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白色诱惑”撩动北京冬季神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17:01 新世纪周刊

  撰文/于樵

  在北京历史上第14个暖冬到来之际,

  在欧美被视为冬季第一运动的滑雪,

  正在这座古老的都城迅速风行,与滑雪运动同样风头日盛的是攀冰、观雪雕、雪桑拿等“白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多 的北京市民愿意慷慨地将他们的周末或是节日留于白色的天地之间。

  “白色诱惑”攻城略地

  很显然,灯影绚烂的城市市区并不是造就冰雪经济的黄金地带,只有在空旷、纯白的苍茫雪域当中,产生于雪道与天 地之间的极速飞驰才会变得纯粹。“我喜欢在京郊雪道的动力下滑中倾听呼啸而过的山风。”一位供职于CBD的外企白领说 ,在经历极速下落的时刻之后,他会感到全身心放松。

  最早兴盛于东北地区的商业滑雪场,在1999年获得了在京郊“复制”萌芽的机会。那一年,一家名为“石京龙” 的滑雪场在延庆破壳而出,6年弹指而过,京郊滑雪场以商业姿态大肆繁衍之后又历经残酷的市场竞争,目前数量约为10家 。

  在滑雪场攻城略地的同时,聚集时尚元素符号的滑雪运动在北京完成了由专业体育运动到大众体育活动,从体育活动 到旅游活动的演进。如今,在京郊的滑雪场内,雪上运动不再是滑雪运动员的专利,冷风肆虐或暖冬如春的日子里,都可以听 到寻常百姓的欢愉笑声。

  嗜好此项运动者说,滑雪是瘾,而且是沉淀的瘾。在他们看来,平日里循规蹈矩的城市人群更需要呼吸雪地里新鲜而 自由的空气。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玩起滑雪的张春辉是京城为数不多的骨灰级滑友之一。6年前,他参加了几期滑雪训练班, 并由此迷上了滑雪。一提起这项极速运动,他就兴奋不已。“蓝天、白雪、青松,从山之巅呼啸而下的刺激和速度,在短短几 分钟内尽情享受着飞驰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

  作为一项户外有氧运动,滑雪运动“瘾君子”的数量正日趋庞大。一家滑雪场销售总监告诉笔者,今年元旦来该雪场 滑雪的人数创了历史纪录,元月二日当天突破5000人大关,周末人数也有2000-3000人,而今年春节期间,这些 数字还可能被刷新。

  一项分析显示,京城的滑雪消费者正以每年三成的速度递增,其中半数为机关、公司、旅游团等团队顾客,半数则为 个人消费者。热衷于户外运动的城市背包族不少亦是冰雪运动的拥趸,在许多户外运动网站上,相约滑雪、攀冰的帖子总是会 获得响应无数。

  “荷包”渐鼓是更多人乐于尝试滑雪这种国际风行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京郊滑雪价格平时约为每两小时60到 120元不等,周末、节假日每两小时120到160元不等。如果办上10次或20次的套卡,滑雪费用还会更低。

  不过,就目前来讲,对普通百姓来说,自费去京郊滑雪还只是一次奢侈的旅游,而相当基数的中产阶层和团体消费才 是冰雪经济的主要支撑。

  逐渐火爆的滑雪市场成就了京郊的“白色税收”。据披露,石京龙滑雪场2002年、2003年纳税均达到33万 元,去年新开业的顺义莲花山滑雪场从2003年12月-2004年3月共缴纳各项税款13万元。

  在雪上运动的引领下,北京以往萧条的冬季因为冰雪经济而变得火热。从前高挂“旅游免战牌”的京郊地方政府也因 为看好冰雪经济的美妙前景而陆续做起了冰雪文章。

  今年,延庆推出了规模宏大的冰雪旅游节,冰雪节期间,石京龙滑雪场、八达岭滑雪场推出了高、中、初三个不同级 别的高山滑雪,以及滑雪圈、雪地摩托、雪橇、马拉爬犁、雪地自行车、雪桑拿、温泉浴、单板等各种雪地娱乐活动。与之相 配套的是,游客还可以到附近民俗村,品尝地道农家美食,因冰雪而勃兴的时令旅游在北京已渐成气候。

