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专题 > 正文

评论:美欧为自身利益寻找借口限制中国纺织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18:03 CCTV《中国财经报道》

  近来中美、中欧之间就纺织品贸易问题摩擦不断。人们不禁要问,欧盟和美国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国的纺织产品。央视《中国财经报道》对此进行了报道。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张冬:今天是6月1号,国际儿童节,首先在这里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过节了,很多小朋友都收到了礼物,我这里有一条男孩的裤子,挺漂亮的吧,这是国内一家纺织厂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本来从今天开始,我国要对这种童装裤加征4倍的出口关税,但是5月30
日,这个加征的关税又被取消了,那么从加征关税到取消加征关税,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5月13号,美国宣布将对产自中国的棉质裤子、棉织衬衫和内衣裤重新实行配额限制,5月17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称,欧盟要对从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并就相关问题和中国方面进行正式磋商。为了缓解纺织品争端,中国5月20日宣布从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在这些产品中,多数产品的税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

  然而面对中国的诚意,欧盟委员会5月27号还是启动了对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的“紧急特保”程序。欧盟要求中国将这两类纺织品出口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否则欧盟将单方面采取设限行动。

  5月30号,就在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为6月1号提高出口关税做准备的时候,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传来消息,从6月1号起,中国对包括亚麻单纱,西服等81种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当天下午三点钟,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一个月来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变局做出了解释。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一再向欧美方面的代表建议,你们要重视这个政策,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政策,这是一个有效力的政策。但遗憾的是,欧美并没有接受这一点,先是美国三种、对四种中国的纺织品设限,然后是欧盟对两种中国的纺织品设限,实际上既然你们已经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数量上的限制,中国政府怎么可能对这些产品再加征出口关税呢?中国政府必须非常公平、公正地对待中国的企业,在要求他们顾全大局的时候,我们也得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待遇。你给我们的企业加上半斤的压力,我就要给它撤掉八两的负担。”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发布会现场对本栏目记者的提问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记者付丹:“针对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我们国家已经自主地采取了加征关税等措施,来提高企业出口的门槛。那么一些企业会受到一些影响,现在企业最担心的是,如果类似的事情再发生,还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措施?”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从今年年初我们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来看,并不是中国政府希望给我们的纺织企业增加什么负担,这点要讲清楚。事实上,因为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国际经贸环境中,中国政府权衡利弊,希望给我们的纺织企业创造一个最好的发展空间,希望我们的纺织品有序出口。至于是不是还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实际上大家要有一个应对的准备,国际经贸就是这样,一浪过了还有一浪,我们需要以平常心来应对这种贸易环境。”

  就在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同时,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他告诉我们,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对于停止征收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表示欢迎和支持。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中国政府征税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姿态,给美欧这些国家和地区来看,就说明我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我们也希望我们的纺织品出口能够合理,能够有序。那么既然你美欧还是一意孤行,那么我没有必要在你设限的同时我还要对我自己的企业限制一下。”

  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王宇接到了一个麻纱产品出口企业代表打来的电话,麻纱企业的代表说他们正在赶往北京的路上,想找王宇帮助反映一下,如果一方面要应对欧盟的特保,一方面又要承担关税的压力,企业真的有点儿吃不消。王宇告诉这位企业代表,国家已经取消了关税方面的调整,让他不用太着急了。

  主持人张冬:出口关税不用加了,可国际市场上的设限压力并没有减轻。就在我国取消关税的政策出台之后,欧盟宣布中国如果不在15天内限制T恤和麻纱的出口数量,欧盟将单方面实施数量限制。这些天,大量纺织品出口企业面对的都是三个字 “怎么办?”,国际市场上的风云变幻,让中国纺织品企业变得非常敏感,有人甚至用遭遇暴风雨来形容他们的处境。

  中国纺织品频频遭遇欧美受限

  马金芳,江苏一家纺织企业的掌舵人,二十年前,她靠着政府贷给的一千元钱,购买了三台缝纫机和另外两个姐妹办起了一个手工作坊式的服装加工厂,经历了20多年风雨后,终于把工厂打造现在的规模,企业生产的西装、夹克、裤子、衬衫等大多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地,成了欧美市场的畅销商品。

  江苏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我们一定是从平常工作当中要注意关注国际工业的形势。提高自己的抗风险的能力,能够驾驭自己企业的命运。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马金芳说,今年以来,她的工厂发生了变化,用遭遇暴风雨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江苏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这次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我觉得企业确实受了很大的冲击。很多的企业加工了一些,利润就全部没有了。”

  让马金芳没有没有想到的是在刚刚享受了133天的自由贸易,就遭到了欧美的“连番轰炸”。美国接连宣布对包括衬衫、裤子在内的7种产品采取“特保”措施。以裤子为例,假如美国调查中国产的裤子出口增长幅度过大,实施特保的话,他们将规定今后裤子出口增长不得超过7。5%,美国海关一旦查出中国裤子出口超过这个增长幅度,将封关,再好的裤子也无法进入美国市场了。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有3万5千家,大约有630万人在这些工厂工作,每出口1.5万美元,就创造1个就业岗位。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这一次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会导致12.6亿美元损失,据此测算,这有可能导致将近10万纺织工人失去工作。目前中国商务部谈判代表团还在和欧盟方面进行磋商。同时就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滥用设限的行为我国准备诉诸世贸组织。

  主持人张冬:欧盟和美国在限制中国纺织品时都提到了一个词“特保”,特保是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中国在当初加入世贸组织签署协议时有这样的规定,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世贸组织的成员时,如果出口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相关国家可以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使用期限是从2001年到2008年年底。大家看,特保的前提是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那么中国纺织品企业是不是给欧美国家造成了这种损害呢?为什么中国纺织品总是“很受伤”呢?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国纺织品?

