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稀释”的牛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7:02 外滩画报 | |||||||||
原奶中有88%的含量是水,如果加工不当,剩下的12%的营养再打折扣,营养价值就会变得很低。由于奶源的限 制,以及成本的考虑,国内一些企业所采用的消毒加工办法已经损害了鲜奶的营养。 李叶飞/报道
入梅后的第三天,上海宝山牧场。 一个四十开外的中年男子睡在仓库前的民房里,身上穿着泛黄的白大褂。这间十几平米的房间里,一股带着牛粪味的 风从窗户灌入。 这个人叫陈小章,是宝山牧场四个奶牛老板之一。 可能是因为最近光明牛奶的事情,陈小章显得有点紧张,听到有记者进来,陈马上从躺椅上起来。在满屋子难闻的臭 味里,陈小章无可奈何地说:“香的东西早就拉到城里去了,留下的全是臭的。 一头牛赚1500 同“选好牛、出好奶”的广告不同,作为光明乳业奶源之一的宝山牧场风光并不秀丽:几排仓库样的旧房子,奶牛半 躺半站地圈养在牛棚里。 陈小章的奶场本在长兴岛,因为交通不便,1997年,陈便把奶场搬到了宝山牧场,现在陈共养了近200头牛, 他隔壁的三户邻居也各养了200头牛。 陈小章这里产的所有牛奶都供应给光明乳业,单价是每吨2200元。 “这个价格几年来就没有发生过变化。”陈说。他的奶牛现在一天能产奶24公斤多,这在上海也是一个比较高的数 字。一般一头奶牛一年的产奶期是305天,陈的奶牛年产在7.5吨上下,价格在16500元。 一头牛每天吃的饲料费用大概需要30元左右,每年需要11000元。另外陈还雇佣了10个员工要付工资,摊上 每头牛的医疗费用,以及每年20%的淘汰率。还有每年要交付8万元租费给宝山奶业管理站。 “我这里每头牛一年能带给我的利润差不多1000到1500元。”这样粗略算下来,近200头牛,每年可以给 陈小章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入,“比你们城里白领的收入估计高一点,但我们没有双休日,这活还又累又臭。” 陈小章告诉记者,现在的利润越来越低,奶价没有提高,但饲料价格在2003年开始却大涨,外面市场上牛奶市场 的发展很快,但养牛的却没有多少发展。 24万吨产量和48万吨需求 陈小章的奶场并没有因为牛奶市场的发展而获得多大的重视。因为修路,很快宝山奶场将不存在,陈小章将再次搬迁 。 “那8万的房租,几乎是宝山当地政府能从奶场得到的惟一好处。”陈说,“我们又不缴纳多少税,所以奶场在当地 并不受欢迎。” 按照上海的规划,上海的奶牛基地将来主要集中在崇明岛、南汇和浦东。陈原本打算把自己的奶场搬到崇明岛。 “现在看来搬不过去了,听说市里规划可能要搬到江浙附近合适的地方去”。陈小章跟另外三户已决定把奶场迁到山 东曹县,为当地一家叫营香乳业的企业供奶。 “虽然山东的牛奶价格低了点,但其他成本也明显低得更多,饲料房租都低下不少,计算下来还是比在这里更合算。 ”陈小章说。现在宝山区共有的4000多头奶牛,大部分将外迁。按照上海奶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上海目前有60000头 奶牛,这个数字跟20年前比,没发生过变化,但牛奶市场在这20年里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很多地方甚至还有杀牛和倒奶的现象。”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告诉记者,“但事实上上海这6000 0头奶牛产的牛奶根本无法满足上海的鲜奶市场。”上海每年的原奶产量在24万吨,但每年鲜奶的消费量却在48万吨以上 。 虽然有蒙牛、伊利等外地品牌进入上海市场,但是由于距离原因,他们很难提供鲜奶。记者在家乐福、易初莲花调查 发现,上海市场的鲜奶基本上由光明、三元全佳、均瑶等几个品牌把持。 顾佳升告诉记者,由于上海土地价格较高,浦东的奶牛基地也会外迁。这些基地将外移到土地较为便宜的江、浙等地 ,“但鲜奶的供应半径一般在300公里左右,远了就做不了真正的鲜奶。”顾佳升说,在欧洲,大城市周边仍然有不少奶场 ,为城市供应鲜奶。 但在中国,因为允许拿奶粉还原鲜奶,所以就算没有原奶供应,照样可以有鲜奶上市。这也正是为什么牛奶市场飞速 发展,但原奶价格几年不变,甚至奶牛基地还在缩小的原因之一。 “媒体上不是报了么,市场上至少20%的鲜奶是用奶粉还原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新西兰奶粉代理商。”陈小 章说。 卖奶的不如配种的 陈小章觉得很无奈,叹道:“钱都被光明赚去了。”在陈小章看来,牛奶行业中,大部分的利润都在加工企业那一头 ,另外他们的势力还伸入到奶源的前端。 