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为了一个不变质的结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17:19 中国青年杂志

  他的出现让我感觉到了阳光的味道……

  我的父亲比母亲大好几岁。父亲是从城里下放到城郊农场的知青。说是知青,却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由于某些原因,他被迫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留在了他深恶痛绝的农村。成了大龄青年的他,无可奈何之下,忿忿不平地娶了农村姑娘并且是半文盲的我母亲。他们的婚姻像一个玩笑一样开始了,从我记事起,争吵似乎就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
们似乎是互相排斥的两极,彼此看对方怎么都不顺眼。父亲的脾气很不好,喝点儿酒就容易发作。母亲则喜欢唠叨,父亲听着不耐烦了就开始动手打母亲,然后母亲就在一旁抽泣。这情景仿佛是一幕永远演不倦的戏,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

  初中二年级时,我遇到了他——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我的语文老师。那时我的成绩并不好,只有语文成绩勉强说得过去。我从没有动过继续念下去的念头,所以也就不曾在学习上用过什么心思。父亲每月拿着农场发的300多元工资,而他每月的烟酒钱就几乎把这点儿钱花光了。母亲每天地里、家里几头转,所挣的钱,也仅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像被绳子勒紧了似的,没有一丝空闲,让人透不过气来。从来没有人想起要求我好好学习,我就这样一年年得过且过地混了过去。按照大家的想法,等到我初中毕业先在地里干个几年,然后找个人嫁了,父母也就算是完成了他们对我的全部责任。

  他的出现让一切懵懂状态都结束了,他对我的关心让我意识到其实我还可以继续上高中与大学的,未来很开阔。他不像其他老师完全照着课本讲课。他总是那么神采飞扬带着几分天真地给我们讲他读过的好文章。虽然我们并不是真的懂得这些文章背后的深意,可是大家都喜欢听他念那些温暖的散发着阳光味道的文字。我永远记得他读的那篇《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满怀抱的快乐》:“我们来到世上,是为了看太阳的微笑,是为了嗅青草的清香……我们生活在阳光下,拥有满怀抱的快乐。”这是一种我从未体会过的温柔而恬美的生活意境。那节课上,我独自坐在教室后边的角落里,狠狠地咬着自己的嘴唇,拼命不让自己哭出声来。泪水,却怎么擦也擦不干,一直哗哗地往下掉。我以为没有人会注意到我,所以我放肆、快慰地任自己的泪肆无忌惮地流。

  第二天语文课后,他走到我的课桌前,很温和地对我说:“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当时,我有些不知所措。我不是好学生,但我也不是坏学生,我想不出他为什么找我。到了办公室后,他从抽屉里拿出两本书递给我,很真诚地对我说,这两本书很值得一读,对我的人生会有些帮助,并让我看完后再去换其他的书。那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一天,我从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关爱与重视。当时,我觉得自己整个人轻得要飘起来。

  在这不断的一借一还中,我对他没有了对一般老师的畏惧。慢慢地,我会把自己读书后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写给他看。每次,他都会用红墨水在文章旁边写下工整的批语。遇到我写的有些味道的好句子,他还会在后边画上一个戴着可爱的南瓜帽、系着长领结、穿着大头皮鞋的卡通人。有时,它把手插在裤袋里,带着甜蜜的微笑;有时,它翘着嘴,伸出它大得过头的大拇指。如果遇到我写的伤感的句子,它还会蹲在旁边伤心地落泪。这些似乎成了我与他之间的小秘密,也逐渐成了我好好学习的动力。

  在他的鼓励下,我顺利地度过了高考前紧张的复习阶段

  时光就这样悄悄地过了一年多,我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一个周末,我很平静地把我要考高中的打算告诉了父母。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低头吃饭。父亲喝了点儿酒,借着酒劲儿,他红着脖子对我吼:“你个女娃子读那么多书要干啥子?老子没钱给你读。”父亲的头发似乎根根竖了起来,一脸蛮横的表情。我不知从哪里来的胆子,顿时嚷道:“为啥子?我不想做个妈那样的女人,更不想嫁一个你这样的男人。”父亲立即被我激怒了。他“哗”地一下站起来,顺手抄起他坐的长板凳朝我的头劈来。顿时,血顺着我的额头、我的脸颊、我的脖子,流到我的白衣上,迅速地一层层洇开,像一朵罂粟,浓烈地开在我的胸前。

  我只觉得痛,撕心裂肺的痛。母亲像疯了般拼命和父亲扭打起来,带着一股从没有的勇气和力量,她嘶扯着嗓子哭喊:“你要打死她吗?好,我们一起死了算了……”看着他们,我觉得无比的悲哀。我一个人推开家门走了。那一刻,我绝望地想到了死。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为什么如此卑微而又无可奈何。我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竟走到了校门口。坐在教学楼冰冷的台阶上,我胡思乱想,悲观的情绪流遍了全身。

  他看到了我,什么话也不说,拉着我就跑到诊所为我包扎伤口。我以为我不会哭的,可是,在看到他的那一刻,泪水就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在他的宿舍里,我哭得有些缓不过气来,仿佛要把今生的泪水在那天全都流完。他坐在那儿,很耐心地听我断断续续,不着头绪地哭诉,并不说太多安慰的话。我哭累了,渐渐睡着了。恍惚中,我听到他说:“不用担心,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由我来解决。”

