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南风窗:盖了20年的海南省博物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16:45 南风窗

  “海南省博物馆是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唯一只有名字、没有馆舍的。”在简陋的临时办公室里,郝思德情绪激动地告诉记者。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有考古领队资格、时年47岁的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郝思德被一纸调令,“空降”到筹建中的海南省博物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13年后的2004年末,已经成为副馆长的他在办退休手续的时候,他所领导的博物馆仍然只是
一堆建筑图纸。

  20年的建馆梦

  提起博物馆,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高大气派、动辄上万平方米的展馆、先进的电子警报系统和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养尊处优的珍贵文物。2005年1月18日,记者也带着同样的想象和期待,前往位于海口市海秀中路98号的海南省博物馆。然而,那里的一切却让记者大吃一惊。

  海秀中路98号挂着两块牌子: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到里面,却没有找到真正意义上的“馆”,只有一栋楼房和几间平房。透过楼房的阳台,隐约能看到晾晒着的衣物,平房白色的外墙由于风吹日晒已显斑驳,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告诉记者,平房是博物馆的办公场所,建于1994年,楼房是博物馆的职工住宅楼,建于1992年。几名馆领导的办公室就设在“条件稍好”的住宅楼内,在“馆住两用”的办公室里,记者听到了一个博物馆延续了20年的建馆故事。

  “从海南省博物馆成立的第一天起到现在,一直没有正式的馆舍,只有临时的文物库房和办公场所,因此也从未在本馆举办过展览。”提起海南省博物馆曲折的建馆历程,退休后被返聘的副馆长郝思德感慨万千。

  据了解,海南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84年开始筹建的海南博物馆,当时海南还隶属于广东省,海南博物馆隶属省党史办管辖。1988年海南建省后,博物馆转到政府序列,海南省曾一度准备把博物馆建成类似“海南革命历史陈列馆”一类的机构。

  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馆”,职能是地志类的综合性博物馆,给了30个人的编制,在海秀路省军区对面划拨了104亩地,并由当时的省计委正式立项,准备建馆。

  郝思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海南博物馆的。“当时,海南省文体厅到黑龙江省文博系统要人,希望为筹建中的海南省博物馆引进一名专业技术人才,条件是‘名牌大学毕业,有考古领队资格,中级以上职称’,省文管办推荐了我,” 郝思德追忆起十几年前的往事,“说实话,我那时不太想来,毕竟在黑龙江工作了几十年,年龄也大了。但海南来的那几个人特别热情,反复做我的工作,后来我考虑到海南刚刚建省,文博事业刚起步,兴许能干一些事情,于是才答应。”

  来了一两年后,郝思德发现,筹建中的博物馆迟迟没有开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海南刚建省,百废待兴,政府没有钱。” 郝思德总结道。

  尽管没有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1992年12月,郝思德领导了对三亚落笔洞遗址的考察和发掘,发现了大量的人类牙齿、哺乳动物化石和石、骨、角制品等生产工具。这些发现将海南岛人类活动历史推到了一万年前,是目前发现的海南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始点,被认为是一项考古重大发现。

  然而,郝思德的兴奋并没能维持多久,结束田野工作回到海口后,他惊讶地得知,划拨给博物馆的那块地皮也没有了。

  关于政府收地的来龙去脉,众说纷纭。据文博系统的知情人士说,这纯粹是某些领导的认识问题,在当时火爆的房地产开发热中迷失了方向,只看眼前利益。而省文体厅的工作人员则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为解决资金问题,当时政府想引进社会力量建博物馆,但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被人玩‘空手道’把地拿去了。”

  尽管说法不一,结果却只有一个——在1994年前后,海口市国土局下发文件,将原来拨给省博物馆的104亩地收回,改做商业开发。最终,海口奥林匹克花园小区在原来的博物馆用地上拔地而起。海南省博物馆只剩下原地块西南角的4亩多地、一块牌子、几十个人和几间临时办公室。

  到1998年,建馆之事被再次提起,“省里当时准备重新给博物馆征地,但最终没有征来,加上资金一直缺乏,建馆的事再次被搁置。”郝思德说。

  “建馆的事几起几落,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士气影响很大,”馆长丘刚说,“本来我们馆的人员素质和结构比例是很不错的,上世纪90年代初‘10万人才下海南’,从内地省份来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后来我们还有目的地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大学吸收了一些文博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这些人都是带着抱负和热情来的,但由于长期不建馆,人心浮动,馆里的各种矛盾一度很尖锐。”

  建馆的希望

  从1998年到2004年,6年过去了,建馆的消息传过几次之后,“已经没有人兴奋了,都麻木了。”在他们心里,建馆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就在这时,事情却意外地出现了转机。

