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观察与思考:从《汉武大帝》谈历史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20:37 观察与思考

  《汉武大帝》的导演和编剧声称,本剧以新古典主义浪漫、写实的手法,主要根据《史记》和《汉书》为蓝本,直接取材、改编正史,向观众全面展示汉朝初叶国家所面对的内外矛盾、主要事件和重大社会问题。确实,《汉武大帝》中的大量史实和人物都有历史依据。但是,历史剧还是历史剧,它仍然不是“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丰富的文学和史学,可供我们今人进行借鉴和研究。即以“历史”演
义模式而言,就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范式。《三国演义》可谓正剧,《西游记》则为历史剧中的游戏文字。《水浒传》介于两者之间。《汉武大帝》的正史分量,也许超过了《三国演义》,但作为模式,并无根本区别。《三国演义》以元、明时代人的审美眼光和价值观,演义三国正史,有一个高、大、全的诸葛亮和反面教员曹操,《汉武大帝》则以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和价值观演义西汉武帝时期,有一个高、大、全的汉武帝和反面教员匈奴单于。

  上世纪六十年代,关于历史剧问题,吴晗和李希凡有过一场争论,二十年前,我和谢铁骊先生也有幸当面交换过意见。多年来社会上相关的争议不断。一部历史剧登场,总有历史学家或观众出来指责它的硬伤,甚至有激烈的批判。《汉武大帝》也不例外。其实,文史早已分家,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各有各的定位。即以历史剧而论,剧作家可以有不同的定位。难道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间,我们能根据历史真实性的多少,定出个是非优劣吗?郭沫若可以为曹操翻案,但我们能改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吗?对于任何一部历史剧,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艺术的评价,而不是历史学的评价。至于历史学家为避免观众因历史剧引起的误会,向读者解释真实的历史,那是另外一回事,那是一个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不应该涉及对历史剧的评价。

  历史很难研究,做一个小小的实证研究,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理解一个时代,只有极少数高水平的学者,才能比较接近历史的真实。所以,历史学家成名不易,与自然科学不同,很难出现优秀的年青学者。一个四十岁的自然科学家,已经过了巅峰时期,而一个历史学家则刚刚崭露头角。因此,要求剧作家和导演去正确地把握历史也是不现实的,即使有历史学顾问,也只能供读者一噱而已。因此,剧作家和导演既不必顾虑历史真实性问题,也不必标榜自己作品的历史真实性。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炒作。

  从历史真实性的角度观赏《汉武大帝》是毫无意义的。主题歌“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完全是当代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即使在古代,也没有人这样歌颂过汉武帝。黄宗羲说:“汉高祖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这里的古者是指尧舜虞时代。汉武帝岂能超越刘氏私天下的观念?《汉武大帝》还不仅大量使用了后代的词组和语言,而且大量运用了现代观念,让古人嘴里表达当代人的价值观。再以指挥战争论,史书上很少记载当时的决策过程,《汉武大帝》则把功劳完全放在武帝身上,以体现其雄才大略。其实,帝王的英明,一在于用人,二在于在幕僚的策略辩论中,作出明智的选择。所以,汉高祖的特长,不在将兵,而在将将。他身边的张良、韩信在军事谋略上,都比他强。何况未临战阵的汉武帝,焉能独自作出战略决策?以现代的毛泽东论,他在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略决策,就有两次是根据粟裕的强烈争议修改的。他有许多指示未被野战军将领接受,相反,他却接受野战军将领的要求,改变了部署。即使在电报通讯的时代,毛泽东同样接受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指挥原则。顺便说一句,汉武帝得到军报之快,似乎超越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在漠北几千华里外的决战,汉武帝是不可能不吃饭来等待战斗结果的。

  至于在历史真实方面,阿娇是由太子妃升为皇后,李广系被迫自杀,霍去病不爱惜士兵,外戚当政有问题,当时还没有发明马蹬,将军在宴会上不应披甲,漠北作战应用轻骑兵,当时的车辆没有弹簧,武帝岂能不畏天、敬天等等不一而足,违背历史事实的问题,无须一一考证。正如历史学家无须去考证《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实一样。

  在我看来,《汉武大帝》的问题,不在于存在太多的违背历史真实的硬伤,而在于过分迁就历史的过程,使剧作过于枝蔓,影响了观赏性。本人只喜欢看《汉武大帝》中景帝时期的戏,而不喜欢看武帝时期的戏。一个个过场人物,缺乏戏剧冲突和个性,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后宫戏缺乏审美情趣,“金屋藏娇”,帝王家青梅竹马的美丽典故遭到彻底破坏。

  武帝形象阴鸷、忧郁,刻薄寡恩,独裁专横,有时犹如市井无赖,缺乏恢弘大度的帝王气概,难以达到导演所要传达的审美效果。至于《汉武大帝》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本人也不愿认同,但也无须置评,价值观的分歧是永远存在的。不过,有一疑问,以武帝杀其母而留其子的暴虐,史书评价说:“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岂可谓非圣贤哉!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谥为武,岂虚哉?”这样的价值观,导演和编剧是否也以其“温暖大地”而予以认同呢? 朱宗震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