  雪场暖冬“百变求生”

  事实上,在北京冰雪经济勃兴的几年间,这座城市却一直连续遭遇着暖冬的困扰。东风不与雪场便,在“白色消费” 呈现火爆表象的同时,也有部分投资此道者脸上会不时浮现痛楚表情。

  在气候条件搅局及水、电、气、热竞相搭上涨价快车的这个冬季,京东大峡谷滑雪场、平谷梨源滑雪场、香山滑雪场 、灵山滑雪场等几家规模较小的滑雪场均已闭门谢客。除了几家实力强劲的雪场大鳄之外,中等滑雪场亦只能在年复一年的暖 冬之中继续着那并不如想象中完美的命运。

  当气象专家定论本个冬天将成为1987年以来的第14个暖冬时,视“下雪为下银子”的雪场老板们曾一度愁眉不 展,对冬雪求之若渴、望眼欲穿。

  从地理角度看,北京的自然雪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北京地处中国暖温带地区,加之全球气候变暖,造雪成本已成了滑 雪场一项很大的开支。亦是因为暖冬的原因,2004年京郊各大滑雪场的开业时间只能数度延迟。

  精明的商家自然不会在暖冬面前束手无策,坐以待毙。除了在报纸广播等媒介上铺天盖地频打广告外,今冬各大滑雪 场都纷纷增开夜场以争取客源。

  王永志是北京莲花山滑雪场负责市场销售的副总,今冬夜场的成功令其脸上增添了许多愉悦表情。该滑雪场在各大滑 雪场中距离市区最近,有车族开车40分钟即到,这令夜场十分火爆,其夜场人数平均已达400人,周末甚至超过了100 0人。

  暖冬到来的时候,“百变求生”的京郊滑雪场的投资也在追加。据了解,南山雪场新近完成德国威岗旱地雪橇,全长 1300多米,穿越9座高架弯道桥;密云南山滑雪滑水度假村的初级中级滑雪道面积扩大了一倍,大小拖牵缆车载客能力提 高了两倍。

  怀北国际滑雪场更是增加2台造雪机用于维护高级道,雪具店今年新增加了1000多套雪板及雪鞋,令总数达到了 3000套。在对市场前景的美妙憧憬中,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型滑雪场正沿着资本的道路高歌猛进。

  冰雪热后的冷思考

  北京的雪场建设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欧美,两者都处于追求数量扩张的阶段。在追求数量扩张的背 后,我们所看到的是雪场的功能结构、规模、设备、配套服务设施的参差不齐。

  而眼下处于数量扩张阶段的雪场建设正遭遇市场之手的有力调节。尽管诸多人坚持滑雪高峰远未到来,但与滑雪场单 板公园的“U”形槽形状恰好相反的是,京郊滑雪场的数量曲线正经历着一个倒“U”字形的轨迹。

  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冬,北京仅有一个雪场,2000年冬增至5家;2001年冬,增为6家;2002年 冬,北京的雪场达到8家;2003年冬,北京的雪场又增至14家。目前,随着京郊几家小雪场的关门大吉,雪场数量已减 至10家左右。

  其实早在几年之前,有识之士就已发出滑雪场是否会重蹈保龄球馆覆辙的担忧。尽管没有多少人怀疑,京城滑雪消费 潜力巨大,但由于季节性、暖冬等气候原因,加之滑雪场所的建设、运营本身资金回收率周期较长,因此其经营的风险系数不 可谓不高,对投资者的经营手段也是考验。

  在“市场之手”自动调节之余,北京旅游局已于去年发出通知,明确表示由于北京滑雪场数量已近饱和,为加强管理 ,北京今后将限制性发展滑雪场,已经修建好的滑雪场,也将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审核。此后至今,北京没有新建的滑雪场开业 。

  在亟须对雪场总量进行控制的同时,另一个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京郊遍地开花的滑雪场每每占地面积十分惊人,对附 近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不容忽视。

  据有关媒体披露,目前京郊有些滑雪场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地皮裸露的现象。而人工造雪要消耗 相应的水量,这对当地水资源亦可能造成影响。

