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湖南衡阳刮起预算风暴 穷县财政改革省出千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12:08 瞭望东方周刊

  2005年,对湖南省衡阳县信访局局长凌均良来说,接待信访工作比上年轻松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退休教师和乡镇干部这两个群体不再上访了。全县有七八百退休教师,过去每年都要与县长对话。就连一些在职的乡镇干部和教师,也不怕领导穿“小鞋”,跑到中央、省里上访。

  穷县的财政突然“冒富”1300万元

  和其他地方一样,在2001年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退休教师和乡镇干部的基本工资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县级财政配套支付两部分组成,分别占65%、35%。然而,在衡阳县,县财政却长期没有支付应该支付的35%。即使中央财政发放的一部分,也被一些乡镇和学校截流拖欠。一些乡镇干部还被乡政府逼迫私人借款,完成给县财政的财税上交任务。

  教师上访最为突出的台源镇的教育办主任廖洪艳告诉记者,以前教师闹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学校只能贷款给教师发一些工资,银行每年开学的时候来催账,搞得学校很被动。以前由于工资没到位,老师不安心教书,口头禅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有些学校为了发工资而乱收费,学生和家长意见很大。“过去我们的精力主要放在做上访教师的思想工作,县里一打电话就是要求做思想工作,有的上访教师,我都找过十几回。”廖洪艳说。

  “今年县财政配套发的工资到了位,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两块’上访群体一下就稳了。”凌均良对记者说。变化发生在新任县委书记邹文辉年初到任后,县财政为这两块投入了1300万元。乡镇在编行政干部和教师领到了工资卡,县财政通过银行直接将钱打到卡上。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衡阳县10年来县级财政可支配的财力一直徘徊在8000万元左右,每年依靠来自上级的中央转移支付2亿多元,财政之穷在全市、全省有名。为什么现在像变戏法一样,财政突然“冒富”1300万元?

  预算改革倒逼政治生态

  衡阳县的“戏法”,就是严格实行财政预算,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其动作之大,力度之猛,被当地一些干部与百姓称为“预算风暴”。

  《瞭望东方周刊》在调查中深切感受到,衡阳县实施预算改革,断绝了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挥霍浪费腐败的“财路”,倒逼政治生态而激发的积极效应,超过了为保教师和干部工资的初衷。

  第一块是压缩了300多万元“会议费”。去年全县财政支出的会议费是600多万元,今年预算控制在280万元以内。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许祖斌印象最深的是,全县性的大规模会议少了,以前,县人大、政协“两会”要开7-10天,今年4天不到就完了;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也由以前的3-5天压缩到2天结束。

  很多工作性的会都合并在一起。台源镇党委书记彭先吐告诉记者,比如说县委集中召开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办公室工作、政法工作会议,半天开完。如果是在以前,每一个会就要半天。再如基金会清欠、农业生产、森林防火、计划生育等分开的会,现在合在一起半天就结束了。

  开会的程序也大大简化。台源镇镇长李生菊说,往年县里开会,要求提前一天报到,住宿、吃饭,现在9点开会,早晨从乡镇赶过去,散会后当天就赶回乡镇;原来开会领导报告一般有几十页,现在一般只有10多页。

  精简最多的会自然是财税类的会了。以前经常每个月三次,月初开会下计划任务,月中开会加大工作压力,月底结账排名。县委县政府对乡镇任务完成好的,召开现场会,差的开调度会。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负责人一个都少不了。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衡阳县的财政状况并没有通过“开会”抓上去。

  “节省了时间,节约了开支,提高了效率”,这是乡镇主要干部对如今减会的普遍反映。以前每个月他们分别有10天在县里开会,现在只有4天左右。同时,乡镇也顺应减少了各种“落实”会议,干部能够腾出时间扑在工作上。

  第二块是压缩了近200万元“接待费”。去年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接待费达340万元,今年财政预算150万元包干。

  当地官员告诉记者,过去县里公务接待集中的一个宾馆,需要提前预订包厢,还经常订不到位子,现在生意比以前冷清多了,随时可以订到。记者寻访看到,过去每到中午都是爆满的包厢这一层楼,现在只有零星几个开着门。

  县财政局、接待处按照预算,执行了一个比以前低多了的接待标准。以前县里接待客人,上的都是高档酒,最多的是“水井坊”,一般也要400多元一瓶。现在明确规定只能上本地的“神禹酒”。这种酒有两个档次,重要领导来了,上80元的档次,一般40元。

  “我和(县委)接待处主任商量好了,你按照标准,点了菜就走,把手机关掉。”县政府调研员、财政局长蒋荣华对记者说,以前来一个客人,两桌人陪,有时接待还要发烟、毛巾、水果、礼品,“吃公家真是不心痛”。

  当地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前不久,一位副省长到衡阳县来调查。这位副省长曾经与县委书记邹文辉共事过,很熟悉,上的就是“神禹酒”,没有点海鲜。“县委书记这样带头,其他县领导就不好攀比,比以前低多了的接待标准就能够执行下去。”