  何伟文,中国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在美国生活了6年,他对中国纺织品的认识是在美国形成的。

  国际商报国际商务交流中心主任何伟文:“1980年头一次到美国那是短期出国,买衣服全是美国造的或者是日本的韩国的台湾香港的,中国造的几乎没有,所以给孩子买就是很稀奇买国外的衣服。到了1997年,当时在旧金山就看到中国衣服很多了。”

  何伟文说,中国服装在美国价廉物美,这使得美国的纺织行业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美国纺织组织协会总裁乔那森说现在美国每天都有两百名纺织工人失业,他把这怪罪于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太快.

  国际商报国际商务交流中心主任何伟文:“等于是保护他自己国内的夕阳工业,所有的针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的限制行动动力利益集团都是来自这部分,当然他也通过一些议员通过一些政治人物,但这些政治人物他要这部分选票,所以他构成了这方面的势力,所以这样呢,但是你不要看这部分人不多,他政治上还是起一定的影响。”

  那么美国纺织工人失业真的要怪中国吗? 何伟文分析说, 1975年美国纺织服装工人有211万,去年仅剩下52万7千人,减少了四分之三,平均每年要减少6%,主要是因为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根本怪不到中国纺织品出口头上。中国价廉物美的纺织品给美国纺织品流通领域增加了几十万人的就业机会,这个数字并不比40年前美国纺织业黄金时期的就业人数低。说到纺织品出口是不是给欧美国家造成了损害,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也强调,就市场扰乱这个概念而言,至少应该考虑三个因素:第一,短期内是否存在着快速增长;第二,中国的纺织品如果是快速增长的话,它对于欧美市场的价格是不是有明显的影响?第三,在这种情况下,对进口国国内的产业有没有实质性的损害?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第一,你要证明增长,但增长不是唯一的条件,在增长的前提下要证明市场扰乱,市场扰乱还不够,还要证明它是威胁阻碍了贸易的有序发展,要证明中国的产品增长和对于欧美市场受到扰乱的情况有因果关系。而且为此要给中方提供详尽的证明材料,这一切可以说欧美缺项很多,难以证明。我再举个例子,拿价格的变化来说,欧美一些人在这方面有很多说法。最近,欧盟提出对中国的两种产品进行设限,第一是T恤衫,我们有一个数字,2005年1月份,T恤衫每打97欧元,2005年3月份是101欧元,可见欧盟T恤衫的市场价格不降反升,不能证明存在着市场扰乱,而且这是欧盟提供给我们的数据。另外,亚麻纱,据欧方统计,2005年3月进口我们的亚麻纱增长了3%。所以,并不能证明欧盟进口中国的产品在这段时间里价格下降或者影响了当地的市场。”

  中美纺织品贸易战近几天也震动了正在北京的诸位诺贝尔奖大师的神经。

  蒙代尔列举他数月来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从1994年开始增长,但当时中国在纺织品方面并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随着竞争力的逐渐提高,中国纺织品很快占了美国市场的10%-11%。然而,在今年年初,实际上中国纺织品份额在美国市场中下降了,而其他商品份额出现上升。因此,蒙代尔得出结论,今年上半年中国输美纺织品数量激增,实际上是一种恢复性的增长。这种增长应该逐渐为美国厂商所适应。

  “数学家”约翰纳什说:“所谓贸易壁垒,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寻找的借口,只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任何理由都可以成为借口,比如在贸易战中一个国家以疯牛病为由而拒绝另一个国家的合格牛肉进口。”他认为,中国应该与美国和欧盟继续进行磋商,因为,最终会有一个平衡点,可以让大家共同取得“集体的收益”。

  弗农•史密斯谈起中美贸易缓慢从容。在史密斯看来,国外输入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能够有力地促进国内该行业技术改进升级,这一作用就与生产外包带来的结果相同。在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的同时,发达国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发、制定标准以及优化产品结构上。对于中国的纺织品进口,欧美国家的贸易部门正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

  主持人张冬:在中美贸易几十年的历史中,纺织品一直都处在贸易争端的火山口上,从1972年中美建交至今,中美就先后签署了五个纺织品贸易协定,美国多次采取配额限制等措施,阻止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美国。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原本应当开始享受分阶段取消纺织品配额带来的开放市场,但是随着配额的逐渐取消,中美纺织品的贸易争端开始多了起来:

  2002年9月,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就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当年1月1日才取消配额限制的、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手套、胸罩、睡衣和行李箱五种产品重新进行设限;

  同年10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应美国贸易代表的要求,展开了新一轮“332条款”调查,准备针对可能“激增”的纺织品进口采取措施;

  2003年11月17日美国决定对我国针织布、袍服、胸衣三种纺织品出口设限;

  2005年,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但是5月份,美国又在一周之内先后两次宣布对我国主要纺织品实施特殊保护措施。

  主持人张冬:成思危先生曾说过,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大多是价格便宜的商品,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大多是金融服务、软件等高附加值的非实物产品,所以“中国开到美国的船都是满的,开回来时都是空的”,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贸易市场上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限制别人未必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收益.明天美国新任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将来中国访问,将和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讨论纺织品贸易问题。我们将继续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

  本期主编:赵 悦

  本期记者:胡旭萍 寇宇红 付 丹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23:15——23:35 (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09:58(重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