  鉴于此,中国滑雪协会1月7日在其网站上刊登的《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讨论稿)》已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份规 定提出,滑雪场所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尽量不破坏植被,不砍伐或少砍伐树木,滑雪道应顺山坡就势修 建,必须进行的破土工程,应在两年内绿化完毕。同时,须充分利用地表蓄水,精化造雪面积,融化雪水的重复利用等措施以 节约水资源。

  在冰雪经济被商家热炒的背后,北京仍有许多未尽功课要做,需要更多的理性审视及科学思维,亦惟其如此,冰雪经 济才能保持适当的热度,而不会回归冰冷。

  红色旅游带动红色经济

  采访撰文吴迪

  七十八年前,南昌起义播种的革命火种遍及全国,为中国“红色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七十八年后,又一场“红 色革命”发轫于南昌,只不过这场革命的主题叫“红色旅游”。

  2005年1月8日,中国旅游系统掌门人首次聚首南昌,在这个寒冷的岁初,搅热“红色旅游”。闪耀红色光芒的 绝不仅仅是江西一个地方,全国举凡有红军足迹的地方,都有红色旅游潮流在涌动,南湖红船,井冈翠竹,遵义霞光,延安宝 塔……昔日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如今正在焕发着红色的风采。

  红色主题烧旺半边天

  所谓“红色旅游”,顾名思义,即“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时代结晶,是刚刚坠地不久的中国旅游经济一 个新品种。红色旅游并不是今年才有,但却因为去年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长征70周年而红火起来。

  事实上,刚刚过去的2004年,中国旅游已经宕开“红色旅游”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中国“红色旅游”已如 星火燎原,呈蓬勃之势。

  2004年1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由江西发起,北京、上海、福建、河北、广东、陕西七省市共 同参与签订了《七省市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推出发展红色旅游的新举措,一个在全国范 围内共同推广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200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5月21日,《人民 日报》在理论版头条发表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的文章。8月12日,《人民日报》宣布中国将正式启 动“红色旅游“工程。如火如荼的红色旅游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地!

  从韶山到南湖,从井冈山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在每一处革命圣地,人们都会惊喜地看到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 人群。据统计,2004年1月至7月10日,延安市已接待海内外游客231.7万人;江西井冈山上半年接待海内外游客 78万人次,与2002年同比增长1.68倍;“七一”前夕,沪上旅游市场刮起“红色旋风”,上海春秋旅行社推出的1 4条“红色线路”成为新宠。

  2005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发展年”,2006年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种种迹象表明,于今 年1月8日召开的旅游界“南昌会议”将使滥觞江西的旅游“红潮”汹涌全国。

  火爆源于红色崇拜

  在井冈山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茨坪沿319国道盘旋而上直奔黄洋界景区,路边最显眼的是两块大型标语牌,上面写着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风景好”,“昔日星火燎原地,今朝观光旅游城”,极大地浓缩了井冈山等红色旅游圣地今昔的历 史与现实。

  在中国,很难考证出红色与政治革命的亲密接触是从何时开始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感受到来自俄国十月革命的红色 召唤,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红色精神史。而其非同凡响之处,便是将我们这个民族红色崇拜的传统与革命者们 赋予红色的一种全新政治激情结合到了一起,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红色情绪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民族意识和国家情感的凝聚。

  我们不难想象多数位于偏远地带的老区却能掀起红色旅游的一个个狂潮。人们流连于革命记忆之中,许多人还选择在 这里进行人生历程中的入团、入党、成人宣誓、廉政宣誓等重要仪式,甚至在这里举行婚礼。

  在那些年长的游人身上,你会感受到一些上个世纪沉淀于红色中的革命激情;而对年轻的游人而言,他们的红色情结 则多了些许时尚的色彩。红色,在这里无疑已成为老中青三代人的共享色。

  用中共上海市市委党校王耀东教授的话说:“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享受和平与幸福生活时,红色成为 了人们心中最富传奇的色彩,而红色圣地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心中永恒的传奇。”

