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主义”:苏珊-桑塔格与中国作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12:20 时代人物周报 | ||||||||
恰贝贝 “好战的唯美主义者”——这是苏珊·桑塔格的自我认可或评价。这个称谓里头包含了两重身份:好战(的)知识分 子,唯美主义(的)艺术家。更准确地说,苏珊·桑塔格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类知识分子——文人(鉴于文人一词在中国可能引 起的歧义,我们可以换一个称呼:作家)。虽然中国九十年代的作家不屑与“知识分子”为伍,经常要跟“知识分子”撇
从苏珊·桑塔格的访谈与文章来看,她更乐于被认为是一位作家而不是萨特那样的知识分子的所谓“公众的良心”。 苏珊·桑塔格也确实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小说和电影作品,但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和奠定其文化界地位的,恐怕还是她那些文化 批评。然而即使在从事“批评”这样一种更偏向理论性的文体,苏珊·桑塔格的风格仍然不是学院式而更多是作家式的。在她 那些锋芒毕露的批评中,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她领风气之先的敏锐感受以及将其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和机智的辩论激情。正 是在这一点上,她与弗里德里克·杰姆逊这样在理论的框架中展开论述的学院批评家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苏珊·桑塔格的写 作带有更明显的个人体验的色彩。在其早期的成名作《反对阐释》中,苏珊·桑塔格明确地说:“……现在重要的是恢复我们 的感觉。我们必须学会更多地去看,更多地去听,更多地去感觉。”乍看上去,这很像是感觉的起义宣言,简直是九十年代大 力倡扬“跟着感觉走”的身体写作的中国作家的先锋,然而细考之下,两者的“反智主义”显然有云泥之别。 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反对的是那种陈腐的学院知识体系对实存的文化与感受力的封闭,她要求的是:开放 知识与感受、与生活的联系。事实上人类每天都在阐述,意义的空缺将是人类存在不可承受之轻。苏珊·桑塔格同样在不懈地 对她的经验进行阐释。她的“反智主义”实则针对的是一元化的意义体系对人类经验的锁定与蒙蔽,追求的是对经验更丰富的 透亮与阐明,而不是像九十年代的中国作家那样,将理性和思考与感性和身体作简单的二元对立,似乎理性和思考是迂腐的“ 知识分子”的专利,而作家只需沉缅于当下性的身体体验就能创造出伟大的文学作品! 苏珊·桑塔格敏锐的感受性不仅来自她的生活体验,也来自她丰富的阅读与深入的思考,两者相反相成地保持了她感 受的新鲜与深刻。苏珊·桑塔格的“反智”试图穿透的是学院以及传媒各种虚假的知识,切近事物的真相。而中国作家的“反 智”真的就只是反智,对知识与理性的盲目反对,那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浑不吝”,使得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来的,不是他们 自以为的直接与锐利,而常常是精鄙与愚蠢。归根结底,在作家的身份之外,苏珊·桑塔格并没有把自己划出知识分子的传统 ,对人类有能力创造一种自由与美的生活的向住与坚持,使得“好战的唯美主义者”这一称号对她可谓恰如其分。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