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燕赵都市报:是什么助长新闻无痛感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1:28 燕赵都市报

  作者:严辉文

  6月26日,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胡姓民工,不慎从脚手架跌落,被钢筋穿透了身体,钢筋从其颈右侧插入,从背部左后肩胛下侧穿出,被送往医院抢救。热线记者迅速赶赴现场,在详细的文字叙述之外,照例将血淋淋又粗又锈的钢筋穿胸镜头搬上了报纸头版……(6月27日《武汉晚报》)

  我的心照例又被这样一则图文并茂的新闻刺痛。在这种新闻展示中,我们看不到对于痛苦应有的怜悯,体会不到人群中与生俱来物伤其类的疼痛感。可以想见,当受伤的民工被拍照、接受采访时,钢筋依然穿胸、血迹兀自鲜红、尚处于一种生命垂危的状态,将被展览的命运他无力拒绝;这样的照片被搬上媒体,他的家属和亲人看到之后会是什么感受?媒体又有什么理由忽视他们的感受?

  新闻为了追求视觉冲击,无视对读者的痛觉刺激,笔者以为它的盛行似乎已经有些时日了。我们在报纸上见到了有卖淫嫌疑的衣衫不整的妇女,见到了误入歧途吸毒的少男少女,见到了受伤后血流满面被抓的小偷,毫无遮拦地见到了许多不该见到的也有生命和尊严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除了是新闻中的人物,具有新闻的价值之外,我们看不到他们还拥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不被展览示众的权利。

  笔者因为工作关系,经常与一些媒体打交道,自认为对于一些媒体的运作方式也有所了解。应该说正是媒体自身的利益诉求驱使着这些痛楚新闻不断出笼。他们将那些人类自身的伤痛,比如家庭伤害、疾病、天灾人祸等都纳入热线新闻的范畴,并经常在报纸上公布线索提供者的奖金若干,招募线人,无异是在鼓励一些人打探和出售他人的伤痛。而对于记者用末位淘汰考核并辅之以计件工资奖励的办法,也使他们在增加新闻产量的同时应有的社会疼痛感却渐至麻木。

  其实这些问题不是不好解决,比如只要在图片中对于一些伤痛新闻的主角进行必要的屏蔽处理,在文字中对于他们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我看不仅不影响报纸的市场和生命力,反而能促使报纸新闻质量和品位的提升。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