  报表显示,今年一季度,“四大家”接待经费是38万元左右,超过了每季度的平均预算。财政局的官员分析,因为中间有春节、清明节在里面,接待人多一些,预计全年150万元包干的目标能够实现。

  第三块是杜绝领导预算外批条,减少财政支出800万元。据介绍,节省的这笔资金当中,其中约有300万元以前要花在县委、政府大院。惟一留存的一笔预算外资金是县长基金,数额很小,用于应对可能的天灾人祸机动所需。

  县教育局副局长胡标翰分管经费,以前每周要到财政局跑三次以上,找局长、科长还有管教育的副县长要钱,每次去基本都要排队,因为各单位的主管副职都在排队等要钱。“今年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讲了,不批一张条子。现在除正常工作外,我基本不需要去财政局了。”胡标翰说,原来财政局长很难找,尤其是月底(入账)和月初(拨款)时,刚得到信息,他在财政局,于是去找,结果又躲起来,而今年基本上能够找到。

  在常人看来,县财政局长蒋荣华是个“财神爷”,但他的苦恼也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以前领导批条多,不是每个都能落实,很多单位有意见,现在取消批条,对我也是一个解脱。”

  以前县领导的预算外批条,到蒋荣华手中的多如雪片,森林防火、检查验收、达标升级、天灾人祸等,每天都有领导批的条子送到财政局。县委开常委会、县政府开常务会议,部门一叫苦,就要财政局给钱。到了月底、年底,领导批条多的时候他就只好躲起来。

  2004年全县预算外批条高达4000万元,其中包括今年砍掉的县级财政预算800万元,也包括上面的转移支付,后者显然是大头。今年衡阳县的财政预算中,没有预算外资金这个科目。

  “领导批很多条子,也是没办法,到我这里,我不会随便批落实,因为要保工资发放。我可能会给一半,或者表示一下。曾经有一些朋友劝过我,随便哪个领导批,你不要得罪人,都把钱发了,工资发不出,你最后把条子拿出来。这不行,工资发不出,最后还要找我的责任!”蒋荣华说。

  在砍掉预算外“批条”同时,县财政对每个单位的人头经费和办公经费都按标准预算并发放到位。

  县财政的预算压力,传递到了各个财政拨款单位。教育是拨款最多的一个系统,胡标翰说:“现在办任何事情,全年先拿好预算。不像以前,今天这个部门搞活动,明天那个部门搞活动,局务会就批条给钱。”

  一些干部反映,以前县财政的钱是“用了再算”,现在是“算了再用”,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后,捆住了一些单位大手大脚公款消费。财政局已经拿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草案,准备将有罚款、收费权的单位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改革是利益之间的调节

  “预算风暴”让衡阳县普通公职人员感受到了希望。

  在台源镇中学,当了28年教师的汤春云告诉记者,他的工资拖欠了三四年,去年还领842元/月,今年补到1060元,且由县财政统一发到银行卡上。

  台源镇镇政府干部胡兴良告诉记者,当了14年的乡镇干部,3年拖欠工资2万元,由于生活没有保障,很早就有离开镇政府的想法,“今年工资发到位了,说明县委、政府对乡镇干部还是重视了。”

  一些清闲的部门,过去财政该给的办公经费都没有,现在不需靠讨靠要。

  改革是利益之间的调节,财政支出的调整体现得更为直接。衡阳县的“预算风暴”,在财力一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更是一种“零和博弈”。给乡镇干部和教师带来补发工资的利益同时,必然要削减一些官僚和机关的既得利益。

  记者接触到的衡阳县一些干部群众,担心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接待缺钱,利用领导的权力和部门的地位转嫁给县直科局单位。有的同志还反映,一些合理的必要开支,由于没有列入预算,工作开展遇到一些麻烦。

  改革自然是一个渐进、艰巨的过程,但衡阳县的“预算风暴”却能在短时期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出乎很多人的预想。很多干部心态的变化,都与台源镇镇长李生菊的经历类似。

  “县委书记邹文辉在几次会议上讲,衡阳县发展一段时间,由于经济落后,财政增量难以增加,主要靠节约时,我们不敢相信会压缩这么多钱来保工资,现在有这些节约支出的手段,我们充分相信。”

  “预算风暴”推行之时,衡阳县已经作为衡阳全市惟一试点县,成立了农村税费改革综合配套办公室(当地简称“改革办”),正在为县乡两级精简机构与人员做前期的调研与方案准备工作。招商引资的任务也量化到了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身上,衡阳县没有大项目、工商税源衰竭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变。

  一个落后地方的变化是这么的难,希望到来却又是这么容易。

  上世纪90年代,衡阳县多次因农民负担问题发生农村群体性事件,尽管处分了很多干部,但是难以遏制。最近5年来,显性的冲突淡化了,但是官员队伍臃肿、普通干部教师生活艰难,以及农村事业难以享受公共财政支持的窘迫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衡阳县一位官员由于了解很多沉疴,向来对本县发展持悲观论调,然而,现在他的观点却变了。“‘预算风暴’带来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