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平凡打工青年李学生:瞬间完成人生的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4:26 中国青年杂志

  当善良铸就了一个人的品格,他就是再渺小,也一样高尚;当真诚充盈了一个人的心智,他就是再卑微,也一样尊贵;当仁爱填满了一个人的灵魂,他就是再贫寒,也一样富有。      ——题记

  春天的阳光永远属于他

  文-本刊记者李海波

  瞬间

  2005年2月20日这天,李学生的心情特别好,回家乡办厂的事终于有谱了,小小的宿舍里,面团摆上了,肉馅端来了,擀面杖也操在手里。他要和刚刚过完年返回温州金有利鞋厂的同乡一起吃顿家乡的饺子,听他们讲讲家乡的事儿。

  “爸爸,门外有人放礼花,可好看啦。”刚来温州不久的女儿李敏扯着他的手嚷着。“妞妞听话,在这儿好好待着,爸爸去给你买礼花。”出门前,李学生嘱咐老乡:“你们先包饺子,我到市场上买几个小菜,今儿弟兄们喝几杯!”

  墙上的挂钟指向下午4时40分。

  十多分钟后,李学生走到箬笠岙村与马坑村之间的铁路道口,对面不远处就是一个集贸市场。正在这时,随着一声刺耳的汽笛尖鸣,一列火车从杭州往温州方向呼啸而来。突然,李学生发现两个孩子正在铁道上玩耍,他们被火车的隆隆声吓坏了,不知该往哪边跑,呆在铁轨中央一动不动……

  这一刻,已经来不及有丝毫的犹豫和思考,李学生冲了过去,他右手抓住男孩,往铁轨外面一甩,转身伸出左手去抓较远的小女孩……就在他的手刚刚抓到女孩时,风驰电掣的列车瞬间将他们撞飞……

  如果,再给他3秒钟;如果,救了男孩后他判断一下火车的距离;如果,那一瞬间他想到自己的老父幼女……太多的如果使他用生命画出的这道带血弧线成为无法假设的壮美。

  伙伴们将最后一勺饺子从沸腾的汤中捞起。“学生该回来了,咋这么长时间呢?”小李敏还在门口期待着礼花的绽放,“这孩子苦命呢,1岁就没了娘。学生来温州了,她就只能跟着爷爷,邻居们谁有空就帮着照看她,可懂事着呢,学习好。 ”同村的李怀亮对伙伴们说。“学生最疼的就是妞妞了。妞妞,你将来要上大学,你爸爸已经开始给你攒学费啦!”李怀亮冲着李敏嚷道。

  然而,女儿没能等到爸爸平安地回来,此时此刻,爸爸已经静静地躺在冰冷的铁轨边,带着无尽的遗憾和刺目的鲜血,红得让人不忍目睹。

  一位普普通通的打工青年,在这一瞬间走完了他36岁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由平凡到伟大的人生跨越。

  足迹

  河南省商丘市包公庙乡中华楼村68号,门楣上,乡政府颁发的“光荣户”匾牌熠熠闪光,院门虚掩着,四周清冷得有些肃穆。轻轻地推开院门,堂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正中一张照片上,李学生紧紧抿着嘴,表情严肃。

  中华楼是全区最穷的村子,这也注定了李学生人生的坎坷。由于家境贫寒,小学刚毕业他不得不辍学,曾为了上学而将名字从“村生”改为“学生”,可在生活的面前却不得不放弃这个梦想。然而,一亩多地怎么也无法养活一家人和供弟弟上学,母亲也在久病后辞世而去,这个家全靠学生和父亲一起分担。

  “这是个苦命的孩子,也是个实诚的孩子,没有半点儿虚心眼儿。”戚云芝大娘是李学生的邻居,“没有学生我们母子早都烧成了灰。”

  那还是在李学生14岁的时候,一个冬天的清晨,正做早饭的戚云芝听到孩子哭闹,就放下活计去哄孩子,由于头天农活劳累,哄着哄着母子俩都睡着了,火烧着了灶前的柴,很快蔓延成熊熊大火。路过门前的李学生发现了火情,冲进大火将她们母子摇醒后,拽着就往门外跑,人刚出来,大火就烧垮了屋门。

