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贫寒学子回家过年高校解囊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11:24 中国经济时报 | ||||||||
作者:杨耕身 逐步实行的高校收费政策带来贫困生激增。1月4日至8日,信息咨询公司对北京12所高校的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中34.8%的人每年仅回家一次,还有5.8%的贫困大学生自从出来上大学不曾回过家。据1月10《新京报》报道,为此,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北京媒体联合推出“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行动,为他们募集回家过年的路费,让他们带着爱
正是因为这个社会仍有这样的一些基于责任意识的关受行动,才使得这个世界看起来有了些温情,或变得美好些。而我也相信,随着“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行动的开展,我们这个社会从来都不缺乏的那些胸怀善心者,都会纷纷解囊。但我念及于此,也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既是“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那么这些贫寒学生所在的高校会否参与进来?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母校”之谓,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她更以身体力行来呵护她的学子们的心灵。这表现在当学子有困难的时候,她能够急其所难,解其所困。从这个意义上说,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高校应有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来自高校的具体行动,并不全缘于道义之要求,还在于在今天,高校亦应具有“反哺”之责任。 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逐步实行的高校收费政策带来贫困生激增。放在过年回家这个层面上,这句话直指这些贫寒学子不能回家的原因。而在更大的层面上,则表明高校收费已成为学生及其家庭无法承受之重。这也正是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去年11月9日所说的:目前大学生上学的成本很高,在北京一个大学生一年将近要花1万元。这一仍然相对保守的数字,对于大多数农村及下岗工人家庭而言,已经意喻着他们也许将以数年的收入来支付孩子在大学一年之支出。事实上在吉林农村,早就有了供孩子读书如赌博之说。 那些底层的家庭为所谓“教育产业化”的目标贡献了他们仅有的一切,高校应当表现出他们“反哺”贫困大学生的担当。也正因为此,相对于社会捐助,我认为高校更应当有所作为。假如不从高校“挖潜”,一味通过社会捐助来资助贫困大学生,其呈现出的格局必然是高校教育不合理的收费制度对全社会的盘剥。 事实上,让高校参与到“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行动中来,也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我注意到,在1月10日《北京日报》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落实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将成为教育部200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教育部明确要求,确保高校学费收入10%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措施。这个10%,其实也正是规定了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反哺”责任。那么我想,面对为数不少在春节期间想回家而不能的学子,高校为他们提供一张往返的车票可不可以也纳入到这个10%中来呢?10%的反哺能否就从资助他们过年回家而始呢? 过年回家,仍是我们这个国度不能割舍的传统情结。“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需要很多人行动起来,但我们更希望高校能够先社会及媒体而动,先于社会及媒体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