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审计长李金华在陕西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20:20 时代人物周报

  1967年9月,时年24岁的李金华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只身从北京来到西安,被分配到当时西北财经学院财金系做教员。

  由于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当时学校不仅已经停止招生,教学活动也全部中断。还没上过一堂课,李金华就和西北财经学院的1200多名师生一起被迫卷入了那场革命的漩涡中。

  从大学生到专案员

  “那会儿从北京总共来了三四个大学生,李金华是其中一个。”回忆起当初的情形,柳玺增仍历历在目。

  文革前,柳玺增是西北财经学院财金系党支部书记。文革开始后,学校党总支被革命委员会取而代之,他成了革委会的一名常委,专门负责专案组的工作。

  “他那时踏上社会,没什么政治历史,而且为人比较正派。”这是柳玺增对刚刚踏入社会的李金华的评价。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柳玺增在跟革委会几名常委的认真讨论之后,决定把李金华招入专案组工作。

  柳玺增说,那时候提倡怀疑一切,学校也分了很多派系,各个派系之间更是揭发成风,专案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那些被揭发的人进行调查、梳理,并最终以文字的形式送交革命委员会审核。还是一张白纸的李金华在这个组里一干就4年。

  尽管学校里成天闹得鸡犬不宁,但在柳玺增的印象中,李金华从来没跟着起过什么哄。

  “那时候,李金华很少讲话,为人比较低调、本分,做事也特别认真。”当时的革委会副主任尹占云这样评价说。李金华性格和认真的工作作风让很多经他调查的人免受了不白之冤。

  “备战”一年

  1969年10月,林彪发布一号通令,打着“备战”的旗号,动员城市居民全部疏散到农村去。

  “不走,就给你停水停电。”柳玺增清楚地记得,那年冬天出奇地冷,通令下达没几天,除了少数人继续留守之外,学校绝大多数职工都举家迁往宝鸡市千阳县。李金华也不例外。

  按照学校的规定,凡是有家属的职工才有资格到县城里住,由于还未成家,李金华只能和许多年轻职工,住到离千阳县城几十里之遥的曹家原和王家沟这两个地方。

  “那地方的条件比在学校艰苦多了,窑洞由于好久没能住了,几乎都摇摇欲坠了。”尹占云回忆说,

  苦熬了一年之后,也就是1970年年底,李金华和同事们返回到了西安。学校的情况在这时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由于学校好几年没有招收新生,再加上1966年入校的学生也已经于当年夏天毕业,学校的一些教职员工提出说要解散西北财经学院。这一想法在学校传开之后,得到了全体职工的响应。当时贸经系的一位老师回忆说,学校的“革命工作”自打回来之后就不怎么进行了。

  离校风波

  同年,李金华在中央财经金融学校的学妹李瑞文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当时国防工办所属的572工厂做会计。李瑞文后来成了李金华的爱人,572厂也成了李金华的工作单位。

  李瑞文工作后,李金华向组织上提出结婚的请求。尹占云带李金华去了街道办事处,可办事处死活不同意给李金华开结婚证明。因为该街道办事处曾经给该校的一名山东职工开过结婚证明,但后来发现此人在老家已经有老婆了。

  结婚的要求受阻之后,李金华产生了调离西北财经学院的念头,目的地只有一个,就是李瑞文所在的572工厂。“主要原因在于李瑞文调回西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是国防系统的员工在当时不允许随便调动,二是国家也限制从边远小城汉中调到西安这样的大城市。”尹占云说。

  得知李金华想调离的请求后,尹占云没有立刻答应,虽说学校已濒临解散,但学校几个主要负责人仍想把学校办起来,李金华那时侯职位尽管不高,但他的表现让尹占云有了“此人可委以重任”的想法。他曾多次找李金华谈话,劝说李金华能留下来,可是如果不让走,李金华和李瑞文就要分隔两地,也不是个办法。尹占云最终在李金华三番五次的请求下,为他的调动签了字。

  李金华能在十年后进入中央工作,这张证明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连李金华本人也这么认为。尹占云还记得,李金华在做副审计长的时候到西安出差,特地到家里看望过他。李金华当时跟他开玩笑说,要不是当年放他走的话,或许他就在学校当教授了。

