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死亡率高达90%的病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7:51 外滩画报 | ||||||||
热闹、贫穷的安哥拉威热省正变成一座孤城,在人类还未能找到马尔堡病毒天然宿主之前,谁都无法预测疫情的未来 发展,而高达90%的死亡率却狰狞地呈现在人类面前。 这是一场危机,一场还没能得到控制的全国性的危机,而最可怕的是,危机正在向外蔓延。
杨嘉辉/编译 20世纪90年代,一种神秘的致命疾病在美国旧金山香柏溪肆虐。小镇成“孤岛”,市民在快速地死亡,而医学专 家却束手无策。惟一拯救这个小镇的方法,就是找到病毒的原始携带者——那只小白脸猴。 这是美国影片《极度恐慌》(亦译为《恐慌地带》)的情节,如今,却真实地在非州西南部国家安哥拉发生。 4月7日,一名世界卫生组织救援人员,手执白粉笔,将42岁的儿科护士拉瑞达·平托的名字,写在了一块黑板上 。 让拉瑞达·平托毙命的是马尔堡出血热(Marburghaemorrhagicfever,又称为青猴病和非 洲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近亲,一个可怕的又让人无能为力的病毒。 自从去年10月13日,安哥拉北部威热省发现首例马尔堡出血热后,截至4月22日,感染人数已上升到264人 ,其中239人死亡,死亡率高达90%,500多人被隔离监控。此外,扎伊尔省报告了6例新病例,使得马尔堡病毒波及 的省上升到了7个。 “这是一场危机,一场还没能得到控制的、全国性的危机。”4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预警与应对部门负责人迈克· 莱恩(MikeRyan)满怀担忧。为应对这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仍在持续的传染性出血热爆发”,世界卫生组织正在 “争分夺秒”地与马尔堡病毒展开“搏斗”。 然而,他们似乎仍然追不上病毒传染的速度,这种可怕的病毒已经有向周边国家扩散之势:4月20日,南非政府在 抵达约翰内斯堡的客机上发现了一名感染了马尔堡病毒的安哥拉乘客。 恐慌笼罩着安哥拉。 向来喜欢以拥抱示好的安哥拉人,如今只能改用触摸穿着长裤的大腿,因为一不小心,这种通过人体分泌和排泄物传 染的致命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而原本热闹的威热省正在变成一座孤城,在人类还未能找到马尔堡病毒天然宿主——自身携带有该种病毒,但却不会 因此而致病或致死——之前,谁都无法预测疫情的未来发展。 被液化掉的体内 “就像一个人从内部一点点地被液化掉。”这是《科学美国人》对马尔堡病毒的形容,虽然恐怖,却很贴切。 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同属丝状病毒,其症状也与埃博拉很相似:突然高烧、头痛,大量出汗,肌肉酸痛。最初的 症状很像流感,从发病的第五天开始,胸部、背部和腹部出现斑状丘疹,伴之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症状会随着时间变得 越来越严重,出现黄疸、胰腺炎、体重大幅度减轻、神志不清、休克,直至全身多处器官衰竭,最后出现口鼻出血、尿血、阴 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通常而言,在5至10天潜伏期后发病,多数患者将会在一周之内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一名官员说:“我们所做的事本质上与40年前并无区别。我们依然不知道病毒从何而来,何时终止。 ” 1967年8月,在德国马尔堡室的一个实验室里,25名负责制造脊髓灰质炎疫苗研究的工作人员先后感染上一种 莫名其妙的疾病:突然发高烧、腹泻、呕吐、大出血、休克和循环系统衰竭,7人因此丧生。之后,法兰克福和南斯拉夫的贝 尔格莱德也报告了类似的病例。 当地的病毒学家快速调查病因,发现实验室曾用非洲乌干青猴做试验。3个月后,罪魁祸首被找到:一种尚未为人所 知的丝状病毒,形状如蛇行棒状,被命名为“马尔堡病毒”。 奇怪的是,令人谈虎色变的马尔堡病毒很快就像它来时那样神秘地消失了,直到1975年,它在南非再次出现。1976 年,它的近亲埃博拉病毒在刚果又掀起一阵恐怖风暴,杀死了280人。从那时起,埃博拉、马尔堡等其他致死性“出血热病 毒”几乎成了一个神话世界里的魔鬼。马尔堡病毒上一次死亡事故发生在刚果,从1998年至2000年,这一病毒夺走了 123名刚果人的生命。 马尔堡病毒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丝状病毒。目前为止,这一族中仅有它和其他4种埃博拉病毒的变种。在所有的病毒 性出血热中,丝状病毒引发的出血热症状最严重,死亡率也最高。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病毒。细长如丝的病毒被一层脂肪细胞 膜所包裹,经常会出现U形、环形、椭圆形或直线形等不同形状。 丝状病毒引起的破坏性症状(休克和大出血)的机理很复杂。早先的研究表明,病毒侵害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系统 的巨噬细胞和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是否直接受到丝状病毒攻击还不明确。有些研究者认为这些细胞的损害导致毛细血管内的 血液倒流入外周器官,从而造成循环系统的崩溃并使人快速死亡。 与艾滋病病毒一样,丝状病毒只有RNA,而没有通常有机体所具有的遗传物质DNA。