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道:精英为什么焦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17:40 中国财经报道 | ||||||||
《中国财经报道》5月25日播出节目《精英为什么焦虑》,以下为节目内容。 “我每天夜里睡不着觉,到早晨8点还睡不着,你要想很多事情,为什么别人能做,你就不能做? ” “好不容易升到这个职位,你说我怎么放弃?”
“我刚买了车,供了房,不拼命怎么行啊?” “现实太残酷了,竞争和追逐永远都没有尽头……” 主持人张冬:这样的声音,您会不会觉得似曾相识?同样的感慨或者焦虑,是不是也曾经涌上过您的心头呢?在您拼尽全力去开创一番事业,努力赚钱的时候,也许您并没有意识到有一种威胁已经悄悄来到了身边。到底是什么威胁呢?还是请这位教授告诉您—— 丛中,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教授,国内著名的心理医学专家。他告诉记者,每天他的工作都是按小时计算的。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教授丛中:“一般的是30多人次,每个月30多人次,而前一个月已经达到了60多人次,是正在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当中。” 据丛教授介绍,最近,来他们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中,有相当比例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去年7月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心理咨询部,收费标准不低,每小时从500元至1200元。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当中,既有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中高层管理人员,也不乏学者和知名人士,在常人眼中他们代表了成功、财富、名誉、智慧,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是精英,是强者。然而,历尽艰辛换来的光环的背后,却往往隐藏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危机。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教授丛中:“企业运作发展是走在社会前列的,这些高管的人应该说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他的步伐最快的,所以他能走在前列。他承担的风险也大,他心理的压力也会大。” 激烈的竞争、高强度超时间的工作,过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已经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今年4月12日,著名画家陈逸飞去世,终年59岁。陈逸飞的死亡原因上,注明的是消化道出血,而医学专家表示,普通的胃出血并不会致命,真正致命的,是陈逸飞的过渡劳累。 医生:“他就是工作高于一切的,其他什么事情都是好像放在后面。我说你这样下去,肯定身体吃不消的,他说没问题,我感觉很好啊,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像生病一样。他一直这样跟我说的,我从来没有觉得好象我有病。” 相似的悲剧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过,2004年11月7日,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38岁;去年4月8日,全球著名企业——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杨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突然倒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终年54岁。 根据著名调查机构零点公司,对北京415位大公司“白领”人士的健康调查,有61.4%的人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身心健康正受到严重的威胁。而《财富》杂志一项针对我国高级经理人的调查也表明,全国参与调查的1576位高级经理人当中,有70%的被调查者感觉到压力的困扰,这份调查用到了一个心理学的专用名词——心理衰竭,结果显示:27%的高级经理人心理衰竭水平较高。 主持人:看到这些数字真的让人触目惊心,但是更让人担心的是调查中所涉及的这个人群恰恰是咱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的力量,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吗,当然了我们是一个打引号的疾病,探讨这个话题,我们今天请来了三位嘉宾,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临床心理学家史杰教授,我们某报社的记者,前一段时间也是刚刚撰写了相关文章的师欣,还有某IT行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段冬你好,首先欢迎三位嘉宾来到我们的中国财经报道,我们刚才说到了精英症,师欣撰写文章的时候用了这个名字,到底精英症这个名字到底准确不准确,我们请专家来说,我们今天先给大家做几道题目,这个题是史教授提供给我们的,我们像做游戏一样,我们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异常现象出现,一定跟大家说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看自己一周或者近期自己有没有这个问题: 1.你是否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和着急? 2.你是否因为头痛、颈痛、背痛而苦恼? 3.你是否感觉精神容易疲乏无力? 4.你是否觉得心跳很快? 5.你的手是否常常是湿润的? 6.你是否不容易入睡,而且睡的不好? 主持人张冬:这六个问题我想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和我们的嘉宾回答过了,怎么判断请史老师给我们说一下。 史医生:这六个问题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测验,我们只是拿出一小部分来,因为时间关系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这六个问题事实上反应一种焦虑情绪,一般来说超过四个,回答四个以上“是”的人,应该说现在焦虑的情绪比较明显了。 主持人张冬:段冬和师欣是几个? 段冬:我是两个。 师欣:我是三个半。 史医生:应该说是算四个是。 师欣:焦虑的人握下手。 