1995年后的,在你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的 影片是哪些”这一问题时,众多被访者都表示“几乎没有”。原来,灿烂之后,是一片空白。人们众口一词——青春成长类影 片空缺,看来此现状,并非个案。 著名编剧史航认为:“对于青春而言,新一代人都还在青春的状态下,这代人也还在对青春进行误打误撞,没有积攒 出这代人关于青春表达的公共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代人还没有足够的积累。”他还认为,没有积累就不能形成表达,“这代 人表达的时间还没来临,而且估计花费的时间会比上一代人长。” 而该局面的形成,是因为这代人在青春期时,太容易找到宣泄的途径。例如网络的出现、生活时间的分散等等,这让 青春的表达形式太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把青春的整个形式给解构了,没有形成一种坚定的力量。 史航最后表示,现在青春电影的空缺是正常的,而且这种空缺还要有一段时间,需要等这群人积攒足够的力量。 曾经高潮下的产物 《中国电影报·娱乐周刊》主编张立宪认为,这种现状的出现跟电影的发展有很大关系。1995年对于世界和中国 电影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就世界范围而言,那年出现了《阿甘正传》等优秀的影片,而这些电影放在以后的任何一年都是经 典。对中国而言,1995年是中国电影的好日子,是中国独立电影的一个高潮,不仅仅是青春电影。 张还认为有高潮就有低谷,电影的发展也要遵循事情和时间的发展节奏。1995年之后,为什么中国没有像《阳光 灿烂的日子》这样好的电影出现,这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而要处理和解决这些影响电影命运的因素,还需要时间。 至于下一个是表达青春的影片的好日子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张立宪表示,这个没有办法说,需要等待,直到水到渠成 。 青春无界限,时代有区别 关于青春成长类影片,不同年纪、不同背景的人都带着自己的逻辑回答这个问题。虽然青春是一种共性,但青春在不 同年代的人们身上,都有着岁月、历史的痕迹。 谈及青春片的短缺,上世纪60、70年代生人开玩笑似地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姜文不执导青春片了;另外一个原 因是没有很好的本子;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敢去碰80年代的青春…… 而80年代生人则认为,现在的青春太复杂,一点都不比中年老年单纯多少。同时,现在的青春也过于浮躁,都急于 要表达自己的那点感受,而且轻易就能得到外界的关注,评论、赚钱、名气、炒作……现在的青春被这些东西包围着,谁还能 看到其本质?一个少年的生活,“雌雄莫辨”、真伪难识,又能怎样纯粹地表达? 当年因参加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而走上表演之路的陶虹认为,那是她最美好的开始。拍摄中,她认识了一帮难忘 的朋友,也从那种青春中慢慢长大。而在那之后,虽说青春还在,但表达青春的好电影却一直空缺。 长大的青春已然长大,现实里的青春还在浮躁。那么,我们又该怎样表达青春的进行时?也许正如鲍勃·迪伦所说: “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