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捧出一部杰作 伤了一个大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20:18 南方周末 | ||||||||
马丁·斯科西斯手里握着奥斯卡奖座,不过是为别人颁奖。一次又一次的提名,一次又一次的落败,大师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小金人? 第7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前的最后时分,最佳影片《百万宝贝》的制片人兼编剧保罗·哈杰斯发言超时,场上响起“赶人”的音乐。这时,该片的导演兼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凑上去,用他那粗犷的声音说道:“别让他们把你赶走。” 这话不仅是针对颁奖礼的导演,针对那些大权在握的好莱坞片商似乎更合适。跟很多优秀电影一样,《百万宝贝》的诞生充满了纯粹的巧合和坚忍不拔的努力。该片的原作者
该项目成立后,走马灯似的更换着主创人员:先是曾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安吉里纳·休斯顿(大导演约翰·休斯顿的女儿)有兴趣导演,但她后来跳槽到一个朱丽娅·罗伯茨正在开发的剧本。曾和拉迪搭档的保罗·哈杰斯愿意写剧本,但条件是必须由他执导筒。2003年12月,拉迪把剧本送给伊斯特伍德,老伊斯特伍德说他已经退休不演戏了,但看在朋友份上看完了本子。没想到他非常喜欢,不仅愿意主演,而且要求兼任导演。哈杰斯痛苦地犹豫了一阵,答应了下来。 伊斯特伍德拿着项目去找他的东家华纳公司。他自1975年以来一直“挂靠”华纳,曾为它导或演了30来部影片,包括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杀无赦》。华纳的反应是,如今没人爱看拳击题材的影片,一直到伊斯特伍德从外边拉到一家投资商,投入一半的资金(1500万美元)以换取海外发行权,华纳才答应投入另一半。与此同时,女主角也从珊德拉·布洛克改成希拉里·斯旺克。 伊斯特伍德具有最讨片商欢心的好习惯———他拍片一不超时,二不超预算。仍陶醉在《神秘河》成功中的伊斯特伍德居然需要为《百万宝贝》求爷爷告奶奶。这个公司说,题材太沉重;那家抱怨道,动作戏太少。终于开绿灯后,影片便消失在《极地快车》等超级大制作的喧嚷中,直到拍竣,华纳主管一看,这片子好像还不错,咱们看怎么宣传。伊斯特伍德非但没有感动,反而说:我不要宣传,一切低调进行。 与此同时,米拉麦克斯正在为《飞行者》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飞行者》是十几年来飘荡在好莱坞的无数个关于霍华德·休斯的项目之一,如今的这一个也经过了多重演变,一直到当红小生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接手并邀来斯科西斯掌舵,项目才算上了正轨。从一开始,米拉麦克斯就朝着奥斯卡的方向来打造。影片从选题到风格,几乎把奥斯卡写在了额头上———豪华的制作、精致的细节、有怪癖的人物、影业内幕的趣闻。至2004年初冬,全美影评人都已准备了各自的奥斯卡预测,名列榜首的大多是《飞行者》。 这时,《百万宝贝》开始做小范围公映,若再晚公映,它便会失去竞选奥斯卡的资格。当放完媒体专场后,大小影评人面面相觑:糟了,咱们的奥斯卡预测得推倒重来。大家意识到,《飞行者》的最强劲对手在无声无息中浮出水面。至年底,《百万宝贝》登上了全美两百多名影评人的十大榜,其中好几位最有影响力的名家将它列为年度最佳影片的第一名。 随着影片放映范围的扩大,喜欢躲在风平浪静处的伊斯特伍德夹着《百万宝贝》卷入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漩涡。一批占据话语权的保守派人士站出来,批评该片鼓励安乐死。倾向共和党立场的媒体刊登了很多残疾人的来信,认为该片是对身残志坚的嘲弄,是在纵容对生命的践踏。《纽约时报》等自由派专栏作家反驳道,伊斯特伍德本人是共和党,连他的作品都被抹黑,可见保守派进行的文化迫害运动有多猖狂。大牌影评家罗杰·伊伯特的观点比较客观,他写道:我是天主教徒,不能接受任何方式的自杀,但《百万宝贝》并没有宣扬自杀,它只是反映了两个处于某种特定情形中的人的痛苦抉择。我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但我能理解,而且我注意到该片对反对他们的宗教人士有非常正面的描写。 安乐死(或称协助自杀)在美国属于非常敏感的话题,跟持有枪支、堕胎、死刑、同性恋等一样,它将美国社会分化成保守和自由两个阵营。有人认为,好莱坞因为害怕站错队,才刻意回避《华氏911》和《耶稣受难记》这两部震撼美国社会又极具争议的电影作品。不管这种判断有多少真实性,在安乐死等问题上,好莱坞还是义无反顾地偏向开明派,跟当年对《死囚漫步》的态度相似。 就影片本身而言,《百万宝贝》和《飞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百万宝贝》是一个已臻圆熟的影人举重若轻的作品,没有一丝矫情和卖弄;《飞行者》出自一个早期锋芒毕露、如今几近圆滑的大师之手,堪称斯科西斯最商业化的作品,绚丽多彩但缺少灵魂深处的挖掘。奥斯卡评委选择这两部作品和两位影人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找到大量理由,比如伊斯特伍德曾经得奖,而斯科西斯前四次提名最佳导演均无功而返;伊斯特伍德更受爱戴,斯科西斯更受尊敬;伊斯特伍德好像不在乎得奖,斯科西斯则望眼欲穿;伊斯特伍德越老越醇,斯科西斯越老越年轻……一些好莱坞媒体在预测最佳导演时,甚至拒绝两者选一,表示这是一个无比痛苦的选择。 最终,奥斯卡选择了伊斯特伍德和他的《百万宝贝》,也许是以微弱的多数。我们从中能作出怎样的解读呢?是奥斯卡不讲情面、以质量为惟一标准?奥斯卡歧视斯科西斯、继续把他看成局外人(他常住纽约)?还是奥斯卡不再注重外强中干的所谓大片?这些结论恐怕都有些牵强,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一部杰作得到鲜花和掌声时,另一个举世公认的大师受到了伤害。 有人曾说:真正的艺术是无需奖励的。好像是这次奥斯卡的主持克里斯·洛克说的…… □周黎明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