  结缘572

  在陕南小城城固,一说到307,当地没有人不知道,它既不是公交线路,也不是哪户人家的门牌号码,而是城固县一个著名小区的代名词,航空工业部572厂的所有离退休职工都居住在这里。

  如果李金华当年能留在厂里一直干到退休的话,就能在这儿分到一套130多平米的房子,跟其他退休职工一样,在小区的露天广场上搓搓麻将,在家里带带孙子孙女。而如今的李金华却没有这么地悠闲,在远隔千里之外的北京,他正在努力推动中国的审计透明化。

  杨仁兴,1971年任572厂的组织部长,当年是他根据厂里的指示去西北财经学院对李金华进行了考察。

  “那天我看到他的时候,他身上穿着一件特别破的棉袄,有好几个大补丁。”杨仁兴一见面就问,这么旧的棉袄怎么还穿,李金华笑着对他说,穿了好多年了,暖和就行。话虽简短,却让杨仁兴对眼前这位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产生了好感。

  在接下来40多分钟的聊天过程中,杨仁兴对李金华的印象是,理论水平扎实,思考问题全面周到,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回去之后跟领导一汇报,没过几天,李金华就顺利地被调到厂里当会计了。

  572厂之所以决定到把李金华调进来,杨仁兴回忆说,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他爱人李瑞文曾经向组织上提出过把他从西安调来的请求,二是厂里当时缺乏财务方面的人才。

  命运转机

  来到572厂之后,生活条件之艰苦是李金华当初没有预想到的。

  由于厂里还没有住房,李金华只能和爱人住在自己用毛草和竹子搭成的棚子里,直到1972年,厂里才盖起了第一批职工宿舍楼,李金华夫妇由此分到了其中一间半的宿舍,面积也只有20多平米,厨房和卫生间都在外面,是公用的。尽管日子过得有些清贫,但李金华小两口生活得很幸福,工作上也风平浪静。

  李金华在572厂的转机出现在1973年的秋天。

  当时,担任572厂政治部主任的阎立之准备对厂里的中层干部做一次党史方面的报告,可厂里的基建、生产、厂房项目在那个时段接连上马,这一切都是政治部来主管,阎立之忙得焦头烂额。平常做报告,演讲稿都是由阎立之亲自操刀,而这次他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了。

  一天,他在党委书记李时弼面前顺便说起了这件事,李时弼对他说,听说财务科的李金华不错,你可以试试。

  “李金华,能行吗?”听到这话,阎立之心里还稍微咯噔了一下,虽然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但由于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他对李金华并不十分了解。阎立之将信将疑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李金华。

  4天后,李金华把稿子送到了阎立之的办公桌上。稿件质量之高着实让阎立之大吃一惊,从那一刻起,阎立之就觉得这个年轻人以后可以重用。

  “那稿子我存在了好多年,前些年搬家的时候不知道给弄哪儿了。” 阎立之有些遗憾地说。次年,在阎立之的直接干预下,李金华被下放到15车间党支部锻炼,职务是专职副书记。其间,还有一段小小插曲,阎立之回忆说,当时财务科也抢着要李金华,因为财务科科长已经接近退休的年龄,科长本人也决定让李金华来顶替这一职位。阎立之得知消息后连说不行,他还狠狠地批评了科长一顿,说他眼光还不够远,李金华这样优秀的人才怎么可以埋没在财务科?

  成为带头人

  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只不过是将李金华提拔到更高职位的一个过渡,阎立之的真正目的是要让李金华多接触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如果以后做了厂里的领导,不懂生产那还得了”。

  在车间工作,必须选择车、铣、刨、磨、钳这五个工种其中一到两种进行学习,其中要数车工最为危险,李金华第一个选择的就是这一最危险的工种。

  阎立之说,当时多数人倾向于选择钳工这一纯手工工种,李金华是个例外。他视力不太好,不适宜从事这种高危险的工作,可无论阎立之如何劝说,李金华就是不听。

  在15车间工作期间,李金华深受工人们的信赖与好评。“他从来不摆什么架子,为人特别谦和,始终与我们打成一片。”一位当年15车间的工人这样说道。

  1976年,经过不到两年的基层锻炼,李金华果然被厂里委以了重任,政治部副主任也由此成了他进入572厂之后的第四个职位。在这个职位上,李金华停留的时间最长,付出的心血也最多,

