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查尔斯等到迟来的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3:13 时代人物周报

  -林芬

  “查尔斯王储用一生的时间等待两件事:王位和他的真爱。”路透社的评论说。

  已经56岁的查尔斯终于结束了其中一个漫长的等待。2月10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二,王室宣布查尔斯和卡米拉的 婚礼将于4月8日举行。消息刚刚公布,路透社就在报道中为查尔
斯长出了一口气。

  婚礼将在伦敦西部的温莎市政厅举行。一对普通的英国公民乔纳森和艾丽西娅刚刚在这里伴着披头士乐队的歌曲喜结 连理,举行婚礼的大厅每小时租金156英镑。查尔斯将在这个地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世俗方式举行婚礼的王储。

  王储二婚,今非昔比

  王室原计划将婚礼定在离市政厅不远的温莎城堡举行,但由于城堡没有举行世俗婚礼的执照,王储的婚礼只能和普通 公民一样选在温莎市政厅。和在教堂里举行的婚礼不同,世俗婚礼上的音乐和颂词,不能涉及宗教,例如不能出现“灵魂”和 “精神”这类词语;英国国教领袖坎特伯雷大主教也不会前来主持。

  这次婚礼与1981年查尔斯和戴安娜的世纪婚礼有天壤之别。市政厅的婚礼大厅只能容纳大约100名宾客,履行 结婚程序后查尔斯和卡米拉将前往温莎城堡的圣乔治礼拜堂接受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祝福,祝福仪式也只有不到1000人出席 。女王也已经宣布,不参加儿子的婚礼。

  而1981年,100多万人聚集在从白金汉宫到圣保罗教堂长达3.2公里的街道上观礼,2500名贵宾应邀参 加婚礼;两家英国电视台进行了长达六、七个小时现场转播,其中独立电视台使用气球飞船在伦敦上空全景拍摄,并用30种 语言向全世界播报。

  王储再婚并没有在英国民众心中引起太大的波澜。消息公布次日,一份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英国人接受王储迎 娶卡米拉。查尔斯和卡米拉之间的马拉松式关系已经持续了34年,人们认为结婚不可避免。其他英联邦国家媒体则显得不冷 不热,加拿大《蒙特利尔报》报道:“结婚消息传开后,大多数英国人只会一笑置之,其他地方的人则若无其事”。澳大利亚 墨尔本的《星期日先驱太阳报》则写道:“查尔斯也许会成为卡米拉的好丈夫,但在澳大利亚他却没有足够的资格引起重视。 ”而美国电视网的报道却显得“爱憎分明”:这个消息“侮辱了人们对戴安娜的怀念”。

  王室公关:化丑闻为喜事

  历史没有重演。70多年前的温莎公爵(爱德华八世)为了和离异女子辛普森结婚而放弃王位,相比之下,查尔斯和 卡米拉的婚事并没有引起英国的皇室“地震”。

  查尔斯和卡米拉的婚姻同样充满争议。57岁的卡米拉是查尔斯和戴安娜婚姻中的第三者,她于1995年和如今仍 然健在的军官安德鲁离婚。然而,根据宗教和传统,王储的妻子婚前应该是处子之身;前配偶仍然健在的离异人士再婚也违背 了国教信条。面对褒少贬多的舆论气候,英王室显然进行了种种公关努力,使王储再婚不至于演化成一场丑闻。

  一方面以退为进,王室宣布婚礼采用世俗仪式的同时,也排除了卡米拉将来获得“王后殿下”头衔的可能。婚后,卡 米拉将被称为康沃尔公爵夫人殿下(威尔士王妃戴安娜也曾拥有的另外一个头衔);查尔斯登基后,她也只能使用贵妃殿下的 称号。这是根据1772年婚姻法案按照贵贱通婚的特例进行处理的结果。

  另一方面对查尔斯和卡米拉进行重新“包装”,尤其是后者。此前人们对卡米拉的印象,可以浓缩在两句话中。第一 句是,1971年卡米拉初次见到查尔斯时说:“我祖母是你祖父的情妇,那么,怎么样呢?”第二句则是1995年戴安娜 在一个电视访谈中表示“这场婚姻里有三个人,太拥挤了。”婚讯公布后,人们在传媒上惊奇地发现了另外一个卡米拉:和戴 安娜相比,充满母性的卡米拉更适合查尔斯;两人携手三十余载,跨越两次失败的婚姻;半生苦恋终结爱果……

  女王、国教、国会、甚至公众舆论,都不再是查尔斯再婚的障碍,查尔斯为什么会比温莎公爵幸运呢?原因很多。其 一,许多皇室观察家认为,女王希望查尔斯在她过世之前早早结婚,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来获取公众的支持,为他日后继承王 位铺平道路。英国教会也力促查尔斯再婚,因为未来的教会领袖(君主的另一个头衔)公开未婚同居是不适宜的。

  促成婚事的另一个压力是财政调查。最近,英国下议院正在对查尔斯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因为他挥霍了50万英镑 ,这笔钱部分来自公共基金。结婚使调查结果显得不那么棘手,因为为妻子花钱比为情人花钱更合情合理。查尔斯的传记作者 安东尼·霍顿认为,结婚是查尔斯对批评的反应。

