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专访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咬牙也要取消农业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10:48 瞭望东方周刊

  “每当听到媒体报道河南的外出务工人员受到欺辱或歧视,我便非常痛心”

  从主管新闻宣传的中央官员到“封疆大吏”,徐光春首次主政地方,便成为一个近亿人口大省的“班长”。2004年12月12日,徐光春从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一职上转任河南省委书记,任命一经宣布,立即引起国人关注。

  如今,徐光春主政河南已4个多月了。2005年4月15日,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时说,“这4个月是我走进河南,深入研究河南,完成省委书记这个角色转变的过程。”

  省委书记的一天从新闻开始

  《瞭望东方周刊》:媒体出身的你,首次主政地方,就来到河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这是不是一个挑战?

  徐光春:在上任之前,我没有来过河南。中央决定我到河南工作,我心中忐忑不安、诚惶诚恐。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人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还很大,在这样一个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要比其他省遇到的困难更大。如果(河南)搞不好,上愧中央,下愧9700万河南人民。

  河南也正适逢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中部崛起”,河南各方面正在蓬勃发展,虽然各种事情千头万绪,工作量相当大。但来到河南之后,我深切感受到,河南人民勤劳、勇敢,能吃苦,包容性很大、不排外。可以说,所有到过河南或在河南工作的人,都会被河南人民的品质所感染,都会热爱河南。这也是河南给我的信心所在。

  《瞭望东方周刊》:大家都很想知道,你作为省委书记的一天是如何开始的?

  徐光春:我每天7点开始工作。第一件事,打开电视机,看早间新闻。一般先看中央电视台(新闻),再看河南省电视台(新闻)。我会特别注意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有什么重大的工作部署,一是各地特别是我们河南省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

  然后就进入工作状态,处理大量的文件、信息和各种大事。但这时候,我办公室的电视机也是开着的,并始终放在中央台的新闻频道上,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这一点我和别人不同:并不会耽误工作,因为我可以“一心两用”,一边处理文件,一边了解各种信息。

  另外我有个习惯,接待不专门安排会见的时间。只要我在办公室,就一边处理文件,一边随时接待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的来访,包括省委、政府的各位部(厅、局)长,下面各市委书记,也包括省委和省政府的一些领导。我办公室的门一般都是敞开的,来谈工作的同志,也很少预约。研讨处理工作要务,都是谈完一件,另一个再继续。

  《瞭望东方周刊》:你每天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徐光春:如果没有外事接待活动,我一般晚上在6点50分下班,用10分钟时间回到家,一边吃晚饭一边看看7点钟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我每天晚上9点到10点会散散步。散步时我会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如果第二天有会,我会思考一下会议发言,讲哪些问题,一般我的会议发言不用工作人员来写。晚上10点以后,会继续处理文件、学习。一般在12点半休息。多年来,已经习惯了。

  《瞭望东方周刊》:你这样关注每天发生的新闻,那么是否也关注来自网上的消息?

  徐光春:是的,网上信息有时要比公开的新闻报道来得快。工作间隙我也会了解网上的信息,河南商丘的李学生在浙江温州勇救小孩牺牲的事情,我就是在网上第一时间得到的消息。当时就做了批示,要求河南省报纸、电台、电视台要公开宣传李学生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

  “咬牙也要取消农业税”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注意到,你到河南之后,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基层调研,尤其是农村,河南最穷的村和最富的村你都去了。

  徐光春:4个月来,我到过南街村、刘庄等河南比较富裕的村;也到过河南最穷的村,比如艾滋病最严重的文楼村,黄河边上曾经被大水冲掉的村庄舞阳县保和乡魏庄村;还去了焦裕禄生前所在的兰考县。

  《瞭望东方周刊》: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徐光春:我们的农民还非常贫困。要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路程还很远,任务还很艰巨。下去调研,农民的纯朴、热诚也常常感动着我。我到河南后强调“四个更加重视”,第一个就是要重视“三农”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河南有9700多万人口,其中乡村人口占71.1%。河南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什么打算?

  徐光春:河南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不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就是一句空话。

  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是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有义务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河南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基本农田面积稳定,要通过免征农业税和对粮农实行补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河南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去年河南外出务工农民达到1411万人,务工收入达到613亿元。因此搞好开发劳务经济也是一项长期措施。

  《瞭望东方周刊》:你到任不足10天就宣布全部免除农业税。据测算,2005年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全省县乡财政将减少10亿元左右。直补之后,将直接增加财政支付近29亿,财政压力很大,为什么要这么快取消农业税?