陈指了指墙上的一张海报,那是一张关于公牛的大图片,海报底下写的是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陈小章他们 这里牛的配种用的都是这家公司的公牛冷冻精液。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是一家销售公牛冷冻精液的公司,去年它的冷冻精液的销售总额就达到了483万元。 因为是从美国、加拿大等奶牛育种发达的地方引进遗传优秀的活牛、胚胎和冻精,大大丰富了上海公牛的血缘。目前 上海养牛户基本都从光明荷斯坦购入配种精液,以改良奶牛,提高奶产量和质量。 陈小章奶场的奶牛现在7500公斤的单头年产量,已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3500公斤。 目前中国这样的良种及改良奶牛比重仅有60%,但在发达国家,良种奶牛的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 陈小章的奶牛已经纳入了上海“公牛后裔测定体系”,由于公牛本身不能产奶,因此需要通过他们的“女儿”的生产 性能,如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等指标,来测定其遗传基因的优劣。 鉴定一头公牛所需要的“女儿”数量至少要80头,目前上海及江苏浙江地区已有2万头牛被纳入了该体系,研究人 员根据后裔的育种成绩,对种公牛进行排名,只有排名最靠前的10%的种公牛才能被留选并推广,其余的被强制淘汰。 在光明荷斯坦,有一头“头号公牛”,其一年的冻精销售总额达到了219万元,基本占了光明荷斯坦一年冻精销售 额的一半。 “只有好牛才能出好奶,这是全球奶业的共识。”顾佳升说,“虽然上海奶牛的质量从全国来讲已经不错,但跟国际 上比较还是相差太远。” 顾佳升在2003年去过一次新西兰考察奶业,对象是新西兰最大的一家奶业公司叫Fonterra集团,这家公 司的股东是分布在全新西兰的1.3万户养牛户,占全新西兰全部奶农的94%,是一个全国性的合作社,股东们不仅为加工 企业提供奶源收取奶款,还理所当然地分享加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赚得的利润,因为他们才是企业的主人,加工企业的总经 理及职工都不过是为他们打工的雇员。 这样的情况下,才有了新西兰的好牛,并有了新西兰好奶。这一点上,蒙牛、伊利已经开始在做,蒙牛扶持发展了养 牛户2.6万户,通过与供奶户签订订单的方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伊利还建设养殖基地,把奶场迁进来。 “我们牛奶市场的最大问题其实在奶源上,只有优质的生乳才能加工出优质的乳品。”顾说,“关键是乳品加工企业 和牛乳生产者之间的利益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合理调整。” 3万和50万细菌含量的差距 每天早上四点钟,陈小章和他雇的几个年轻人就要起床,挤奶是每天的大事,8小时一次。虽然挤奶已经机械化,但 近200头牛挤下来,还是很累。 挤下来的奶需要保存在冷藏室,温度控制在4度。“这都是严格要求的。”陈小章说。 “平均来算,光明每24小时会来一趟保温车取一次奶,同时再装走三个小瓶的奶用来检验。”陈告诉记者,光明装 这三小瓶奶,一瓶是用来查细菌含量,一瓶查蛋白质、脂肪和冰点,看你有没有掺水,还有一瓶查抗生素。 按照光明的标准,如果每毫升细菌含量在5万以下,每公斤奖励8分钱,5万到10万的,奖励4分钱,在10万到 40万之间按照标准付钱,超过40万要扣钱。这是光明对奶源进行质量控制的一个方法。 陈小章奶场的奶的细菌含量现在基本都能控制在40万以下,“但想要拿到奖励很难,细菌量达到10万以下可能性 很小”。对陈来说,要把细菌量控制到10万以下所花的力气太大了,但奖励的力度又不够大。 事实上,中国的国家标准是50万细菌,光明的要求已经算比国标高出很多。 “在欧洲,鲜奶的细菌含量一般要求在每毫升5万以下,丹麦99%的生奶细菌含量在3万以下,已经达到了巴氏杀 菌奶的细菌量标准。”顾佳升告诉记者,欧洲用巴氏杀菌法加工鲜奶,加工温度只需要达到72度,保留了大部分牛奶的营养 ,在中国,很多企业为了使巴氏杀菌乳的货架寿命跟国外一样能达到7—10天,生产玻瓶装或者塑袋装时,把温度提高了1 0余度,达到了85—88度,而屋顶纸装的,温度达到了102度甚至更高。 这样的后果是营养遭到破坏,牛奶的口感完全变样。 “我们只有细菌考核,缺乏营养考核。”顾佳升对这点很不满,“喝牛奶本身喝的就是营养,营养都没了,那不就等 于喝水吗。”顾告诉记者,原奶中本来就有88%的含量是水,如果加工不当,剩下的12%的营养再打折扣,营养价值就很 低了。 