奇怪的是,丝状病毒并没有 逆转录的效验能力,但一项研究显示,两个地域相隔1000公里、时间相差18年的埃博拉病毒株,居然没有产生变异,这 是丝状病毒的神奇所在(编者注:逆转录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将自身的RNA转换为DNA,然后自我复制,以保证遗 传一致性)。 对于马尔堡病毒,通常使用的抗逆转录药物完全无效,补水、输血、注射动物免疫血清球蛋白,是目前医生所能做的 一切。 安哥拉第一起马尔堡病毒感染病例即在拉瑞达·平托工作的儿科病房发现。 尽管当地广播不停警告患者家庭不要在家里治疗马尔堡病毒感染者,也不要触碰尸体,但拉瑞达·平托的家人仍坚持 在她患病时照顾她,而且按照习俗,在她下葬时抚摸她的身体。 当地广播的严厉警告事出有因。马尔堡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有时病者的几滴唾沫,或者是几点汗珠,都会带来更 多的人死亡。 “我们听到了广播,我们知道不该那么做,但是我们的感情让我们碰了她的尸体。”平托女士53岁的丈夫说,“她 活着和死去的时候,我们都给她洗过澡。” 流行病专家说,这样的想法说明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控制住马尔堡病毒。不过世卫组织在刚果的一位代表说,他相 信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过去我们每天都有10到15起病例,现在每天则是4到5起病例,我肯定如果我们与更多的社区一同工作,我们 将会控制住它。”这位专家说。 那么何时才会把它“控制住”? “通常是三个月。”这位专家说。 马尔堡病毒迷雾 人们对马尔堡病毒的暴发如临大敌,除了惊人的高死亡率,还因为马尔堡病毒的神秘——为何有如此高的死亡率?病 毒在不流行的时候潜伏在哪里?它们如何引起这些破坏性的症状? 【死亡率高】 威热省位于安哥拉北部大约300公里,是疫情最为严重的一个省份。该省卫生部官员库伊艾阿·果迪说:“现在威 热省人心惶惶。起初感染病毒的只有儿童,但现在这种病毒正在向成人发起攻击。现在很难知道患者的确切数字,因为人们不 想去医院看病,我们不得不挨家挨户去寻找病人。” 研究人员正在密切注意安哥拉马尔堡病毒的一些非同寻常的特征,首先,这次暴发的死亡率高得惊人。 据病毒专家鲍斯奇介绍,绝大多数病毒引起的疾病死亡率是相对稳定的,但马尔堡病毒每一次暴发,死亡率都不一样 。1967年,第一次死亡率只有23%-25%,而20世纪90年代刚果疫情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而此次死亡率却 高达90%。一些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不同的死亡率是因为马尔堡病毒有不同的变种,所以致命程度不一样。 而鲍斯奇认为,还有一个可能是,病人感染的病毒数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死亡率。此外,病人感染的途径不同也会出 现不同的死亡率,非洲人由于医疗状况极差加上普遍较低的健康状况也会导致那里的死亡率很高。 【儿童居多】 困扰着科学家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感染马尔堡病毒的有四分之三是5岁以下的孩子,成人感染者大多为与受感染 儿童接触密切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这在以前的马尔堡病毒暴发中是没有过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姜素椿教授认为,这种病对于所有人都很容易感染。就现在的情况看,这次患病 的大部分死者是五岁以下儿童,那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比成人更薄弱一些,并不是这种病就以儿童为主要传染对象。 【天然宿主】 安哥拉暴发的马尔堡病毒给科学家们提出了第三个令他们困惑的问题:这些病毒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虽然非洲青猴被认为是把马尔堡病毒从动物身上传给人类的关键一环,而且安哥拉由于连年战争,生活贫苦的人有食 猴的习惯,但后来,这些猴子也因为感染马尔堡病毒而死。这说明,它们也是病毒的受害者,并非天然宿主。 目前,乌干达、西肯尼亚、津巴布韦被认为是马尔堡病毒最大的嫌疑源头。许多研究小组先后在这些地方进行多项实 验,如科学家们将许多动物赶入马尔堡出血热病人呆过的地方,然后解剖查看是否有被感染,但这些实验均告失败。 鲍斯奇在研究刚果马尔堡病毒暴发时发现,几乎所有患病的人都进过当地的金矿。鲍斯奇推测,病人可能是从身上带 有马尔堡病毒的穴居动物传染上的,比如蝙蝠。在安哥拉暴发的马尔堡出血热中,儿童也有可能是由于与蝙蝠近距离接触而感 染,他们也许在当地的洞穴附近居住或玩耍而感染,也有可能是吃了蝙蝠睡眠的树上的水果而感染。 为了寻找病毒的动物宿主,一个工作研究小组在金矿里至少捕捉了500只蝙蝠。但研究人员最近宣布,蝙蝠是马尔 堡病毒宿主的推测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大部分蝙蝠经过检测,并没有发现马尔堡病毒感染的迹象。但是,研究人员还有一线 希望——其他蝙蝠仍可能携带病毒,其他的宿主,包括节肢动物、昆虫、蜘蛛等也应该在考虑之列。 谜团让人类困惑不解,这也意味着科学家在找到答案之前,预防马尔堡病毒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南非桑德伦哈姆 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传染病专家鲍勃·斯万尼普尔说,这些调查还要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大众健康威胁消除后才能够展开。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