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共同关注》专题 > 正文

央视《共同关注》:一句36年的诺言(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7:08 央视《共同关注》
央视《共同关注》:一句36年的诺言(组图)

节目《一句36年的诺言》截图画面1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共同关注》:一句36年的诺言(组图)

节目《一句36年的诺言》截图画面2


央视《共同关注》:一句36年的诺言(组图)

节目《一句36年的诺言》截图画面3


央视《共同关注》:一句36年的诺言(组图)

节目《一句36年的诺言》截图画面4


    央视《共同关注》播出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讲述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大家知道,前不久,著名画家陈逸飞去世了,他生前的作品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您看,这是陈逸飞先生跟别人合作完成的一幅表现知识青年金训华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作品,陈逸飞的成名作就是这一幅,还曾经上过邮票。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不知道金训华是谁,他和雷锋一样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英雄模范人物,是当时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今天,人们忽然发现,在陈逸飞先生这幅画的背后,竟然还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个故事到今天已经整整延续了36年。

  他叫陈健,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这名当年的上海知青,如今已经在他和金训华当年共同战斗过的黑龙江省的边疆小城逊克县生活了整整36年。上世纪80年代,知青大返城的潮流中,当年和他们一起来到这里的上海知青们都纷纷返回了家乡,但是陈健却留了下来,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兑现一个许下了36年的诺言。

  1969年,那是一个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的年代。这年的5月29日,上海知青陈健和金训华一起来到逊克县双河大队插队,那时他们分别只有19岁和20岁。正当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生活之后的不到3个月,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1969年8月12号,13号,14号,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逊别拉河都涨水了,涨得非常大,我们双河大队全体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在双河(大队)的东面,就是说抗洪抢险,在8月15号下午的时候,三、四点钟,我们姜队长,姜延滨队长,就急急忙忙跑到我们队,就跟贾连长说,就说堆在双河渡口,西面那边方向的战备电柱被洪水要淹没了,说赶紧派几个人去,把它往高处挪一下,当时金训华在贾连长边上,他说就让我们去吧,贾连长说,行,你挑几个人去吧,金训华就说,正好我在金训华边上,金训华就招呼我,陈健,和另外一个上海知青管根诚,咱们去吧,一起去。

  陈健说的逊别拉河就在双河大队旁边,他们当时要去抢救的是堆在河边的150多根电线杆。当他们赶到时,已经有一些电线杆被洪水卷到河里。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这时候他一边脱衣服,一边就说,陈健快跟我下去捞。跑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这么多水,从这一下跳到河里,奔着木头去了,奔着木头去的时候,上流洪峰旋涡下来,一下把金训华卷到里面,当时我在金训华后面跳下去,我看着金训华被卷下去。

  陈健回忆说,他和金训华都会游泳,但是当时的洪水太大了,他们都被卷进了旋涡,在与洪水的搏斗中,他们三起三落。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金训华第三次被洪水卷下去,我第三次也上来了,上来以后,是第三次,这个时候在岸上,有一个民营连长,和当地一个民兵,就看着我们已经被旋涡卷进去,就马上整了一个小船,就去救我们,救我们中间,我第三次上来的时候,我看金训华已经没有影了,正好船到了我跟前,把我救上来了,金训华已经就是被洪水给吞没了。

  就这样,陈健得救了,金训华却不幸牺牲了,这一天是他们开始插队生活的第78天。18天后,一个放牛的孩子在100多公里外的河滩上,发现了金训华的尸体。金训华死后,他的双手依然还保持着上举的姿势。金训华牺牲后,当时《人民日报》等主要媒体发表社论,号召全国青年向金训华学习。金训华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全中国,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金训华牺牲以后,当时都挺悲痛,整个双河大队的知青和贫下中农,都非常悲痛,天天都上河边来看望,盼着有一个奇迹,就是金训华能回来。

  陈健回忆说,当初自己能够浮出水面,最终获救,是金训华在水下托了自己一把,无论是救命之恩,还是战友情谊,他都应该留下来陪着金训华。沉浸在悲痛中的陈健,当时就在自己的心中默默地许下了一个诺言。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18天以后,把他遗体拉回双河大队,在下葬的时候,我在心里自己默默地想,我说金大哥我这一辈子陪着你吧在这儿,我当时,自己也没有公开地说,自己心里许下这个诺言,陪着金训华在这逊克。

