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民办高校困境求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6:33 新世纪周刊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发厅[2004]2号)规定,原《中华人民共 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到2005年4月1日全部作废,所有民办学校将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后换发新证。

  教育部换发办学许可证的措施,引起了人们对民办高校是否将重新“洗牌”的猜测。目前换证工作尚未开始,是否“ 洗牌”也未有定论,但民办高校目前的生存状态却再一次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人们眼中,民办高校在生源、办学资金、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难以与普通高校抗衡,面对来自普通高校、 独立学院等多方面的市场竞争压力,民办高校将何去何从?

  生源卡住民办高校脖子

  在采访过程中,人们一提到“民办高校”,往往马上反映出的是“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条件差”等印象。一种“民办 高校”缺乏社会认同感的气息扑面而来,直压得人喘不上气,而现实状况又如何呢?

  据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北京民办高校计划招生16476人,实际报到14401人,仅占计划招生的87. 4%。这组数字仿佛又印证了人们的想法。

  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看好“民办”二字,总希望让孩子拿一个公办校的文凭,在孩子没考好,而家里经济条件 又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宁可选择“复读”一年。有分析指出,“公办情结”重,是造成民办高校生源困难的原因之一。

  生源是什么?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不仅是公办校的生命线,更是民办校的生命线。

  北京城市学院副院长陈保瑜教授对记者说:“从宏观上看,近年来,民办高校生源一直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以全日 制自考助学为例,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的扩招,二是民办大学数量迅猛增长,三是来自独立学院的冲击。”

  据记者调查了解,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放到省一级管理,各地的学校纷纷超计划招生,形成了不但扩招而且超招的局面 ,而民办大学自1998年被正式纳入招生计划行列以后,学校数量6年来增加了10倍。

  除此之外,陈保瑜介绍说,从2003年开始,各地一些公办高校开始创建民办独立学院,而有些独立学院不是很规 范,这对民办高校及高自考助学的生源都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这其中的不少学校都是在以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录取本科生, 同样的考试成绩,谁不愿意上本科呢?

  面对如此紧迫的生源形式,民办高校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其中一些民办高校为了增强吸引力,甚至不惜重金聘请知名 学者或退休的教育专家,并把其迅速“培养”成为学校的“名誉××”,可是这些“名人”通常连学校的大门朝哪儿开都不知 道。

  但是考生及家长并不知其中奥妙,有的往往就是冲着“名誉××”去的。入学后他们发现“名不符实”的现象,但此 时木已成舟,而“反抗”无异于与虎谋皮。于是大部分学生家长与学校在一番形式上的较量后,还是踏踏实实地留了下来。

  假如说,民办高校所运用的这些招数还算是打擦边球的话,那么另外一些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据了解,一般 民办高校无论办学条件如何,却都有着一支让人“羡慕”而且业务“过硬”的招生队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办高校工作人员对记者讲了一个“釜底抽薪”的故事。那一年,他们学校刚刚完成新生报到工 作,一个宿舍的学生就突然集体退学去了另一所学校。他们了解后发现,原来是那所民办学校为了抢夺生源,竟然让自己的工 作人员假装到他们学校报到,在住进宿舍后对室友进行逐个公关,直至最后再把整个宿舍的学生全部挖走。

  “资金难”直指民办高校咽喉

  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目前要在北京办一所高等职业学校,从征地开始,至少要有2.5亿元的先期投资,否则别想 办成,这还不算后期教学设备、员工工资准备金等大量的资金要求。

  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如果没有来自企业家、金融家的支持,很难有谁能办得起。

  一名从事民办教育多年的老师说,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办教育挣钱似乎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但是办学校哪有不想 挣钱的?

  关键要看挣钱是不是惟一的目的,如果是正当的经营诉求,如果把挣来的钱又用于教育,那又有何不可呢?

  据陈保瑜介绍,像北京城市学院这种最初靠5万元资金起家,租中小学教室的“零起步”创办民办教育的阶段已经过 去了。现在,即使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校,如果单靠滚动操作,也很难满足客观形势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2004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并于当年4月1日起开 始施行。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这对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陈保瑜对记者说:“促进法和条例的施行,确实解决了民办教育事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重要法律问题,比如民办高 效的性质、地位、合理回报以及学校的自主权和管理体制等问题。但投资者的产权归属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而这一问题又 恰恰是投资者最关心的。”

  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吴华则认为,目前“促进法”及“条例”对民办学校取得“合理回报”的规定过于严格, 手续也太繁琐。如果哪个学校希望得到“合理回报”,首先就要在办学章程中标明,还得在媒体上明示,而且要把相关财务等 资料交由相关部门审查。

  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资金不是没有,但却很难吸引到民办高校中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分析指出,像陈家 庚、李嘉诚式的爱国企业家毕竟是个别的,而民办教育不可能期待个别机遇解决普遍性问题。事实证明,现行的立法政策,很 难调动投资者投资民办教育的积极性。

  股份制目前难以实行

  陈保瑜认为,民办高校一定要寻求一种良好的资金组合方法,而教育股份制,不失为民办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良好 形式,但是“促进法”没有把产权问题解决好。究其根源还是观念问题,而这必将引起投资者的疑虑。

  对此,一些教育界人士担心,如果把高校企业化,有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培养人才的 结果。应该说,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投资者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教育的投入产出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且其 培养人才的公益性又是人们所无法回避的现实。

  民办教育的盈利与其本身的公益性,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民办高校引资困难的现实,却又是无法回 避的。北京培黎学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学生人均占地率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民办高校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但没有资金不等于空谈吗?”

