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医疗体制改革专题 > 正文

医疗改革要遵循“穷人的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6:19 人民网-华南新闻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在前不久举行的医院与医药企业峰会上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正在参加民营医院管理年会的许多代表都认为,这是卫生部首次站出来否认医改要走“市场化道路”。

  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道路,其中的利弊得失,似乎是难以定论。如今卫生部官员否认“市场化道路”,想必还会引发诸多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正在进行的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至少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差。近年来医疗费用持续的畸形增长,已远远超过群众收入增长的水平,让许多人看不起病,更有许多人因病致贫。

  据报道,过去10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利用率明显下降,居民自我医疗的比例逐年增加:2003年,31%的农村居民和47%的城市居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到药店购药自我医疗。如果能够轻松地负担医疗费用,谁会无奈地“有病自己医”呢?没有医生指导的擅自用药,潜藏很大的危险性。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应该说,医疗体制改革同样应遵循“穷人的经济学”———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在财富的占有上,据统计,我国20%的人拥有80%以上的银行存款,由此可以看出,贫穷或者说不太富有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政府应该保证这些人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政府进行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不是只让有钱人病有所医,所以就应该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而不是只顾效率而不顾公平。为了保证公众接受良好的医疗服务,政府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广大公众看得起病,也有责任为贫困人群设立平民医院,以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

  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但企业化经营;还有的就是两者兼而有之: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院。但不论采取哪一种模式,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缺乏监管的市场化,其最终结果是,医疗费用疯涨,许多老百姓看不起病。

  我们也看到,许多地方推行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弥补政府在医疗投入上的严重不足,减轻政府的包袱。政府在政策上允许医院“以药补医”,拉动药品价格的野蛮攀升,是因为财政拨款实在有限,难以保障为数众多的公立医院的支出。倘若医疗体制改革不再完全走市场化道路,政府如何保障在公共医疗事业上的投入,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在市场经济下,出现不公是一种必然,单纯靠市场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进行“自然稀释”的。这就需要政府运用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来保证贫困人群的基本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如果一味地推行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而没有其他的相关配套措施,是很难保障公平的。

  医疗服务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并不都是“市场化”的错,相反,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医疗资源配置会大大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但无论如何,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医疗保障上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因为医院不仅是一个市场单位,也是一个公益单位。

  《华南新闻》 (2005年06月22日 第二版)

  相关专题:聚焦医疗体制改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