  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如今大多已年过半百,那段生活对他们来说一辈子都忘不了,因为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是在那种非常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度过的,所以他们始终怀念当时那种执着的理想和情感。现在已经55岁的陈健就是这样,对当年牺牲的知青战友永远都忘不了,更忘不了的是,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

  四月中旬的黑龙江逊克县依然春寒料峭,刚从外地回来的陈健,再次来到老战友金训华的墓前。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训华大哥,原先清明应该来看你的,我媳妇有病去治病了,清明也没来看你,现在我回来了,过来看看你,啊,大哥。

  金训华的遗体原来葬在双河大队,为了方便人们悼念瞻仰,10年前迁到了位于县城边上的烈士陵园,陈健后来也住在县城,离烈士陵园只有1千多米远。无论是在双河还是在县城,陈健每年总是要到金训华的坟前,扫扫墓,说说心里话。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你牺牲了,我活下来,要没有你,我也不能活到今天,我陈健说话算数的,我一辈子陪着你,等我以后死了,我也陪着你,啊,训华大哥。

  每年的春节、清明节,还有金训华的忌日,无论刮风下雨,陈健总要到金训华的墓前看看。有一年的除夕,小兴安岭大雪封山,交通中断,当时金训华墓还在离县城100多公里远的双河大队,陈健在雪地里长途跋涉整整一天,硬是赶在新年到来之前,在金训华的墓前敬上一杯白酒。

  经常到墓地来看看战友,对陈健来说,是一种情感的需要。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原先我有一个心愿。我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什么心愿?金训华这个墓碑后面都不太好,都坏了,等我经济条件有钱的话,我给他换一个大理石的墓碑,我想这样的,这个地方都碎了,时间一长都粉了,粉了字都看不清了,换一个大理石的这个心愿,现在我这个经济条件实在不行,多少年前我就有这个心愿了。

  在双河大队插队的153名上海知青,现在就只有陈健一个人还留在逊克县,他留在那里的主要原因就是陪伴长眠于地下的战友。陈健的故乡是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偏僻的边陲小城逊克和上海根本没办法比,但就是为了信守一个诺言,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第二故乡。那么这么多年陈健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当年逊克县的双河大队现在已改名叫双河村了,这里是陈健和金训华插队生活的地方。虽然陈健因为工作调动离开村庄多年,但他总是常常回到这块令他难忘的黑土地走走看看。

  陈健这批上海知青刚来插队时就住在这位房东家里,那是一间30几个平方米的土房,知青们都没见过,生活条件与上海比起来相差很多,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浇灭他们建设边疆的热情。作为房东,王延兴见证了陈健和金训华的战友情谊,他对陈健的诺言十分理解。

  王延兴(原知青房东):我想理解陈健为金训华守墓,主要就是什么呢,他当时跟金训华、管根诚三个人一起跳下水去,就是金训华牺牲了,他还活着,他就觉着好象是,金训华就是走在他们前头了,他就好象是金训华牺牲了,他就觉着十分痛苦,他要把这个痛苦埋在他心里头。

  现年72岁的姜延滨当年是双河生产大队大队长,回忆起上海知青们的劳动生活表现,他总是满口称赞,不过对陈健留下来的决心,他曾经也有些怀疑。

  姜延滨(原双河大队大队长):我心想(知青)都回城了你自己在这,那也就是一句空话了,不一定到什么程度,从我内心来讲对他有这么一个印象,不过到最后一看,我一看到最后,人家都走了他也没走,后来县里给他一个(工作)安排,他真就不走了,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我们整个双河村老百姓来讲,都挺佩服他的。

  离开双河村以后,陈健先后在县里的建筑公司当过建筑工人,在林业局的木材加工厂当过门卫,不过这两个单位如今都已倒闭。谈起陈健当年在木材加工厂工作时的状况,厂子里的老职工们交口称赞。

  吕殿刚(原木材加工厂党支部书记):就是为我们这个单位的贫困职工,还有遗属和老弱病残的这个职工家庭,经常到家里去,问寒问暖,尤其是在过年过节期间,或者是帮人家送衣送药,另外帮人家做点家务,劈点柴挑点水。