  2004年7月,以海南省委书记汪啸风和省长卫留成带队的海南省赴粤党政考察团,考察了广州艺术博物馆。据当时随行的《海南日报》记者介绍,卫留成在观赏了馆内收藏的以岭南地区书画为主的艺术品,并带上耳机亲自感受广州作曲家马思聪谱写的《思乡曲》后,拉过身后的海南省文体厅厅长徐庄感慨地说,海南的财政虽然不富裕,但我们也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不要给人留下“海南没有文化”的印象。

  2004年下半年,海南省文化公园的整体建设方案出台,文化公园设在海口国兴大道,占地400余亩,由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和艺术中心三部分组成,投资4.5亿元,其中投给博物馆1亿元和60多亩地。2004年底,省图书馆动工,根据规划,博物馆也将马上动工。

  这一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规划,让丘刚和他的同事们再次看到了建馆的希望,“大家原本已经近乎麻木的心再次被激活了,人人都很兴奋,奔走相告,相信政府这次是来真格的了。”但好事多磨,很快,节外再次生枝。

  据知情人士介绍,问题出在农民的土地补偿费上。房管局在当初征地时,给农民的土地补偿没有足额支付,问题到今天终于爆发出来。省里已多次开会讨论这一问题,并责成海口市政府出面协调,但却至今没有解决。

  而参与新馆建设的荣先生告诉记者,这块地是1992年被土地部门征用的,当时在土地补偿费上就存在争议。这块准备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地,2003年又被政府收回来建博物馆,但当初的争议一直存在。

  尽管一时还不能开工,但丘刚对新博物馆的未来还是充满了期待,“地有了,钱也有了,本届政府又这么重视,我很有信心。况且建博物馆已经是政府在今天承诺为市民办的实事之一,因此开工只会是时间问题。”

  荣先生也认为,“琼山区政府、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都已出面协调,不是一两次,而是很多次。上面既然下了决心,要解决问题应该不难。”海南省文管办的负责人也认为,“土地补偿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博物馆会很快动工。”

  记者在海南省博物馆新址,看到偌大的地方仍然空空荡荡,与远处省图书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形成明显的反差。

  据悉,在1月28日开幕的海南省人大三届三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都提到要建设包括海南省博物馆在内的几大公共工程,并已拨付了相关资金。但愿,让一代人梦萦魂牵的海南省博物馆建馆之梦能尽快实现。

  美丽海岛的文物危机

  海南省博物馆一波三折的建馆历程,只是海南省文博事业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

  提起海南,人们大多想起的是三亚的美丽海滩和黎族少女的翩翩裙裾,但事实上,海南有相当丰富的文物资源。建省17年来,海南的文物和考古专家做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如在三亚陈桥镇发掘出伊斯兰教徒墓群,在三亚东北部发掘了落笔洞遗址。海南除了3.4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还有省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2/3。这里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有丰富的水下文物资源。

  然而,与其文物资源相比,海南的文物保护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海南省博物馆由于没有固定的馆舍,文物的存放条件得不到保证。“博物馆在筹建之初几乎没有文物,十几年来,经过我们的多方征集和对落笔洞等几个遗址的挖掘,好不容易积攒了一些家底,但文物存放的条件一直很差,很多珍贵文物保存所要求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更是谈不上。”郝思德对记者说。

  “海南省博物馆是‘全国100家一级文物风险单位’之一,这说明我们馆的文物规格是很高的。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馆里没有文物档案,有多少件文物我们目前也不清楚。而且由于没有正规的库房,五门古炮等重点文物很长时间里一直露天存放。”馆长丘刚介绍。2002年底,海南省博物馆因场地窄小使文物饱受日晒雨淋的情况,被省内外的多家媒体曝光。

  馆舍的不正规和资金的缺乏,使博物馆缺乏必要的文物保护设备。据郝思德介绍,馆里目前还不具备文物的修复、照相、整理等条件,“这些方面的专门人才根本就没有,有文物需要进行相关处理时,就得请外地的专家,或干脆拿到北京去,费时费力。”

  而据记者了解,在海南,没有正规馆舍的并不只是省博物馆一家。海口市博物馆作为一个机构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同样没有独立的馆舍,而是分散在各处的四五个文物管理处的集合体,是一个爪多无头的“怪家伙”。

  而据当地媒体报道,著名的落笔洞遗址至今没有落实任何有效的保护措施。按三亚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落笔峰山体向外延伸 200米,面积约730亩地内,均属于落笔洞遗址的保护范围,但如今山体北面延绵着几百亩的香蕉园已逼近山脚,香蕉园所到之处的原生植被均被破坏。连文化部门当年设立的文物保护标志碑、落笔洞内铁栏杆和圈围20亩保护区范围的铁丝也已荡然无存。