  徐光春:说实话,全部免除河南7300万农民的农业税,这个决心我们是咬着牙下的。

  农村税费改革前,河南全省农民负担为101亿元,2004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后,全省农民减负22.61亿元;今年取消农业税后,河南农民减负达29亿元,平均到每个农民身上大概有几十块钱,但这几十块钱对农民来说也是非常可贵的。

  因为河南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就2553元,这还主要是用粮食、蔬菜和家禽家畜换算出来的,现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免除农业税,就等于给全省农民的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里增加了这一部分。尽管数量不大,但是对每一个农民、每一户家庭来说,是很现实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考虑到,仅仅免除农业税很难从根本上来解决农民致富问题。我们还进行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严格控制化肥、种子、农机具等农资价格,使免除农业税以后农民得到的好处不因农资涨价而抵消掉,给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希望媒体对河南作客观公正报道

  《瞭望东方周刊》:看得出来,你对农民,包括1400万河南籍外出打工人群的感情很深,也最牵挂他们。

  徐光春:这种感情就和父母牵挂离家在外的孩子一样。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有4000万农村劳动力,其中有1400万人在全国各地打工谋生,他们确实也是我最牵挂的群体。

  今年“两会”期间,我到北京后首先就去看了在京河南籍打工的农民工。这些外出务工者需要社会各界关注,他们在外面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河南人的形象。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说老实话,出点事也是难免的。社会应该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他们,而不应该歧视他们。另一方面,作为在外面工作的河南人,也应该时刻维护自己的形象。

  每当听到媒体报道河南的外出务工人员受到欺辱或歧视,我便非常痛心,有些人在外边做了好事,我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一段时间,某些地方歧视河南籍务工者的事情时有发生,你觉得河南省委、省政府应该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

  徐光春:农民工的权利确实还很难得到保障,管理难度很大。所以我们现在更提倡有组织的输出。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为外出务工人员做好服务。同时要求凡有农民工的地方,就要建立工会;有党员的地方,要建立党组织。既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更要加强对他们的服务。要让他们感觉到在外务工有保障,有人关心。

  《瞭望东方周刊》:河南人在某些人眼里形象不佳,甚至被“妖魔化”。重树河南人的形象在你心中有多重的分量?在河南“形象攻关”上,省委省政府有哪些考虑?

  徐光春:河南要发展,中原要崛起,必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树立良好的形象。

  事实上,每个省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关键是要有一个辩证客观的思路。对河南来说,将近1亿人口的大省,这么多的人口,又有那么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必然的;但河南也有很多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先进人物。史来贺、焦裕禄、常香玉、任长霞,还有最近为救两名儿童牺牲的李学生,他们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河南也有许多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精神财富,比如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

  改善和提升河南形象就是要把一个真实的、发展中的河南展示给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河南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河南人民的优秀品质、河南广大干部的优良作风客观地反映出来。我们非常希望广大新闻媒体,对河南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真实的报道,让全国人民真正了解河南,让世界真正了解河南。在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较其他条件好的省,新闻媒体更应该给予鼓励、鼓劲、鼓动。

  中原崛起需要加强“吏治”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看到,目前中部各省都在争当崛起的“领头羊”,希望成为国家政策支持的重心,你认为河南最需要国家给予哪些优惠政策?

  徐光春:中央决定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这是继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后又一个重大决策。对河南来说要抓住这个机遇,必须从河南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订政策。

  河南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希望国家能从三个方面给予支持:一是要在重大项目布局方面给予倾斜;二是要加大投入;三是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

  《瞭望东方周刊》: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省委作出了哪些战略部署?

  徐光春: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明确了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任务、基本途径和战略布局。

  我们提出最近3到5年,关键是形成一个科学发展思路;建设一批大的“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大的“企业集团”;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城市”;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集聚一批“优秀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依靠一批“坚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简称“八个一”目标。

  《瞭望东方周刊》:吏治的好坏可以说是中原崛起的关键,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徐光春: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它不但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直接侵害党的肌体,极大地削弱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河南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套选人用人的良好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选好人、用好人,决不能让那些一心盯着个人“权”和“利”的人占据领导岗位。

  《瞭望东方周刊》:从主管新闻到主政地方,你现在作为省委书记如何再看舆论监督?

  徐光春:我在中宣部主管新闻时,主要精力放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上,其中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管舆论监督的工作上。我认为搞好舆论监督的关键在于,记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采访事实必须准确,这是舆论监督最基本的条件。我原来主管新闻时,有时就有些省向我反映一些新闻报道事实不准确什么的。到地方工作以后,我自己切身感受到,如果舆论监督在事实上有错误,这样的监督也就根本不可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此外,舆论监督必须有利于地方改进工作,这应该是舆论监督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当然,舆论监督不能放弃,而是要在坚持中改进,河南欢迎具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郭高中、于津涛/郑州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