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从台湾友人来信中体味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6:16 时代人物周报

  近日整理旧物,翻出一封信件,信封上标明寄自台湾省宜兰市。信写在巴掌大的一块纸片上,言简意赅:

  李先生:

  西湖匆匆一聚,时隔二月。这期间,我去山东拜孔子,也效法孔子登泰山。近日已经
把感想整理出来,连同《古调今声》寄给你。

  还好,这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陈炳宗上

  恰逢两岸交流的春天,重读这封信,不胜感慨。那是2002年初,我到杭州出差,在即将返回北京的时候,我利用飞机起飞前不到两个小时的空闲,提着行李在西湖边闲逛。正是那个时候,我遇到了这位迄今只谋一面的朋友。他个子不高,40多岁,穿着普通,操一口台湾口音的国语,看得出来,他在寻找一个跟他交谈的人,更确切地说,是想找一个听他倾诉的人。

  闲谈之中,我了解到他叫陈炳宗,出生在台湾,在宜兰的一所中学教语文,此行是利用假期到大陆来游玩,寻访历史古迹。除了教书,他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的诗人,尤其热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出版过一套卡片,每一张上面都印有一首古诗和一首他自己写的新诗,取名《古调今声》。在后来给我的信中,他将自己所做的旧体诗《登泰山》和《子贡植楷——谒孔子墓》连同两套卡片一并寄来。

  要赶飞机,我不得不打断他滔滔不绝的话头跟他告别。他算不得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但绝对是一个好的中国人,我可以真切感觉到他的爱国之心。那次谈话的内容我大多已经回忆不起来了,但有一个细节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他反复使用的一句话是“这次我回到祖国……”

  一个出生在台湾的中年人能够如此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让我感动和意外,这与我此前所了解到的1949年后在台湾出生的一代的整体印象是不同的。他没有在大陆生活和受教育的经历,没有经受与亲人相隔两岸的思念之苦,却能够将这片土地视为故乡,我想这只能归因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崇敬孔子,喜欢李白、杜甫、苏轼,他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他们的后人,故而能在祖先生活过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根。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将国家定义为“想象的共同体”。一个人之所以认同自己与他人同属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生存方式和共同的记忆,如果这些基础被破坏,那么国家统一的前提就不存在了。“台独”分子推动“去中国化”固然可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招的高明和阴毒。对付这一招的方法就是回到传统、弘扬传统,夯实民族认同的基础,而不是破坏这个基础。

  国民党主席连战近日到西安祭奠祖母,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这位68岁的老人在祖母坟前上香、叩首的画面。平时我们看不到类似的报道,偶尔有也是批评某某人借办丧事敛财的,我想应该批评的铺张浪费和趁机收受贿赂,而不该是对先人的缅怀之情。有太多的东西被眉毛胡子一把抓地扫入“封建糟粕”的垃圾桶,但是,正是因为有某些所谓“糟粕”的存在,有对忠、孝、仁义等的认同,我们才是我们,我们才是中国人。 李北方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