  我在他的帮助下开始了我的高中学习。父亲搬到农场住,只是偶尔回一次家。父亲和母亲见了面也不再说话,家里安静下来。母亲下了很大的决心,在镇上亲戚的帮助下找了个帮人打扫房子的活计。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到初中的学校去看他。其实,从那时起我们才真正成了朋友。以前做他学生时,我始终是怀着一种景仰的心情来崇拜他,喜欢他。无论怎样的亲近,似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门槛阻碍着我们。他是一个颇有点孩子气的人,总是幻想着自己过的不是现在教师的生活。他幻想自己是一个法国贵族的总管或者是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大厨,我每次去时,他都是那么兴致高昂地为我炖鱼或熬鸡汤。事实上,他的厨艺并不像他所设想的那么令人赞叹,经他手做出来的鱼与鸡简直像是经历了一场劫难,全没了形。可是,他还是乐此不疲,我也吃得津津有味。饭后,我们总是在他那台老掉牙的电脑旁,浏览一些五花八门的信息。遇到他看不过眼的新闻事件,他一定要慷慨激昂一番。有时,他还自己一个人在那儿气愤得不行,仿佛自己是其中的主角。遇上天气特别好的时候,我们也出去转,打一会儿羽毛球或乒乓球。

  这种淡而似水却又清澈透明的日子一晃就是一年多。母亲接的活计越来越多,在养活我们母女的同时,还有了些许余钱。我已不再需要他的接济了。可是,我依旧每周都去看他,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偶尔有事去不了的话,心里就怅然若失。

  流言飞语开始不断向我们袭来:这两人是师生恋。我们之间的关系被形容得粗俗不堪。在流言中,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可怜的受害者,而他,是一个居心叵测的男老师。为了避免他受到伤害,我尽可能地少去他那儿了。可他依旧义无反顾地照顾着我。我上高三了,他不时地给我找来些复习资料,时常提一袋水果来看我。在高三的学习中,我总有一种患得患失的迷茫与困惑,一会儿觉得自己信心百倍,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一会儿又觉得自己是盲目的乐观,因为每天都有那么多的练习题让我做到想吐。他总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安慰我,鼓励我。说到激动的时候,他像发表演讲似的说:“人生是什么?是不断地战胜困难!”“重要的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曾经努力过!”这些义正辞严的话语,加上他故作严肃的滑稽表情,总能把我逗笑。

  在他的鼓励下,我顺利地度过了高考前紧张的复习阶段。

  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他用独特的爱心扶了我一把

  高考前夕,父亲竟提着东西来看我,带着些许讨好的笑。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那一瞬间,我从心里原谅了他。高考中,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父亲和母亲第一次那么和气地坐下来商量我上大学的学费问题。虽然他们之间依旧不咸不淡,但家里已不再硝烟弥漫,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把他们慢慢拉近了。这是家里从未有过的和谐的感觉。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是那么迫切、那么欣喜地要把这个好消息第一个告诉他。一路上,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我努力地克制着自己的喜悦,可是,我抑制不住地去想他知道后的美好表情以及我们以后幸福生活的画面。敲他宿舍的门,却是一个女子开的门。然后,他从厨房出来了,一脸的幸福与从容。我把手中的通知书递给他看,淡淡地说:“我考上了。”这个女子问清我是他的学生后,非要留我吃午饭,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架势。

  她做了一条红烧鱼,麻辣鲜亮的汤,细嫩滑口的鱼肉色香味俱全。我想,他终于不必吃自己做的惨不忍睹的红烧鱼了。我看着他很细心地把鱼刺择了再把鱼肉夹给她,心里非常难受。他们看彼此的眼神,仿佛已经地老天荒。

  走时他送我,我带着玩笑的口吻问他:“什么时候给我骗的师母啊?”他笑着说:“半年前家里给介绍的,你学习忙所以就没有告诉你。她人很好,是不是?”

  我微笑着点点头,眼睛却已经湿润了。我没头没脑地问了句:“为什么?”

  他非常严肃认真地看着我,轻轻地说:“最开始,我只是想帮助一个无助的孩子。我不想让最终的结果变质。现在,你考上了大学,这是很完美的结局,不是吗?”

  我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回顾从前,我一直暗暗认为他与我,是有着未来的。虽然,我们从没有讨论过将来,但似乎早已有默契的啊。这是怎么回事?泪水汩汩而出,我哽咽着问:“你喜欢过我的,是吗?”

  他看着天空,抽起了烟,“你理解吗?不能变质的结局!”他再次强调。

  许久,我停止了哭泣问:“你会快乐吗?”

  他很肯定地点了点头。他说他会是个好丈夫,而她,将会是他温柔的妻。

  到了大二上学期时,我收到他寄来的一封信和他们的一张结婚照。他在信上这么写道:“很多时候,原以为心中最完美的形象,经过了岁月和生活的敲打,会变得粗俗不堪。或许,越是亲近的两个人,越是容易伤害到彼此,最易长久存在的,莫过于友情和亲情。你将永远是我的学生、我的好朋友。或许心中偶尔会有一丝遗憾,但这遗憾中不是蕴涵着完美吗?你师母怀孕了,我一下子体会到了为人父的紧张和喜悦,心里也好像有了着落。为人父将是我人生中的下一个责任……你呢,你的学习好吗?”

  读完信,我想他是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定的距离与应负的责任。他尽了责,我也该一如他希望的那样,对自己的学业负责。但是,从情感上说,我依然想念他。

  无论今后我漂泊在哪儿,过着怎样的生活,我都会把他刻在我的心底。没有他,我真的无法想像现在的我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或许,早已如大多数贫寒的农家女儿一般早早地结婚生子,每天为着柴米油盐而绞尽脑汁,然后,在无情的生活中被慢慢磨成一个粗鄙的妇人,安静而又喧闹地过完我的一生。如果没有他的话,我或许早就被迫放弃了学业。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他用独特的爱心扶了我一把!文-小月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