  吕殿刚还是陈健的入党介绍人,他说,陈健的家庭也比较困难,但还经常为更困难的人捐款,在厂里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党员、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木材加工厂倒闭后,陈健又被分配到林业局的木材检查站当检查员,直到3年前退休。跟陈健共事过的现任站长记忆深刻。

  姜文超(逊克县林业局二连检查站站长):在工作上,他是啥呢,身有重病,腰间盘突出,有的时候腰疼,一宿一宿睡不着觉,在那坐着,我就劝他多休息,他说我是一个党员,我得对得起我的工作。再啥呢,他在检查的时候,他有的时候回家人家给他写的恐吓信,扔到他家门口,他都不怕。

  地处小兴安岭的逊克是林业大县,一些不法人员铤而走险盗伐木材,认真检查过往木材的陈健成了他们的眼中盯,他们给陈健寄去恐吓信威胁没见效果后,又展开了行贿攻势。前些年手机刚刚兴起,就有人给陈健还在上学的儿子送手机,陈健知道后,严厉训斥了儿子,并立即将手机还给人家。事后陈健对妻子和儿子说,咱们全家的一言一行,都要对得起死去的金训华。

  姜文超(逊克县林业局二连检查站站长):他在上班时候,我们有的时间也聊一聊唠一唠,我说你这个上海知青在这儿这么多年了,你不想家吗,不想上海吗,他说上海我也想,也想家,但是啥呢,我准备在这扎根,我是和我的战友金训华,我们一起下乡,他已经葬在黑龙江了,我也在黑龙江也扎根这一辈子,在这好好干。

  除了对亲人的思念,在漫长的岁月中,陈健还要克服艰苦的环境和忍受清贫的生活。儿子刚上大学时的学杂费,还是他瞒着家人去医院献血才凑齐的。

  姜文超(逊克县林业局二连检查站站长):我挺佩服他,他说金训华同志,我的战友,他在提这方面的时候他挺激动,我也挺受感动。有的时候他都掉眼泪,他说我肯定是不能回上海,这一辈子,必须在这,就是我退休我也在这。

  陈健说的他都做到了,在黑龙江省逊克县,他几经工作变动,也经历过妻子离去、父亲逝世的变故,他都不为所动。他说,他已经习惯了逊克的生活环境,再说,现在边疆的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他早已把自己当作这片黑土地上的一员。

  历经磨难的陈健,三年前开始了平静的退休生活,谁料想,最近他又面临着人生一大考验。

  经历过一次不幸的婚姻后,18年前,陈健和酒厂工人晁亚珍结婚,并一起度过了相亲相爱的18年。今年2月,向来体弱多病的晁亚珍到医院看病,竟发现已身患尿毒症。随之而来巨额的医疗费,对退休的陈健和下岗的妻子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一向重情重义的陈健说,他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妻子的病治好。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回来也没办法治,买了一点药,回来就药物治疗吧,现在要透析,透析也没有钱,就等着,没办法了,这是,就这个情况。

  记者:你原来许下诺言,要为金训华守一辈子墓,现在你妻子生这个病,今后你有什么想法,还要继续守下去吗?

  陈健(黑龙江省逊克县退休干部):我给我的战友金训华守墓和我妻子生病,好象也没有什么(关系),生病是生病,在这儿生病,我到哪儿也一样,守墓我还是在这,那我不能,我的诺言不能变,她有病我想办法给她治病,这以后发展的情况这不好说,但是我这个信念我还是在这,我当时说了,我要陪着金训华一辈子。我跟我媳妇我儿子都说了,我说我死了以后没有接受我遗体捐献的,就是把我火化,火化完了以后,把我的骨灰撒到金训华烈士墓的松树林里面,当然我也在陪着金训华了,生生死死地陪着他了。

  相关情况:知青作家肖复兴在《向诺言致敬》中写到:其实,那只是他和金训华一个私人之间的诺言,只是他一个自我良心的约束,他却把它当成和自己的性命一样的重要。他像是一个生死厮守的志士,也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士,隐遁在北大荒那片白桦林中。

  我们应该向陈健致敬,向他恪守36年的诺言致敬。

  节目播出后,有观众打电话询问怎样给陈健捐款,经陈健同意,请寄以下地址:黑龙江省逊克县林业局 陈健收(164400)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