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国四月论坛专题 > 正文

蔡重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应由市场来主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10:05 中国新闻周刊
蔡重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应由市场来主导

主持人蔡重直 资深金融家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提要:银行业的改革是社会瞩目的话题,其成本之高超出了其它任何行业。政府采用的“剥离”、“注资”、“特种债券”等“财技”将给健康的货币政策带来隐患,现行的银行高管的选拔制度应符合银行是企业也是一个产业的规律。国有银行的改革,应该交给市场来主导和完成。

  商业银行的治理是社会瞩目的话题

  今天的题目是“商业银行治理与金融家精神重塑”,我想,商业银行的治理不仅是金融界和经济界瞩目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甚至可以说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业务就是零售银行,而零售银行业务按客户细分的话,又有一部分是大众业务,可以说,商业银行是在金融产业链条中最接近于社会和大众的。

  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家所动用的资源,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产业的改革。商业银行的治理既然为全社会所瞩目,很自然地,人们就会想到在治理商业银行的人,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银行家也好,金融家也好,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中国的金融家或银行家怎样才能脱颖而出,迎接商业银行的变革?

  公共治理的本质在于对权力的制约

  王君提的“公共治理”这个概念特别好。我们一般说是政府干预,政府对银行的干预过多,对银行管得过多,我们大家都没有提到一个公共治理的问题。公共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公司治理要讲到董事会的职责,讲经营层的职责,讲二者的权力和关系。公共治理的本质,我的理解应该是公共权力的治理问题。商人在本质上是贪婪的,政府的权力也有无限扩大的倾向。所以我觉得公共治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控制公共权利的无限扩大的趋向。

  但是,我并不同意,中国还需要更强大的政府来对银行进行监督管理,以使得银行能够顺利过渡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我有一个基本的感觉,银行改革的方向稍微错一点,就可能产生出很多问题来。中国改革开放27年,告诉我一个最基本的经验,就是离政府越远的企业,离市场越近;离政府越远的产业,也就离市场越近。这些离市场越近的企业和产业往往是改革最成功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最市场化之一的是餐饮业,彻头彻尾的市场化。餐饮也没有政府制定导向,说你们餐饮业应该注意大众食品,为中低收入人做饭等等,也没有人说你们应该为高端客户怎么做,没有,问题全由市场解决了。

  同样,我们做银行的也很清楚,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有自己的客户群,有的银行定位于大客户,有的银行就是定位于开发中小客户市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应该由市场主导,而不是由政府主导。

  王君认为应该由政府强势地慢慢交给市场,而我认为应该立刻交给市场,不能再延迟了。我记得中国第一次提银行是“企业”这个词,是在1984年,“专业银行的改革方向是企业化经营”,当时想讲,银行就是企业,但是不敢,转了个圈,讲企业化经营。我们已经搞了21年了。可是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完全实现。

  我也不同意让国家承担起所有者的责任,我觉得国家已经不能称为是银行所有者,他的资本早已经没了,他还要履行什么所有者责任,它资本在哪儿呢,没有资本了。

  政府的“财技”

  我从货币学方面提出一点看法。现在我们不谈银行改革的方向对不对,也不谈改革是否符合整个世界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只是说这几年为银行改革所运用的“财技”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什么后果。一是为弥补四家国有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1998年发了2700亿定向的特种债券,等于拿了老百姓的存款做自己的资本金用。第二个是1.4万亿不良资产的剥离。大家熟悉会计的话就明白了,这等于是把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在资产方的1.4万亿的不良资产替换成由资产管理公司发的债券。它发得债券就是好资产了?但这1.4万亿也会到期啊,也要付利息啊,它最终还会变成央行的货币发行。

  而后,是2004年动用了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当于人民币四千多亿元来注资,我以前的文章也说了,与这450亿美金的相匹配的人民币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最后,是央行为像海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问题金融机构的埋单。

  我们是学货币银行学的,学这个专业的人一般都会成为货币学派,或深受货币学派的影响,常常会认为一切的价格现象最终都是货币问题。这些“财技”都会扩大货币发行,而最终都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我们今天说房价高了,其实不是房价高了,是市场货币供应量大了,市场货币供应量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这四五年当中,为银行改革运用财技的结果。如果宏观调控把房价压下来,高价格还会在别的行业、别的产品上出现,总会有一个口子要让全社会承担“财技”的代价,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我觉得,如果搞不好,银行危机有可能会转化为货币危机。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不是“通货膨胀”,反而有些“通货紧缩”。我说,今天的紧缩不一定说明明天不通膨。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开放度大大提高,如果没有这样的开放度,价格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情况。据我的观察,现在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是不是“通货膨胀输出”对国内价格起了一些作用?

  不要耍财技,在财经工作上没有滑头可耍。这1.4万亿的不良资产剥离,可以说是闹剧一场,我仔细计算过,就是直接核销也比这样搞好。你看我们资产管理公司是怎么追坏帐的,说是“不良资产的处理”,不良资产是不能“处理”的,不良资产是要“经营”的。银行是企业,不是行政机构,就是在很小的事情上都是这样的。

  多年经验告诉我,一国的银行业不能以政府为主,而应以市场为主。举一个例子。我参加过两次比较典型的债务重组,一次是政府主导的债务重组,另外一次是市场主导的债务重组,政府主导重组很简单,重组企业的债权人拿不到什么钱;市场重组呢,也不用瞒,就是APP,那次重组涉及到一百多亿美金,一百多家银行一起操作。市场太奇妙了,我好好研究过,发现比政府组织好多了。大家怎么和APP谈,重组费用大家怎么分担,如何把APP的纸浆抵押,在什么时机抛出去,一百多家银行一起操作,太奇妙了,这就是市场的魅力。但政府组织的债务重组,方法那叫笨啊,结果那个叫浪费啊。

  去年七月,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的一个讲座上讲,中国金融界笼罩着四大迷信。第一是迷信上市。第二是迷信财技。第三是迷信洋人,现在金融界搞起一股“新洋务运动”,人人都要跟外国人结婚。第四叫迷信监管,一出问题就说要加强监管。我相信一条,当监管的权力和范围是由监管者自己写的时候,就应当说监管过了,或叫过度监管。十年前迷信上市还有情可原。现在我们已经上市十年了,股票市场上有一千多家企业,金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几家,它们的表现有目共睹。有这样一个亏损的上市的金融企业,它有一个董事长,一个总经理和九个副总经理。所以,不能迷信上市。

  相关专题:新闻中国四月论坛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