  海南省的琼山是全国101所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该省唯一一所历史文化名城。但目前,明代的古城墙正遭受严重的破坏。

  而在省府海口,文物的现状同样不令人乐观。1月18日,在距离海口市著名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正门不到20米的地方,记者看到,一个门的拱顶上写着“五公美食,欢迎品尝”,许多吃客从此门进出到五公祠里面的火锅城,火锅店生意热闹非凡,而五公祠正门口却冷冷清清。而另一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的前庭已经改建为三间商铺,大殿被改成了大货仓,货物堆满了整个大殿,几名店员正忙着出货。

  在海南省文体厅采访时,文管办的负责人坦承海南文博事业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他告诉记者,海南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投入博物馆方面的资金有限。“目前,海南一年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只有30多万,捉襟见肘,而贵州和广西都差不多有360多万,山西有1000多万,新疆甚至有8000多万,他们发愁的是怎么把这笔钱花出去。”

  为解决博物馆资金紧张的问题,海南鼓励个人、集体办博物馆,但这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如果允许个人、集体办博物馆,那就意味着他们在文物的来源和征集上要和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待遇,这就有可能改变博物馆的性质,变质为文物商店,再加上没有相关的管理条例,个人、集体办博物馆不可能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主流,博物馆还是应该主要由政府操办。”海南文管办的负责人认为。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博物馆,除了故宫、秦兵马俑等少数能赢利外,大多面临资金方面的压力。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政府、社会对博物馆的观念要转变,应该意识到办博物馆不是为了赚钱,应该追求社会效益。如果说博物馆要改革的话,它要改的不是它的公益性,而是传统的展览方式,是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对海南这个全国最年轻的省份来说,文化不仅意味着黄道婆和海瑞,意味着三亚的古遗址和琼山的古城墙,更意味着政府对公益事业的投入是否足以为群众营造惬意的文化生活空间。一座盖了20年的博物馆即将诞生,这不仅关乎当地人生活的丰富程度,关乎人们对这块土地的文化认同感,对于每年纷至沓来的1000多万游客来说,肯定也关乎政府的形象。 □本刊记者 赵灵敏 发自海南

  [记者手记]

  最早接触到海南博物馆的话题,是看到一则全国著名媒体在报道中谈及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海南生物多样性博物馆面临困境:全馆惨淡度日,只剩下一名工作人员,经费缺乏,展品保管不力。当记者来到这座位于海南师范大学生物楼的博物馆,才发现实情并非如此。

  据海南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副馆长梁伟介绍,该馆是在生物系主任史海涛教授的倡议下成立的,主要展品是海师生物系几十年来积累的标本,博物馆一直就未设专职工作人员,馆长、副馆长都是生物系老师兼的,日常开支无非水电,都由系里承担。有人参观时由几名年轻老师负责讲解,该馆成立的初衷不是要赢利,而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从2000年底开馆伊始,该馆就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记者在该馆看到,馆内展品非常丰富,从●鲸骨骼到毒蛇标本,从海南的动植物分布到黎族的原始生产工具,应有尽有。展馆整齐干净,展品摆放有序。

  至于“经费缺乏”,却是有的。记者无意间提到该馆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梁老师很不好意思地说:“在今年之前,馆里在社会上雇了4名义务讲解员,每人每月给予600元左右的津贴,除了讲解还会负责接听电话,但今年系里经费困难,出不起这笔钱,电话就常常没人接了。”但经费问题并不是梁老师谈话的重点,近一天的接触中,他谈及最多的是海南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现实,是对红树林、珊瑚礁日益减少的痛心,是对生物科普的热忱,“尽管有时只有一个参观者,我也照样会开馆讲解”。

  钱少、人的热情高,在随后几天对海南文博系统的采访中,梁伟和海南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留给记者的这一印象,一次次地被强化。

  丘刚,2002年通过全国公开选聘的方式来海南之前,是开封文物管理处的处长和考古队长,曾主持过包括开封北宋都城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他和记者聊得最多的是对新馆的期待和信心。1月20日下午,记者和他联系时,他正在淌一条河,为的是到一个黎族自治县去,看能不能“做一些古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

  在海南文管办采访时,该办的王副处长刚巧接了一个电话,随后喜形于色地告诉记者,西沙沉船的打捞和发掘已经有了眉目,“海南的陆上文物没法和中原比,但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水下文物。这对研究民族迁徙和交往意义重大。”

  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事业的热爱,或许正是在艰难中前进的海南文博事业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专题:南风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