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无所谓的热闹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7:51 外滩画报 | ||||||||
外滩记者刘牧洋/报道 刘殊瑾/摄 “抄惯了别人的宏论,不知道哪句不是自己的。其实这很容易分辨——哪句也不是你的。第一个人叫‘知识分子’。 第二个,第三个,还有不知道隔了多少代隔了多少辈,俗称‘八竿子打不着的’,都叫‘知道分子’。”这是王朔2000年 在《知道分子》中嘲讽光会抄书的知识分子。但嘲讽之下,“知道分子”这个名词和群体倒着实火了起来。
最轰动的集体亮相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等众人被《新周刊》召集在一起开大会,欣然接过一块“知道分子” 的大匾,跃为年度“知道分子”代言人;最直率的是《读书》杂志前主编沈昌文先生,他说:“我非常欣赏这个词,不是知识 分子,是知道分子,我觉得真是说我了,我倒是都知道,可我不是知识分子。” 知道分子与知识分子一字之差,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特征,按顾晓鸣的话来说,就是看那种特点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已 。知道分子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何以称为“知道分子”,不妨给他们来相个面。 知道分子看上去很忙 顾晓鸣说:“知道分子不是偶然出现的,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正在变成知道分子。天上是会掉馅饼的,成天算来算去 如何捡到馅饼的是知识分子,而真正捡到的是知道分子。” 比如顾晓鸣,他是个让人无法忽略的人,被IBM选为中国品牌形象代言人,又被选为“知道分子”代言人,频频出 现在各种公开场合。当我联系上他的时候,他刚在浙江图书馆作完“浙江人文大讲堂”演讲,过几天又要在即将开幕的汽车展 上发言,22日飞大连有个房产交易会要出席。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热闹、很新鲜。 顾晓鸣非常健谈,短短几分钟从美国文化谈到哲学理论再到统计学,随后又分析起易经八卦,许多专用名词在他嘴里 转悠。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涉足有多广,他说:“不如来玩个游戏吧,你指哪我说哪。你随便提个问题,我就能给你一个路径。 ” 这样的人媒体很难不爱他。我问他,假如有一天媒体都不理你了,你这么多话找不到出口了,会不会寂寞?他没有直 接回答,讲了一个创意:以后他要把媒体中的一些重点的有意思的新闻集合起来卖给媒体。言之意下,如果媒体不找他,他可 以直接找上门去。 知道分子注定没有寂寞的那天。 知道分子只能用肤浅表达深刻 顾晓鸣常上网,他看很多报纸,收藏很多书,甚至包括《序列音乐》这么冷僻的书。 最近,他买了24张韩国电影碟,他其实并不太喜欢看韩国电影,觉得节奏太慢,但这不妨碍他用几个晚上将这些电 影大部分浏览一遍,包括前段时间很火的《太极旗飘扬》。 “知道分子是很难做的,我只能用肤浅来表达深刻。我们的人生发生得很晚,年轻的时候虽然很用功,但经历了太多 的事情耽误了,没有机会没有精力把事情弄得太熟练。” 他承认,这样并不一定会有什么学问,但是有了那么一点感觉。一旦有了这么一点感觉就好办多了。于是,他能到处 演讲,话题有关两性关系、时事分析、浮雕制作、汽车文化……就连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的八分钟演出他也挑出了诸 多毛病。有人说,张艺谋拍得不好,那交给你去拍啊,你拍出个好的给大家看看。他很大方地承认,他也拍不出来。但是,这 并不影响什么,批评还是照旧。 “人家来问我问题,我似乎都答得出来,但实际上我并不一定对这个方面有多少了解,有时候也会脑袋一懵。事实上 ,往往是人家问了我,我发现自己有问题,马上去补学,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慢慢学进去的。” 如果说顾晓鸣有一点点狡猾的话,沈昌文则是老实的,他称自己只是个“知道分子”而已,《读书》杂志十年来的编 辑工作造就了他的无所不知,“我知道自己知道得很多,但是知道得都不深。有时候很多东西我不知道但是又要用到,就去google 上面搜,以前没有google的时候就去查《辞海》。” 如果说表现在顾晓鸣身上的知道分子因素是太多主张,而表现在沈昌文身上则是“没有主张”:“我不是学者,关于 人文科学的种种事情,我无法写成文章,但我必须知道其中的猫腻,光是知道ABC还是不行的。做编辑就是这点麻烦,什么 都要懂,都要知道。但知道分子可以不需要有自己的主张,主张是学者的事情,越是高明的学者越有自己的主张,这种主张也 越窄。” 知道分子就是油盐酱醋 在沈昌文看来,知道分子就是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调味品往往能调动大众的口味。因此,知道分子很轻易就能成为谈 话的核心,他们知道得太多,任何话题都可以引起共鸣。知道分子是属于大众的。 对知道分子来说,“show”永远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不停地往里面装不停地向外面掏, 应有尽有,雅俗共赏的同时却个性十足,这便是知道分子的可爱。 顾晓鸣认为知识不是从书里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来的。在书房里是永远学不了学问的,知道分子就是活在实践中,人 生知道、生活知道。他用“人生策划五十年”来概括自己的方向,这听起来或许更像一个商业包装形象语。 1990年以后顾晓鸣几乎就没写过文章,他所有的言论基本都是通过媒介传播开来的。“平时我连论文都不发表, 但是你如果问我要,我就可以发表出来给你看。我也有很多的思想在脑海里面,你不来问我,我就不说,你问我,我就都告诉 你。” 其实,作秀并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不是做作就会可爱无比。给顾晓鸣拍照便绝对是件很愉快的事,他会很开心地配合 你摆各种pose,就算是在作秀他也作得无比认真。在采访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其实我无所谓的。他无所谓他说出的每 句话会招来多少人批评,无所谓别人怎么看他,他活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的世界里。 他们都是知道分子: 1、余秋雨:应该算是中国最早成型的知道分子。从频频出书到频频出镜,颠覆了学者的传统形象,也惹来争议无数 。 2、王鲁湘:这位清华大学的名教授现身在各个电视栏目中,以麦克风代笔,以荧屏代纸。 3、吴思:《炎黄春秋》杂志执行主编,“潜规则”、“血酬定律”的提出者。他也许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知道分子 ,但他的职业使他注定要是个“知道分子”:多知且新锐。 4、杨锦麟: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擅长两岸三地时政评论,他主持的《有报天天读》从坐而论道转身与公众对话。 5、曹景行:现任凤凰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曾任《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明报》主笔、《中天新闻频道》 总编辑,可以算是中国电视业界“意见领袖”。 知道分子的时尚生活: 1、知道分子喜欢网络,任何一个都是杂家,随口即可说出无数概念、原则、定义、理论,所涉领域广泛。 2、知道分子不甘寂寞,与媒体关系密切。默默无闻和知道分子是一对矛盾的词汇 3、知道分子对于批评比原创更热衷更有想法,在驳斥对手的过程中,他们最懂得享受比别人知道得更多的快感 4、知道分子追求自由,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秀的事。 5、知道分子很少会安静下来慢慢写一本书,他们最大的特征是“不为”,最大的特点是“到处开花”。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