  “加上你们娘儿俩,光咱这村里他就救过四条人命!”说起李学生的事,乡亲们有太多的话题。1989年6月16 日,当时8岁的李超到村东头的大塘里洗澡,刚往里一走,便突然沉了下去。大塘春天时刚刚淘过泥沙,里头大坑连大坑,足有1丈多深。李学生来了,没有片刻迟疑,纵身塘里摸了几个上下,终于把快要淹死的小李超捞上岸来。

  没多久,还是这个水塘,还是他,重演了同样惊险的一幕:3岁的李小伟随洗衣服的奶奶到塘边玩耍,不慎滑入塘中。在不远处干活的李学生听到奶奶的呼喊,又一次义无反顾地跃入水中,几经潜捞,终于救起了本无生还机会的又一条生命。

  学徒

  28岁这年,李学生背起行囊,融入打工的人流。他来到个体企业密集的温州,在金有利鞋厂当了一名学徒。一干,就是八年。

  在同批招收的学徒中,李学生的年龄最大,学徒工不超过20岁是这里企业不成文的规定,一方面是考虑学技术的最佳年龄段,另一方面年龄大的员工很少有愿意从学徒工做起的。李学生坚持要做学徒工。“现在不做学徒,以后想掌握技术会越来越难。”厂长程定华觉得这个青年有点拗劲儿,破例同意了。

  深知机会得来不易的李学生认真地跟着师傅学习。每天都早早地来到车间,将机器检查一遍,将地面打扫干净,把师傅的水杯装满开水,接着去领料。一天的工作结束,他总是帮助管理员检查电源、气源,检查设备整体运转状况,最后一个离开。

  “打工就要像个打工的样子,干啥务啥,学啥精啥,就得像给自家干活儿一样,不能使假、偷懒,要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良心。”李学生常跟工友们说这话。很快他从徒弟熬成了师傅,上下工序样样精通,成了全厂为数不多的多面手。

  1998年10月29日晚,金有利鞋厂一车间突然发生大火,大火瞬间封锁了车间大门。正在厂门口的李学生发现情况后,一边报警一边迅速地将一桶冷水浇透全身,冲进了大火。熟悉车间情况的他径直奔到存放液化气钢瓶的地方,从烟雾中摸到它们,一一抱出车间。一个烫手的液化气钢瓶几乎是一枚重磅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但此刻他早已忘了这种可能。

  最后一个液化气钢瓶抱出车间后,由于长时间的烟熏火燎,支撑不住的李学生一头栽倒在地……

  在金有利鞋厂,只要是提起李学生,来自各地的工友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学生是个好人!”

  李西团是李学生的同村人,六年前通过李学生的介绍来到温州打工。“我跟学生有相同的命运,一样的家境,格外投缘。对我来说,他是大哥,更是知心朋友。刚来时,帮我找工作,教我学技术,还在生活接济不上时,30块、50块地给我。”

  这些年,光是他介绍到温州打工的村里村外的老乡就有四五十人。而且个个都在经济上或多或少得到过他的接济,不少人都在找不到工作时到他那里吃住。老乡们一见他,就说俏皮话,“到了温州找学生,管吃管住管找工。”

  “要知道,在我们打工族这个圈子里,百儿八十块钱的周济,对双方来说都很是一回事儿。”老乡们说,李学生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生活非常节俭,常常白米咸菜凑合,连肉都舍不得吃,可对别人他又很慷慨。他挣的那点儿工钱,除了养家糊口,就是救急解困帮助人。

  一个异乡谋生、自顾尚且不暇的打工者,能有多大的能耐去帮助别人?又有多大实力去奉献社会?事实上,李学生一直在尽力而为。

  他用微薄的奉献来进行人格的证明。

  当爱填满了一个人的灵魂,他就是再贫寒,也一样富有。李学生的爱,就像黄土那样质朴,质朴到没有一丝做作,慷慨到没有任何保留。当善良铸就了一个人的品格,他就是再渺小,也一样高尚。

