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郑和的宝船有多大 宝船揭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1:24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程海涛

  郑和的宝船有多大?文献记载是44丈4尺,宽18丈,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138米长,56米宽。

  其中以1999年版的《图说中国古代科技》所举数字最为具体,该书据明代尺量测算单
位1尺相当于今天0.31 7米折算,得出郑和宝船总长度为140.74米,宽57米,总排水量在2万吨以上。

  原南京博物馆研究员罗宗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50年代后期,南京龙江宝船厂发掘出一根长11.7米的舵杆 ,据此测算出船的长度应该在40丈左右。它很可能是见证当年郑和宝船体积的物证之一。”

  随着时光的倒转,让我们拨开历史尘封,从现今的各种调查与发现中,试着去解开宝船制造的谜团……

  郑和造船“工厂”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曾根据44.4×18丈尺寸复原制作成9桅12帆的福船(尖底)模型,作为当时郑和宝船的标 准船型和尺寸。

  而有专家认为,依据南京静海寺残碑拓片所记,结合明永乐十八年《天妃经》卷首郑和船队插图等材料考证。郑和宝 船可复原为长19丈、宽4.4丈、排水量约1100吨的船舶。还有专家认为,这仅是中小型宝船,大型宝船应仍维持原有 尺寸。从宝船厂现存船坞的大小推算,要造大型宝船是完全可能的,大型宝船应是郑和的帅船。

  为了解开谜团,罗宗真1984年亲自到龙江造船厂进行过调查。他发现遗址地层未被破坏,所留下的造船船坞,尚 有六个完整地保留着。

  这些船坞中充满圹水,为农民养鱼和种藕之用。它们呈东西向的长条形,平均长约500米,宽约30米,各“圹” (船坞)之间相隔30-50米。六个“作圹”沿宝船厂遗址西缘,紧靠长江,自北而南,一字排开,十分规整。

  根据现场遗址,罗宗真推测,当初建厂时先设计一条东西横向的中轴线大道,与“作圹”平行。这条大道宽约100 米,将六个“作圹”分成南北两区,上面建造有房基(应是船厂办事、居住、储存物品用房)。他还发现一座现仅存房基和庙 基的天妃庙。深入的调查让罗宗真确信,这里就是郑和当年造船之地。而从前零散出土的文物就是农民在各“作圹”深1.5 米—3米处的淤土中发现后取出的。

  19年后的2003年,罗宗真终于等到了再次深入研究的机会。原来,伴随着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原来宝船 厂800亩地的范围,已缩小到仅余1/3,约200亩的空地。原来的六个船坞,只剩下第五和第六两个“作圹”。

  2003年,南京市鼓楼区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决定在宝船厂遗址内兴建“宝船遗址公园”。南京市博物 馆考古队对遗址内的“六作圹”先期进行考古发掘。罗宗真等一些学者去现场仔细查勘了发掘现场和鉴定了出土文物,虽然当 时发掘工作只进行了大半,但有不少重要发现还是让专家兴奋不已。

  其中“六作圹”上口东西长410米,南北宽40米,底部宽20米,深度为6米,规模十分宏大。在清淤和排水过 程中,露出的遗迹和出土文物表明,当时的造船程序是先在坞底打下横、直成排的木桩,然后在密集的木桩上铺上芦席,盖上 木板或木桩,以此支撑船体“龙骨”,最后建造船体本身。这些造船的遗物、遗址保存相当完整。

  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两件巨型舵杆木,其中一件尚附有舵叶,它们和1957年在此“作圹”内发现、现保存在北京 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舵杆直径、长度完全相同。这就可以更为精确地测算船只的大小尺度,并为弄清舵杆和舵叶的安装和使用方 法提供了条件。

  出土文物中还有许多长短、大小不一的船板、木桩,有的上面刻写了文字和编号。还有铁锚、缆绳(棕绳)等船舶构 件,以及铁钉、油泥、钻、锯、刀、齐等造船工具。

  除此之外,在“作圹”的淤土中发现许多瓷碗、盆、钵和陶罐等生活用具,经鉴定全是明代的器物,没有混杂其他时 代遗物。这说明宝船长遗址船坞的内涵单纯、完全是明代造船厂。

  罗宗真在对这次考古获得的珍贵的实物资料分析后认为,龙江宝船厂是我国目前发现和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国古代造船 厂。为了下西洋的需要,南京宝船厂在当时是明代最大的造船厂,也是郑和下西洋最大的造船和出海基地。

  宝船引出众多质疑

  罗宗真在调查中发现,宝船厂所有船坞的排列位置和设计,是非常科学的。宝船在用人工开挖的长方形船坞中建成后 ,船首和船尾成东西向排列,可以在船坞西侧紧靠长江的堤坝上,将人工水闸打开,引江水进入船坞,浮起宝船,即可进入长 江航行出海。现在还可以看到船厂内船坞的水位低于船闸外长江水位的痕迹。

  为了确保结论的正确性,罗宗真从遗址上排列的木桩、覆盖的芦席和遗留的造船构件、造船工具,复原出当时的造船 工序、方法和操作手段,进一步研究这些远洋宝船的建造技术。他认为,这些船坞的大小和造船结构,与当时宝船的大小和船 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为了解宝船大小尺寸和船型,提供了可靠的测算依据。

  但罗宗真的结论遭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用这么多木料造这么大的一条船,在 现代都不可能,更不要说古代了。

  郑明,原海军装备部部长,退役后一直致力于郑和下西洋研究,现为北京市郑和研究会理事。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时称:根据文献记载,当时郑和宝船的载重量是两千料,如果按照当时的质量单位测算,它的长度远远达不到44丈。