在顾佳升看来,上海本地的奶牛质量在国内已经算不错了,生奶基本上都能达到低于50万菌的国家标准要求,“在 别的一些地方,上百万的都很多”。 “就上海地区来说,大约有40%的生奶目前就能用于标准的巴氏杀菌工艺,但需要将他们分开来单独运输、储藏和 加工。”顾佳升说。 牛奶的错位 虽然市面上,各种包装的奶大行其道,但陈小章不相信市场上的牛奶,他都是直接拿奶场的牛奶,自己煮来喝。 陈小章的牛奶喝法很原始。在欧洲上千年的喝奶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喝的。因为生鲜奶对外来微生物的抑制 作用一般能有两个小时。 但是,从牛奶还没有挤出来开始,污染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有可能遭到健康带菌牛体或病牛自身的感染,也可能在 挤奶和收集以及运输过程中被各种微生物所污染。 巴氏杀菌法的出现,解决了牛奶杀菌的问题,同时又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但巴氏奶要求在摄氏10度以下0度以上的 环境中保存,离开这个温度就容易变质,保质期也只有几天时间。 一般来说,每天早上家庭送的鲜奶和市场上的冷藏鲜奶都属于巴氏奶。而市场上那些保质期在45天和几个月的利乐 包装奶都不属于巴氏奶,属于灭菌奶。灭菌奶使用超高温灭菌法(UHT),分间接加热和直接加热两种。直接式加热时间快 ,营养保存相对比较多,但成本很高。大多数中国企业采用比较便宜的间接式加热,但牛奶的营养损失比较大。 “因为奶源的问题,鲜奶加工的温度比国际上要高得多,造成在营养和口感上巴氏奶和灭菌奶没多大的差异。”顾认 为,这样一来消费者感觉模糊了,“事实上,因为营养价值和口味的原因,国际上巴氏杀菌奶的合理价格应该是灭菌奶的至少 一倍。” 中国人喝牛奶的历史就不到百年,对喝奶并不是太讲究。最早也是在通商口岸由外国人带进了奶牛。1933年,上 海共有奶牛场90家,奶牛2677头,由加工企业向社会供应“新鲜牛奶”,那时候,牛奶是少数人喝的高级品。 “就算在1980年代,牛奶也还是一个滋补品。”顾说,由于国内对奶的认知不足,“含乳饮料的发展速度超过了 液态奶;液态奶中,灭菌奶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巴氏杀菌奶。” 在上海武宁路家乐福,蒙牛的促销员正在给整箱的利乐枕包装奶加贴促销装。夏季的到来,利乐装牛奶因为其携带和 保存的方便,其销售跟卖饮料一样。“不管是蒙牛、光明还是伊利,添加了水果或巧克力的奶都卖得特别好。”促销员告诉记 者,鲜奶的销售显然没有那样火爆。 “加了果汁或巧克力等物的牛奶其实等于又在那12%营养里打了折扣。”顾佳乐说。 无论在家乐福、易初莲花还是在联华,近10个品牌,打着各种概念的利乐装的灭菌奶充满柜台,整箱整箱的堆垒在 那里。而鲜奶的数量却少得可怜,并且价格也与灭菌奶基本持平。 断章取义的市场空间 在顾佳升看来,中国奶业市场的发展是不健康的,虽然速度快得惊人。 “现在全球每人每年消费100公斤牛奶,中国才12公斤,就算在上海也才25公斤左右。”顾说,“于是企业就 认为这中间的市场空间很大,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全对。” 顾告诉记者,在国际上,人均年消费的100公斤牛奶中,只有20到25公斤是液态奶,另外有差不多50公斤做 了奶酪等奶制品。顾佳升认为,虽然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业市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对 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而言,则已经过半饱和点了。 “国内企业盲目看好市场,盲目扩张,超越了生产和管理能力。这也是中国奶业市场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的原因之一 。” 其实,中国奶业市场的发展中出现的最大一个赢家是利乐,不论你是喜欢“伊利”,还是青睐“光明”,或是钟情“ 蒙牛”,都少不了接受利乐——这些液态奶包装的生产者,几乎所有的灭菌奶都采用了利乐包装。 今年3月份,光伊利集团利乐包装的液态奶就达到了一百亿包。蒙牛的利乐包装的销量更是全球第一。记者在家乐福 的销售点拿到的一张蒙牛的广告单页上,还专门写了利乐为蒙牛建造的一条利乐包生产线的事情。 “整个中国市场对利乐来说是一个奇迹。”顾佳升告诉记者,甚至利乐公司的人都对这种奇怪的发展感到惊讶。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