  红色旅游盘活红色经济

  用旅游带动经济在中国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如果把时针拨回到1974年3月29日之前,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 东侧一个偏僻小村——西杨村还是一个贫穷落后不知名的小村庄,然而几个村民偶然发现的兵马俑如今已使这个小村蜚声海内 外。开馆25年来,秦俑馆接待海内外观众近5000万人次,有力地拉动了西安地区的旅游经济,成为陕西省的旅游名片。

  同属“老、少、边、穷”地区的张家界,如今,在旅游经济的拉动下,也正在走出大山深闺,走向世界。在自身迅猛 发展的同时,张家界还带动了周边“后发地区”的发展步伐,不仅引领旅游湘军,还将旅游市场辐射到了湘、鄂、渝、黔四省 边区,成为湘川鄂渝黔边区的“市场桥头堡”与“资本合成器”

  无疑,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是极富天才的创意。它借鉴了秦始皇陵、张家界的成功经验,用寓教于游的方式,将革 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于民众的同时,还盘活了老区的红色经济。

  中国革命圣地大多地处老少边远地区,普遍较穷。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 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革命老区的路更宽了、房子更漂亮了、民众的钱包更鼓了。老区富则 国家富,显然,用红色旅游带动红色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着妙棋。

  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委员陈明在谈到红色旅游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时,这样形容延安焕然一新的面貌:“铁路公路织新 网,空中桥梁通四方。”西延、神延铁路的通车,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每周飞往北京、西安航班的增加,使昔日封闭的延安更加 开放,与外界和世界紧密相联,这使得延安的旅游出现火爆的局面。

  井冈山导游成蓉萍高兴地说,现在井冈山森林覆盖率达82%,形成了“山上茂林修竹、谷间百鸟啁啾”的美景。近 年来,井冈山先后投资数亿元,开发美化景区景点,还建成一百多家宾馆。

  作为红色旅游的发源地,江西省也从中受益匪浅,江西省旅游局局长王忠武说,自2000年以来,江西旅游总人数 和总收入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即使在2003年遭受非典疫情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其增长速度仍保持在3%以上, 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的增长幅度首次突破20%。

  红色旅游也给伟人毛泽东故乡湖南韶山带来了繁荣。至今,已有5000多万中外游客前来韶山寻访伟人踪迹,每年 的中外游人都在180万人次以上。如今,韶山村早已步入小康。以2003年为例,韶山村人均收入达5280元,人均可 支配现金收入超过3000元,远远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

  布局红色中国

  中国共有1389个老区县,遍布在28个省、市、自治区。迄今为止,在国务院先后公布的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中,属于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就达127处之多。

  如此之多的红色老区和革命遗址,如何更有效合理地布局以发挥最大的红色效益呢?于2004年出台的《2004 -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给出了答案。

  按照这个规划,2004年至2007年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要达到15%左右,2008年至2010年 要达到18%左右。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 1000万人。期间,将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100个左 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色旅游仍需理性前行

  中国“红色旅游”的经济大戏已拉开序幕,2005年将形成百舸千帆争流的热闹局面,这也引起世界的关注。一些 境外媒体纷纷撰文报道中国这股充满魅力的“红色”经济大潮。

  但是,专家却提醒人们,红色旅游需理性发展,必须避免一窝蜂,从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切忌雷同, 要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形成合力。

  目前,各地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红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发 展的大盘之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全国的规划和统筹,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 的整合。

  此外,各地的“红色旅游”点,都不同程度存在票价高昂、文物陈列没有游客视角等问题。这使游客兴趣大减。

  一些业界资深专家还担心,红色旅游存在异化的风险,必须谨防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以接受传统教育为名行公费游 山玩水之实,将“红色旅游”异化成为公费旅游。革命前辈艰苦奋斗,一心为国,甚至用生命换来的大好江山,怎容我们无情 挥霍?无论如何,公款“红色旅游”都是对革命传统的亵渎。

  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布局

  ★1.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2.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3.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百色风雷,两江红旗”;

  ★4.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5.以滇北、川西为中心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革命奇迹”;

  ★6.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7.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8.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

  ★9.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10.以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太行硝烟,胜利曙光”;

  ★11.以渝中、川东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川陕苏区,红岩精神”;

  ★12.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