  虽然一下子晋升到了党委班子成员,待遇上却还跟普通职工不相上下,“一般职工可以拿到40多块钱,他当时也就60多块。”一位跟李金华比较熟悉的同事告诉记者,一向严于律己的李金华没有跟厂里提出其他要求。

  “那时我已经搬到了5区三室一厅的房子,李金华还在1区当初那个房子里住,不过在有了小孩之后,厂里又给了他们一间半。”当时党委班子一位成员回忆说。

  好领导,好丈夫

  据杨仁兴回忆,李金华经常主动地到基层去了解每个人情况,对于那些生活上有实际困难的职工,他总要亲自过问一下。不仅如此,李金华还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那时候的粮票都是有计划的,而且根据工种的不同,发到的粮票数量也就不一样。杨仁兴记得,李金华经常把粮票分一部分给那些家里人多而所从事的工种又比较差的职工。

  李金华上任政治部副主任正逢全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那时候,职工思想工作很难做,阻力重重。阎立之回忆说,有一次,一个女同志找他发火,骂东骂西。李金华听见之后,也动了气,冲进办公室之后,指着那女的说,你这是干什么,主任头发都白了,太不象话了。

  不久后,在宣传部搞的一次表彰计划生育积极分子活动中,阎立之赫然发现了李金华的名字,后来他才从医院得知,李金华做了绝育手术。这下,就连那些成天闹腾个没完的顽固分子也无话可说了。

  “他孩子当时还小,生两个在当时既合情又合法。”同事们暗地里为李金华竖起了高高的大拇指。

  此外,厂里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在李金华的“抓典型带一般”模式的带动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杨仁兴回忆说,该厂11车间的郑子美就是李金华推出来的一个典型,后来郑子美成了全国劳动模范。

  李金华的政治经济学课上得好也是厂里公认的事实,生动并通俗易懂。一直到1982年当厂长,李金华对政治的满腔热情有增无减,1982年8月,李金华成立政治学校,并兼任校长,在各个部门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是政治学校的主要学员,全部脱产一年学习,那一年,李金华为厂里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分子。

  在单位,他是群众的带头人,在家里,他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做饭,洗衣服,李金华样样都行。孩子小的时候,连尿片都洗过。”

  李金华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肉丸里面包鸡蛋。1997年,阎立之到北京出差时到他家做客,李金华还特地下厨为他做了这道菜。

  步入中央

  李金华在572厂长达12年的工作经历,为他日后到中央工作奠定了基础。

  1982年,李金华曾以572厂党员代表的身份,参加了陕西省党代会。据说,李金华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的发言给当时在座的一位陕西省委组织部的负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党代会上,李金华当选为中共陕西省委委员。

  第二年,李金华离开陕西汉中,被派往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深造。

  杨仁兴记得他从中央党校学习结束之后,曾经回到过厂里一趟,和他一道回去的还有他在中央党校的几个同学,不过在厂子里逗留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走了。据阎立之回忆,李金华当时去了安康市石泉县,对当地的社会情况进行调查,报告还在当年的《红旗》杂志上发表了。

  自那以后,572厂出现了各种关于李金华去哪儿任职的猜测,一种说法是,国防部曾要他去陕西省国防工办当副主任,可陕西省政府不同意,要到陕西省经贸厅做厅长,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中央组织部调他去审计署当副审计长;还有一种说法是,陕西省政府曾经考虑让他当陕西省委副书记,他自己不愿意,才到审计署工作的;第三种说法则是陕西省经贸厅和国家审计署两家单位抢他,他选择了后者。

  李金华个人简历显示,1985年5月到8月,曾经在陕西省经贸厅工作,担任厅长和党组书记。后经记者多方求证获知,李金华可能还没来得及到经贸厅报到,就已经到国家审计署就职了。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采访时,李金华说过,我心里开始很不平衡,在工厂几千人艰苦奋斗一年利润也就个千儿八百万,那是很不容易的。可是一到国家机关我看有些资金一出手,一流失,那就是几千万,几个亿,十几个亿,我心理很不平衡。可见,572厂的那段经历,对李金华后来从事审计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报记者 刘俊 发自陕西西安、城固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