  与此同时,还有来自下一代的压力。卡米拉30岁的儿子准备今年9月结婚;22岁的威廉王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而 他的父亲还陷在情人的阴影中。

  反对声浪,有惊无险

  尽管王室为王储再婚计划绞尽脑汁,查尔斯的舆论支持率还是再度下滑。婚讯公布次日的民调显示:41%的人希望 下一位国王是威廉王子,37%的人则支持查尔斯成为国王。而2002年11月的一份民调则显示,48%的人支持查尔斯 成为国王,28%的人支持威廉王子成为国王。英国下议院议员迈克·古宁斯15日对英国广播公司称:“我和我的同事都确 信,查尔斯与女王就他娶卡米拉为妻一事达成了一笔交易:查尔斯将得到卡米拉,22岁的威廉王子则将直接继承英国王位。 ”

  威尔士亲王查尔斯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目前在王位继承序列中排在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他和戴安娜的 儿子威廉王子。按理说,只要遵守王室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颁发的有关法令(主要是《权利宣言法》、《王位继承法》、 《王室婚姻法》等等),查尔斯的王储地位就会很稳固。但是,57岁的查尔斯作为王储已届“高龄”。79岁伊丽莎白二世 (已做了53年女王)的健康状况良好,还没有退位的迹象。到她退位时,舆论可能希望“高龄”的查尔斯将王位让给威廉王 子。

  在一片王储再婚的喜讯中,英国媒体还是冒出了对王储世俗婚礼是否合法的质疑。《卫报》报道了宪法专家的观点, 根据英国皇室婚姻法,皇室成员举行世俗婚礼是不合法的。同时,教会对王储能否与离异女人结婚存在争议,质疑查尔斯将来 是否胜任教会的最高领袖——君主的另一个头衔。但是,14日两位英国国教的大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和约克大主教在宗 教会议上排除了对这桩皇室婚姻进行辩论的可能性。教会表示,只有极少数人提出辩论要求,并且已经被两位大主教否决了。 坎特伯雷大主教罗恩·威廉斯发表申明:他支持查尔斯再婚,这并没有同英国国教关于再婚的规定相抵触;威尔士亲王仍然是 国教虔诚的信徒,也是未来的国教最高领袖。

  一场34年的春梦

  英国王储查尔斯和卡米拉的故事登不上童话的大雅之堂。作为破坏童话的第三者,卡米拉一度是英国公众的头号敌人 ,遭到舆论的强烈谴责,甚至曾经在超市被人们用面包砸得落荒而逃。然而,如今的卡米拉见到了风雨后的彩虹,而风华绝代 的戴安娜却魂断异乡。

  卡米拉出生于1947年,父亲是葡萄酒商人,母亲是贵族。她在苏塞克郡的领地长大,在瑞士和法国上过学,并继 承了500万英镑的财产。1965年,她开始参加上层社会的社交活动,寻觅适宜的夫君。1970年,她遇到了查尔斯, 两人坠入爱河。后来查尔斯加入皇家海军,卡米拉也嫁给了一个军官,但他们一直保持联系。

  这场婚外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愈演愈烈。1992年小报刊登了的“卡米拉门”磁带的内容,那是一次私密的电 话。查尔斯说:“……我只要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就好……”卡米拉回答道:“那你想变成什么,一件短裤吗?噢!对了,你 会变成一件短裤的,你会回到我身边的!”查尔斯应道:“哦!好在不是丹碧丝(一种女用月经棉条品牌),这可真是我的运 气!”

  纠缠不清的情节使英国王室上演了一场全世界都在观看的“肥皂剧”:主角是不幸的王妃、优柔寡断的木头人王子以 及如影随形的老情人。1994年,查尔斯王子在电视上承认,他背叛了婚姻,但强调背叛是发生在“婚姻无法挽救地破碎了 ”之后。人们广泛猜测,卡米拉就是那个第三者,她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1996年,查尔斯和戴安娜离婚后,卡米拉开始公开地出现在查尔斯左右。1997年,卡米拉成为全国骨质疏松 症协会的赞助人,作为查尔斯的同伴参加公共活动。然而,所有小心翼翼的公关活动,随着同年戴安娜的去世而变得徒劳无功 ,公众舆论无法容忍卡米拉取代戴安娜。沉默了一段时间后,卡米拉开始“复出”。1999年,查尔斯和卡米拉在戴安娜死 后第一次成双成对地出现在公众场合,2002年他们第一次公开亲吻。逐渐地,悄无声息地,卡米拉成为王储的伴侣出现在 公众视野。

  从今往后,卡米拉也要面对传媒显微镜般的审视。一份报纸将她描述为“两倍戴安娜的年龄,一半戴安娜的美丽”, 然而这同她和查尔斯经历过的困难和考验相比,已经算不了什么。他们宣布结婚的消息后,在温莎城堡公开露面,接受来自各 方的祝福。卡米拉当众展示了订婚戒指——一枚皇室的传家钻石。

  查尔斯单膝跪下求婚时,卡米拉说:我仿佛还在梦里,回不过神。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