  “其实,不光是老乡,这些年,他对谁都挺关照。”老乡李权威、李怀亮、王留安说。那年,四川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来厂里找他哥哥,但他哥已经离开了这个厂,不知去向。小孩既找不到人,又花完了钱,哭了起来。是李学生收留了他,让他和自己一起吃住,并四处打听他哥哥的下落。一个多月后,由于实在找不到人,李学生就给他买了回家的车票,并送了100 多块钱的盘缠。

  厂长程定华信任他,放心地把工厂大门的钥匙交给了他。李学生接过了厂长递来的钥匙,也接过了厂长对他的信任。当真诚充盈了一个人的心智,他就是再卑微,也一样尊贵。对于老板的信任,李学生也曾对老乡说过:“现在人与人之间缺诚信,可咱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只要咱心底诚实,人站得板正,活儿干得棱正,谁都不会看低了咱。”

  回乡

  一台廉价的随身听放在床头,这是金有利鞋厂的一间小屋,屋顶用几块板子搭起一处平台,上面是李学生的床铺,下面就是他的工作岗。墙上一幅工友们写给李学生的信诉说着他们的思念。

  八年了,八年来除了三次回家探亲,他一直生活在这第二个故乡。随身听里还装着放了一半的磁带《望故乡》,这是他最爱听的歌,始终伴随他忧乐相掺的日子,抚慰他这个异乡谋生者的心灵。

  怎么能不想家呢?年迈的父亲苦撑着那一亩多地,妻子去世后,才1岁的女儿便只能在电话那头倾诉对爸爸的思念… …也想过回去,可是回去了怎么办?豫东平原土地稀缺,又没有其他资源可以开发,乡亲们守着那一片薄土度日。

  他很想为家乡做点儿事,但能做点儿什么呢?自己打工虽然有了一点儿积蓄,可对于贫困中的中华楼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不久前,厂长曾说起,鞋厂准备扩大规模,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联合办厂。“我为何不去说服老板在中华楼村办个分厂呢?”那里有的是土地,有的是工人!想到这里,他一阵兴奋,来不及等到天亮就叫醒同村几位打工青年,把自己的想法对他们说,“只要能在咱村里建厂,别说是跟在这里一样一个月能拿1000多元,就是钱再少也干!”这下好了,有了大伙儿的支持,技术骨干就有了,生产技术问题自然也解决了。

  2004年农历十一月,李学生等不及春节便提前回到家乡。刚刚吃过晚饭,来不及和父亲拉拉家常,推开饭碗就往村支书李学仙家里跑。一进门他就心急火燎地问:“学仙哥,能不能在咱们这里划一块地,建个工厂?”

  李学仙一时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兄弟,你说啥,建工厂?”

  “对,建工厂!”李学生回答得斩钉截铁,“土里刨食,只能刨出个温饱,只有建工厂,才能挣大钱,奔小康。”“ 那,建个啥厂哩?”李学仙急不可待地问。

  李学生说:“我在温州的老板建的是鞋厂,我回头鼓动老板在这里建个分厂。学仙哥,在咱们这里建厂,有的是土地,有的是工人,那鞋厂用的牛皮、猪皮、羊皮,咱这里也有的是,只要厂子能建起来,保准能挣钱。”

  李学仙还是有些担心:“咱们这里穷,哪有那么多人买皮鞋,卖不出去咋办?”

  李学生笑了,说:“你放心吧,咱们生产的鞋都出口到国外了!”

  “中!”李学仙说,“上级天天号召要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正瞌睡哩,兄弟你送来个枕头,这事就这么定啦。村头那 200亩办蚕场的地,我给你留着!”

  从村支书家出来,李学生来到了村头那片办过蚕场的地里,这里的一切他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他在这里放过牛羊,村庄原名叫“中花楼”,就是因为这里曾经建过一个蚕场,在那个憧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洋犁洋耙”的年代,乡亲们自觉地把“中花楼”改为“中华楼”,虽一字之别,便可以感觉到乡亲们的骨气与精神。

  那天晚上,月光似乎特别明亮,李学生在月光下迈动脚步,“一步、二步、三步……”他在丈量着这块土地的长度和宽度,也在丈量着自己的胆量和勇气。哪里该建车间,哪里该建货仓,哪里该建大门,哪里该设一条道路……这个年轻人笑了,笑得月光在他的脸上荡漾。李学生一刻也不想在家里待了,他要赶快回去筹措建厂的事,于是,他放弃了在家过年,急匆匆地回到温州。