  外资引入能否解困

  陈保瑜告诉记者,他也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民办高等教育到底是不是一个产业?要不要实行产业化管理运作? 产业化运作是不是必定损害公益性?明确谁投资、产权归属是不是一定导致以盈利为目的?

  他认为,惟一的办法是结合我国国情,结合“民办”实际,先从有利发展教育和利国利民的角度出发,把各方的认识 统一起来,否则民办高校资金紧张的问题,很难得到真正解决。

  而与此同时,另一种现象却在民办校中涌动。记者从北京民办教育协会了解到,在2004年举办的“北京国际化学 校研讨会”上,不少北京民办中小学,都在尝试或者准备尝试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项目。而民办中小学的这种做法,是否会对 民办高校有借鉴意义,这也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就业率之喜

  “就业难”问题,如今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连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与增速不高的人才需求,使这个矛 盾更加突显出来。有资料表明,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上一年新增58万人,增幅达20.7 1%。

  来自《中国教育报》的消息称:截至2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7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3个百分点。在就业难的情形之下,取得这个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假如拿这个就业率与北京城市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起 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据陈保瑜介绍,北京城市学院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签约率达到了97%,而且已连续6年。

  陈保瑜表示,早在1993、1994年,他们就发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分析原因时他们发现,一类是由于 毕业生条件差,另一类是由于条件好。其中后一种毕业生不是不能就业,而是就业期望值过高造成就业难。为此,学校从19 94年开始开设就业指导课,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图发展、成长的就业观念。

  就业率之悲

  众所周知,北京城市学院是在民办高校中办得不错的一所,而且也是北京地区惟一一所可以招收本科生的学校,那么 其他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又如何呢?

  前不久,有媒体指出:一些民办高校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后的一两个月内,又迅速失去了工作。有分析说,这里面既有 暗箱操作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不符合市场需要的因素。

  同时,在一些民办高校的高就业率之下,还隐藏着毕业生工作单位档次不高,薪水偏低的状况。因此虽然就业率看起 来很高,但是含金量却比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的薪水甚至还不如高中和中专的毕业生。

  虽说大学生就业不是学校的必定职责,但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先天不足”的民办高校的吸引力还将进一步减弱。

  民办校地位受歧视

  在采访中,一所民办大学的郝校长告诉记者,“国家规定,学生回家探亲可以享受半价火车票的优惠,但我们的学生 就是买不到半价票。”类似的还有如贫困生的助学贷款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

  搞民办教育研究多年的王磊博士说,“法律上规定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 学校教师、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都是平等的,但实际上,这四个平等都没有做到。”王磊认为,把民办教育作为公办 教育的补充,是形成这种不平等的最大观念误区。

  一些用人单位在面对“民办”生时,总是“摇头”的现状也极为普遍。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说,“普高生一抓 一大把,为什么要选‘民办’的?”对此,王磊分析指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民受教育的需求非常大,其实民办高校很符 合这样的需求,但观念上的转变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困境中艰难挣扎

  其实无论是来自法律层面的问题,还是来自意识、观念层面的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也使民办 高校面临比普通高校更大的挑战与压力。

  但我们应该看到,有关政府部门在坚持依法管理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仅2004年,北京 就划拨了8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民办教育表彰奖励。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把民办学校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纳入高校困难学 生助学贷款的整体方案中加以解决。

  为解决民办学校资源不足问题,北京还将采取措施吸引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办学校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鼓 励民办学校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盘活现有公办学校闲置资源,把相应的办学空间更多地留给民办学校。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目前民办高校还面临着生源、资金、师资等诸多方面的困难,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但还 是有一批民办高校在政府的扶持下,在自身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健康成长起来。

  名词解释

  独立学院:亦称“二级学院”,指办学经费由承办者投入,而校名中含有普通高校的影子,比如某某普通高校二级学 院的校名为:某某普通高校某某学院。因为其以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录取本科生,所以坊间也称其为“三本”。

  上海民办高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招生2005年2月23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在上海市高招工作办法会议上 宣布了高考政策新举措,上海市三所民办高校将自主进行入学测试,即考生不必参加高考而进行注册入学。

  三所民办高校,即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范围率先实行注册入学的 试点工作,即依法自主招生。

  这三所高校将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并自主实施招生录取,即高校自主招生的“三自主”。自主招生 高校所有工作必须于4月中旬完成,未被录取考生,可参加6月高考,被录取而不报到的考生,当年不得再参加高考。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