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医改时期的院长培训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3:36 新民周刊

  有人开玩笑说,如今,医改是一个人人有话要说却充满分歧的话题:只要有两个人和一点药水味,就能引起一场对医 疗体制的抱怨,但细听之下又会发现两人的内容常常南辕北辙。这样的情景在医院管理高峰论坛上得到了验证,只是火爆的程 度不可同日而语。

  撰稿/汪 伟(记者)

  歧见迭出话医改

  1月22日,记者在前往参加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和美国制药企业礼来举办的“中欧首届医院管理高峰论坛”的路上, 脑子里正盘旋着刚刚结束的上海“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尖锐发言,还有一则不知所终的消息—— 尽管从“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到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议论医改,但据称将在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讨论的城镇医疗体 制改革方案,并没有如期进入议程。

  一位卫生界人士开玩笑说,如今,医改是一个人人有话要说却充满分歧的话题:只要有两个人和一点药水味,就能引 起一场对医疗体制的抱怨,但是细听一下会发现,两人的内容常常会互相矛盾。

  玩笑中的情景在论坛上得到了验证,只是火爆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论坛邀请了国务院法制办科教文卫法制司副司长 宋瑞霖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演讲,台下在座的是本届中欧和礼来合办的“医院管理文凭课程班”毕业生——数 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院长。

  宋瑞霖在演讲中开门见山地说,中国“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健方针,建立在反映政府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却没 有反映社会主体的客观需求。现在医疗领域根本矛盾在于,政府供给能力有限,又不允许社会资本涉足,导致供求关系失衡。 医改应从权衡政府供给能力转变为满足市场需求着手:将医疗行业作为市场看待,吸收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政府负担无 利可图的公共卫生和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承担行业监管职能,其他医疗服务则可通过“市场”提供。

  “市场化”的观点并不新鲜,并且已经被部分地方政府部分地实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随后在演讲中 表示质疑。反对的理由同样耳熟能详。在李剑阁看来,以满足“需求”为己任的“市场化”的医改思路面临一个问题:在医疗 费用上涨已经广受批评的环境下,“需求”面临着与医疗水平尤其是费用之间的尖锐矛盾。

  李剑阁在上一届政府中协助分管卫生的副总理李岚清,进行了为期5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在李剑阁看来,和 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了老龄社会,同时由于全球化,虽然人均GDP刚达到1000美元,但中国人已有 可能分享到高水平的医学成果,这使得未来二三十年将成为中国医疗费用猛涨时期。

  李剑阁说,现有的医疗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矛盾重重的根源——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贴仅够支付水 电费和退休人员的工资,逼着医院去创收,但诊疗费标准又管得死死的,最后只剩下“以药养医”一条路可走。医改以整治“ 以药养医”为主,却不解决医院的经费投入不足问题。

  这番话引来医院院长们的一片掌声。掌声后一个院长站起来说,彻底整治了“以药养医”的状况,情况可能变得更糟 糕,因为最后只能以削减医生收入来填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这位院长的发言同样赢得了掌声。

  李剑阁无奈地说,医改也不应该以牺牲医生利益为代价。他举例说,中国的邻居韩国在做“医药分离”的努力时,引 起医生罢工,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医院可以继续保持针剂的销售而将片剂剥离出来——韩国的医生从此似乎变得爱给患者打针而 不愿开药。

  这些专家还在医疗行业的“市场性”和“社会性”、“外部性”和“内部性”、投资、管理的主体和方式,以及“公 立”、“民营”的身份地位各方面辩论不休。

  宋瑞霖发言结束后,受到了院长们的围追。一些院长热烈讨论和质疑宋瑞霖“从产权制度改革医院,从‘管办分离’ 改革政府”的观点。更多的院长在忙着追问,原本传言说要在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讨论的城镇医疗体制改革方案, 为什么没有进入议程。被追问数次后,宋瑞霖冷不丁反问了一句,考虑不周全的政策出台引起的麻烦,大家没有见过吗?

  院长攻略

  论坛上纷乱热闹的场面,似乎正是主办“医院管理文凭课程班”的礼来公司所乐见的,因为这验证了课程的实用和火 爆。和歧见迭出的中国医改相比,跨国制药企业的中国公关策略清晰而实用。

  中国加入WTO之后,跨国企业对国内行业政策的影响,已经有了法律的平台和框架。但在医疗领域,跨国企业的影 响还没有从推销产品上升到行业政策的层面。即便如此,观察那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政府公关行为,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许 多跨国公司都在游说中国政府,建立和它们的全球市场接轨的行业标准。现在已经很少听说跨国公司的全球规划中缺少中国一 块。直销业是最好的例子,当然医药企业也不例外。但和前者不一样,跨国制药企业对中国政府在医疗领域的管制态度相对暧 昧。

  接受采访的时候,礼来公司的中国区经理萧凯仕用外交口吻对记者说,世界各国政府都对医疗领域管制严格,“这是 对国民健康负责任的态度”。这位美国人说出一连串的数字,表明很了解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成就不平衡”和“面临的巨大挑 战”,并因此理解中国在医疗领域的行业政策。

  他停顿了一下,摊开双手微笑说,根据他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作经验,在中国最大的不同是,他有很多机会接触到 官员,一旦这些官员确信他们的新药的确有效,就会改变管制政策。

  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些中国区经理们表述方式和公关策略“本土化”的程度。似乎越是政府管制严格的领域,这 些领域内的跨国企业的中国区经理们越了解中国的国情,公关策略越是“中国化”。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和礼来亚洲公司合办医院院长培训班已经是第二次了。按照席间一位记者调侃的说法,全国许多三 甲医院的院长已经成了“中欧的校友”。主办方显然很重视这种培训。中欧的相关人士就说,制药企业已经超过电信,成为中 欧的第一大客户。中欧正准备设立医院管理课程的研究中心和相关教席。

  中国医院院长大多出身业务骨干,对经营和管理之道,难免有隔行之忧,这种培训显然不是没有必要——何况,一位 记者说,院长们的培训费用虽然不菲,但是相对中欧的课程而言,已经是最便宜的了。

  通过培训院长建立起三甲医院的“院长校友录”,是每一个跨国制药企业求之不得的事情。培训费用如此便宜或许只 能说和主办者对院长们的殷切之情有关。如果有人习惯通过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量来估摸行业市场的大小,中国电视和报纸上琳 琅满目的医疗广告应该让他心生窃喜。但实际上,要进入市场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工作要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工作,除了研发 、测试和等待审批,还要说服有关部门将产品列入可报销的医疗保险药物清单,并且说服医生将他们的药物开进处方。后两者 至关重要。

  “以学术的方式接触医生”,并不像萧凯仕所说的那样,是礼来的秘籍。礼来的竞争对手辉瑞公司,同样和中欧学院 合作,举办过类似的医院院长培训课程。至于院长们在培训班上更乐意向消息灵通人士打听行业政策,倒算得上一个“意外的 收获”。-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