  这一去,却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感动

  2005年4月10日,郑州。

  “我们以春的方式纪念人民的好儿子李学生,我们以诗的名义呼唤人民的英雄李学生……”1400多人朗诵着数十位诗人写给李学生的诗歌《人民的好学生》。

  此前,河南省刚刚追授李学生为革命烈士。

  100名儿童手捧点燃的蜡烛,从舞台上走下来,缓缓绕会场一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在他们童音的演绎下格外动人,屏幕上播放着李学生的生平,在诗歌的壮美世界里,许多人悄悄擦着泪水。

  让我们记住2005年春天的一个下午

  记住浙江温州一个叫马坑的隧道口

  记住那一个个冰冷又温热的关键词

  记住那一个瞬间的壮举

  记住一个生命换取另一个生命的崇高

  记住呼啸的风如何停止了呼吸

  让我们记住他36岁的年华

  记住他苦难的命运

  记住他平素的美好

  记住他打工的执著和艰辛

  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李学生……

  一个多月前,温州。

  市殡仪馆白花似雪。这天送别李学生,络绎不绝的人们自发地来吊唁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一位老人辗转换了几路公交车,为的就是看李学生最后一眼,把自己亲手写的“舍生取义”四个大字送给他,对着李学生的遗体,老人摘下了帽子,深深鞠躬。

  在温州的许多企业外来务工青年带着一笔笔捐款来了,他们在李学生的遗像前献上自己的悼念,也献上自己的敬意。被救男孩瞿琮琮的父母泪流满面:“这份恩情我们会铭记一生。”没被救起的女童彭媛媛的父亲强忍着失去女儿的痛苦,拉着李学生父亲的手说:“学生虽然没有救出我女儿,但我一样感激他。面对第二次更加巨大的危险,他没有放弃最后一丝机会,他是为了我女儿而死的……”

  温州叶康松慈善基金会两位负责人为李敏带来了1万元善款,“我们决定接收李学生的女儿为救助对象,虽然这样做打破了救助范围仅限于浙江见义勇为牺牲者家属这一规定,但我们还是决定这样做。”金有利鞋厂厂长程定华,为了实现李学生让女儿上大学的遗愿,为让李学生九泉之下瞑目安息,决定将李学生的女儿抚养成人。一条募捐热线在温州开通,以救助这位河南打工青年身后的老父和幼女,短短几天募捐超过20万元。

  李学生,这位普通的外来务工青年,以他勤劳勇敢、诚实淳厚、善良的品质,让人们触摸到了一个人崇高的人性之美,成千上万的人在讲述李学生的事迹时,用得最多的词汇是“感动”: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一种树都能耐住干渴,但是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舍生取义,但是你做到了。”

  “从那一刻起,你悄悄地走了,无情的车轮在瞬间将你带走。而你的善良和憨厚,我们会铭记在心,永远难忘。”

  “你是一片绿叶,为何在春天就随风而去!百花为你赞颂,清泉为你祷告,我们为你感动……可爱的人,春天的阳光永远属于你!”

  “我们看到过退缩的人,看到过逃脱的人,看到过一次次的贪生怕死……和平年代需要更多的英雄,从这个意义上,你,李学生,哪里是学生啊,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老师。”……

  从李学生家采访完毕,顺着村里的那条泥泞路往回走,暮霭朦胧中,八年前的李学生背着一个简陋的铺盖卷,卷着贫困和迷茫,从这里走了出去,八年后,他将要踌躇满志地带着富足和自信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虽然,如今这一宏愿成了遗憾,但他却以自己的壮举为家乡赢得了骄傲与自豪。

  春雨还在一个劲儿地下着,那是春天的感动……

  附记:

  李学生牺牲后,共青团温州市委授予李学生“温州市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共青团商丘市委授予李学生“见义勇为青年英雄”称号;中共商丘市委、市政府授予李学生“舍己救人外出务工青年英雄”称号;共青团河南省委追授李学生“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总工会追授李学生“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政府授予李学生“革命烈士”称号;中共河南省委追认李学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温州市水心小学已经接收李敏为该校学生。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