主持人张冬:精英是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了,这种症状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话会不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段冬:美国有这样说法,就是这种压力,所谓的精英症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这个统计可能不很准确,主要反应在工作效率降低,工人怠工等种种方面,在每个企业里面,尤其是快速发展的企业里面,发现很多员工不准时上班,工作效率下降,工作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往往逃避一些工作问题,这些都是导致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因素。 史医生:事实上我想接着段冬的话题,之所以成为精英,这个人肯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苦,才能达到这种状态,作为社会来说,对他的投入会更大一点,比如说受教育的程度,他的回报也会更大一点,但是这种情况下他承担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什么,我必须做得非常好,我才能得到这种回报,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就是说我才能让人认为我是精英,所以承担的压力必然是大的,作为企业来说每一个精英都是企业一笔财富,尤其很多精英是企业付出很多代价比如说培养的代价,包括其他方面培训代价,逐渐成长起来成为精英的,一旦这个精英出了问题企业的损失肯定是显而易见的。 主持人张冬:老师教导我们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经常给自己来点压力,我觉得好像有点梦想有点理想还是挺好的,人无压力轻飘飘嘛。 段冬:我前一段时间到山里去待几天都不想回来了,为什么呢?我们以往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现在有车有房事业稳定收入高这是成功的定义,但是我觉得有时候不一定,真正你胜任工作是一方面,同时要工作愉快你自己才能成功,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师欣:我同意这样的观念,到底什么样的成功,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发现把原来十年二十年做的事情现在压缩到五年就要达到,你必然就要焦虑和痛苦,处于深深的自我纠缠之中。 主持人张冬:刚才段冬说那句话我觉得赞同,现在精英人士全进山了。 师欣:就是隐居一段时间,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了。 主持人张冬:我身边有朋友就是隐居了,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住一年。 师欣:关掉手机短期与外界没有联系。 史医生:这不是一种带有普遍形势的,段冬现在让你出去休闲一下,半个月一个月老总早跟你急了。 段冬:回来以后就身不由己了。 史医生:该你做的事情还是你要做。 段冬:所以现在很多企业为员工创造一种舒适的工作环境,像美国,把总部搬到乡间远离硅谷,搬到 一个环境更好了,现在通讯又这么发达,企业内部采取一个做法,采取弹性工作制,有人工作很晚,他希望早上稍微休息,不一定每天早上八点上班,可以十点上班,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缓工作压力,这都是企业可以采取的工作做法。 主持人张冬:我们说一下社会方面对容易患精英症的精英们有哪些帮助。 段冬:没错,很过国外企业都有员工援助计划,给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很多员工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理和心理状况产生一些问题,企业应该高如一些员工咨询的辅导,帮助员工修整自己工作中和生活状态过程中给予的心理辅导这样保证改善一下心理状况,前一段时间我们有一些部门的员工他对生活和工作都判断觉得说什么都没意思,生活没意思,工作没意思,压力也非常大,经过心理咨询师的辅导,觉得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工作原来还可以这样,就是说他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改变。 师欣:我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都是自己消化,会找找朋友,看看电影就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我个人觉得也没有这种或者是这种社会团队,这跟社会背景有关系,也跟现在这种单位改变,这种单位制度,实际上很多年轻人都在应聘的单位很多单位会忽略这个精神上的东西,到个人就是自我消化自我解决。 史医生:拿我来说我过去五年十年的人生阶段中可能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也可能遇到很多挫折,这时候我的心理状态必然要发生变化的,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刚才师欣也说了,段冬也说了,有时候找朋友聊聊,倾诉一下,我们说这只是一个方法,如果这些还解决不了的话我可能需要专业上的支持,我可能找我的同行谈一谈这个问题,事实上涉及到一个咨询师行业成长的问题,就是咨询师从事这样一个职业的时候,他的身心健康的维护,是直接影响到这个职业的市场发展的。 主持人张冬:时间有限,我们现场讨论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嘉宾。节目最后我想给大家念一段话,这是一位曾经因压力过大而辞职的外企经理说的,他说:“如果不那么急功近利,就该允许一个人花20年、30年的时间去获得成功,而现在给年轻人的却往往只有5年、7年。”确实,如果仅仅用薪水、职位、社会地位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经济都无法真正和谐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成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对我来说,如果成功的标准是希望您每天都能守在电视机前看我主持的《中国财经报道》,那我想我永远都不会成功,因为这时候肯定还有更好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等着您。当然了,如果您现在就在看我们的《中国财经报道》,那我还是要感谢您,至少今天您帮我找到了成功的感觉。 本期主编:李 洋 本期记者:于浩 谢昆 李曼为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15——23:35 (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09:58(重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