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分析:警惕中国威胁论渗透欧洲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16:14 世界新闻报

  《世界新闻报》特约评论员 李华 “中国威胁论”目前还只是一种“因事生非”的炒作,并不代表欧盟的官方政策。但是,如果任其发展,渗透到欧盟政治领域,就可能对欧盟对华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年初以来,随着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展开,欧盟内部的“疑华”情绪上升。从学界、媒体到公众,“来自中国的威胁”成为广为谈论的话题。

  年中,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和荷兰的公投过程中,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遭到进一步炒作: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和其他廉价商品竟然被有些政客和媒体渲染成宪法条约能否通过的一种相关因素。欧盟宪法条约本是欧盟内部事务,为何竟然和中国联系起来了呢?

  看看欧盟的经济表现,就知道其中的玄机所在了。从1992年以来,欧盟经济的年增长率仅有一次超过3%,失业率则高居8%至10%之间。近年来,欧盟主要成员国普遍进行以减税和削减福利保障为核心的经济社会改革,但由于积弊太深,改革进展缓慢,经济和就业状况反呈恶化趋势,造成社会关系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欧盟保守势力嫉妒和攻击的对象。于是,中国经济和技术的竞争力被人为地夸大;利润微薄的中国廉价商品,如鞋、服装和自行车等,被看作是影响欧盟就业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正是在嫉妒心理和转移内部矛盾用心的驱使下,欧洲炒作起“中国威胁论”。

  另一方面,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也和欧盟对华政策中的两面性有关。欧盟欢迎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道路,支持中国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鼓励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但欧盟同时认为,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仍不符合西方的标准,它需要把中国纳入“法制国家体系”,逐步加以改造。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欧盟加强了防范意识。不管是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的久拖不决,还是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都显示了欧盟对华政策中“私”的一面。当前,“中国威胁”的话题在欧洲迅速传扬而不见欧盟官方的回应,欧盟甚至有意利用这种舆情,可以看作是欧盟“私心”的延伸。

  再有,“中国威胁论”也和中欧之间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缺乏理解有关。中欧在文化上虽然不乏对应和契合之处,但和欧美在文化上的渊源相通相比,显然还缺乏默契和理解。“中国威胁论“在欧洲公众话语中的流传,表明欧洲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还很欠缺。

  总体来看,“中国威胁论”目前还只是一种“因事生非”的炒作,主要在经济层面展开,并不代表欧盟的官方政策。但是,它如此密集地在公共视野中曝光,还是值得警惕的。如果任其发展,渗透到欧盟政治领域,就可能对欧盟对华政策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这是中欧双方都不愿看到的,也是“战略伙伴关系”中不应该有的杂音。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西欧室副主任)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