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廖卫华)备受各界关注的死刑存废之争再起波澜。昨日,在“当代刑法与人权保障”全国杰出青年刑法学家论坛上,就湘谭大学法学院院长邱兴隆提出的全面废除死刑观点,司法部副部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军表示,我国当前要重点解决的是改革刑罚制度,设立更多的20年、30年以上的长期刑,以此逐渐减少死刑的适用。
有6名杰出青年刑法学家围绕“刑法与人权保障”发表主题演讲。邱兴隆认为,只要承
认罪犯是人,罪犯便拥有国家和法律都不得剥夺的生命权,因此应当全面废止死刑。
张军对此表示,在实践层面全面废止死刑在我国现阶段是很难的。我国的刑法要考虑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他觉得更可行的办法是改革我国的刑罚制度,增设20年、30年的长刑。他介绍,司法部最近对我国的刑罚执行效果进行了统计,发现很多判处无期徒刑的严重暴力犯罪,大多都只关押十五六年就释放出去了。他建议,今后涉及人身权利的犯罪,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的,至少应当关押25年以上。当罪犯55岁左右释放出来后,犯罪激情就没有了。
张军说,设立了长期刑后,死刑在审判机关自然就会减少适用。今后在修改刑法时,立法机关也会考虑逐步减少死刑罪名。
相关新闻>> |
详解引渡贪官难点 是否需要废止经济犯罪死刑 2004年9月27日
《新京报》刊载《专家建议废止经济犯罪死刑》一文指出,针对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件,中国近些年对许多经济案件增设了死刑,对此,多名法律专家认为,在全面废除死刑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先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同时在具体量刑中坚持“少杀慎杀”原则...[全文]
|
《环球》杂志:中国距离废除死刑还有多远? 2004年6月2日
现在世界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已经从少数变为多数,即使保留死刑的国家也对适用死刑持越来越严格的立场,真正在实践中频繁执行死刑的已经微乎其微。而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目前的死刑政策和执行情况如何?面对全球方兴未艾的废除死刑运动,中国又该何去何从?就此问题,《环球》杂志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刘仁文先生。一家之言,权供读者思考...[全文]
|
中国死刑存废之辩:人道主义还是杀人偿命? 2003年11月24日
我们面对死刑,是因为在走向现代化进程的社会中,死刑牵动着中国人的敏感神经;我们面对死刑,是因为人类的理性正在逐渐催生减少犯罪的希望,我们面对死刑,更是因为在我们展开关乎其存废的讨论时,我们也打开了一扇尊重生命的门...[全文]
|
死刑问题研讨会在湖南召开 我国是否应废除死刑 2003年1月9日
2002年12月9日至10日,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在湖南湘潭召开。也许是巧合,湘潭恰好是一贯主张“少杀”、“慎杀”的毛泽东的故乡,而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逐步地达到完全废除死刑”主张的刘少奇,其故乡离湘潭也不远...[全文]
|
背景资料:死刑废止的历史溯源 2003年1月9日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11个国家在法律上或事实上除了死刑,自1990年代起,平均每年有3个国家废除死刑。我国的香港、澳门也已废除死刑。在发达国家中仍执行死刑的,现在仅剩美、日两国...[全文] |
|
|
相关专题: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