  虽然郑和宝船的长度现在已无法考证,但在目前仍认为郑和下西洋舟师中44丈特大号宝船存在的前提下,二千料海 船(即船长约61.2米,宽13米)剖析为中小号宝船是可以取得共识的。也就是说,二千料海船是当时郑和船队的主要海 船。

  而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郑和航海研究专家朱鉴秋认为:“明代各种文献中 记载的当时尺度大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当时各地度量衡不统一造成的。”

  他说:“明代南京《龙江船厂志》中就曾有官家算料和民间算料不同而需要换算的记载。而这些差别,让现在的学者 在换算宝船尺度时也千差万别。但现在大多数专家承认的尺度,是按照福建出土的一把雕花漆木尺的长度换算的,换算的比例 是1明尺=28.3厘米。”

  本来盛极一时的远航为何变得无据可考?文献材料不足,为破解历史之谜带来了很大难度。

  “魏家琴记”解长度之谜

  “从当年龙江造船厂的遗址以及出土的文物来测算,我认为宝船应该在40丈左右,关于其他专家按照载重量200 0料测算出的结果,也可能是正确的。但问题是载重量2000料的宝船就是当时郑和船队中最大的吗?这个并不一定!”罗 宗真认为。

  郑宽涛在接受采访时说:“宝船长44丈4尺已经是定论,去年在龙江造船厂发现了一把尺子,就是当年船厂造船时 用来测量船的体积的。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宝船的的确确是44丈4尺,也就是138米。”郑宽涛认为,2000料的船 型当时是主要的船型,但它并不是最大的,因为在宋代时就已经有5000料的海船出现。

  2004年,考古专家在南京龙江造船厂出土了一把古代工匠用来标注自己所生产商品的木尺——“魏家琴记”。而 “魏家琴记”的出土,也解开了近些年来宝船体积之谜。发现这根木尺,证明了明代当年造船实用尺为一尺等于现在的31. 3厘米,那么根据这个尺寸,可以换算出44丈约等于138米。

  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席龙飞也坚持“郑和宝船万吨巨轮”的说法。他语出惊人地认为 :郑和宝船比哥伦布旗舰大100倍。据席龙飞考证,郑和宝船长超过了100米,排水量超过万吨,是当时世界上第一艘万 吨巨轮。

  而87年后才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哥伦布船队,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只有100吨,吨位只有郑和 宝船的百分之一。

  一支浩荡的船队

  罗宗真介绍说,明万历25年,一个叫罗懋登的人写了一部通俗小说叫《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在书中,罗 懋登对郑和下西洋的舰队编队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罗懋登将郑和船队说成是拥有上千艘各种战舰的舰队,显然有些夸大, 这本书也因此长期没有得到学者的重视。

  直到上世纪末,山东大学的张维华先生根据书中描述将舰队布局图画了出来,纸上呈现出的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飞燕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张“飞燕阵图”和明末民族英雄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所画的一张水军阵的图式几乎完全一致。因此 推论,郑和舰队虽然不在了,但他们在海上布阵航行的实战经验却为明代水军传承下来。

  8层高的巨舰

  据罗懋登描述,位于这个“飞燕阵”中间的是一种异常庞大的舰艇,它“长44丈4尺,宽18丈”。它就是郑和舰 队的中枢——大号宝船。那这条庞然大物各部分的功能是如何划分的呢?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主任,厦门集美大学教授陈延 杭先生参考了明代天启年间传教士、意大利人艾儒略撰写的《职方外记》等史料后,试图破解这个谜。

  大号宝船共分8层。为了保证船行平稳,最底下的一层全部放置砂石,俗称压仓。陈教授估算这样一条大号宝船光压 仓砂石就要用505吨。上面的2、3两层是两个长80米、宽36米、高2米的大型货舱,是载货和食物用的。这两层船舱 是整个航行的“补给中枢”。

  第4层是顶到甲板的一层,这层沿船舷两侧设有20个炮位。中间3280平方米的空间是船上826名士兵和下级 官员住的地方,每人的空间可以达到4平方米。再上面就是甲板了。甲板上的活动空间被分为前后两部分,船头有前舱1层, 主要是船上108名水手生活工作的地方。

  而整个舰队的“大脑”则在宝船船尾的舵楼上。这个舵楼共有四层,一楼是舵工的操作间和医官的医务室;二楼叫官 厅,是郑和等中高级官员和各国使节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三楼是一个神堂,用来供奉妈祖诸神,并有4个阴阳官专门管理。舵 楼最上面则是指挥、气象观测、信号联络等场地。在前后楼之间的甲板上除了火炮、操帆绞盘外还特地留出了2个篮球场大小 的空间,专门供习操活动之用。

  罗懋登在《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将舰队按照用途分为宝船、粮船、水船、马船、坐船与战船等几种战舰。 但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下关静海寺发现的郑和残碑,则按照船的大小将之分为:宝船、2000料船、1500料船、8橹船 等几种。

  目前,学者们只是简单知道粮船、水船、马船、坐船与战船的基本用途:马船是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粮船主 要用于运输船队所需要的粮食以及后勤供应物品;坐船又叫“战坐船”,也是大型战船;战船是担任护航的专用船舶;水船专 门用来储存、运输淡水。

  由于郑和率领的是一只“特混舰队”。因此除了大号宝船外,还有其他许多型号的舰只。但是由于史料记载时分类角 度不同,因此这些船的谜团尚未全部解开。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