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风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16:38 南方都市报

  作者:赵晓

  国内媒体近来纷纷关注海尔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公司,如果再追溯到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似乎给我们这样一个提示:中国进入跨国并购时代。这样的判断是否准确?而一个个海外并购个案的背后有怎样更为深刻的含义呢?

  毫无疑问,中国必将进入一个跨国并购的时代,而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是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资源秉赋条件的逆转。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增长很快,居民的储蓄存款大量增长,企业积累的资金也高速增长,可以说中国已具备国内国外大量投资的资源条件。

  另一方面,中国一直保持大量地引进外资,也就是说中国始终是一个资本净输入的国家。由于贸易和资本的“双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7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1%。这样的状态必然造成外汇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凸显。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有三种方式可以缓解:一是把进来的美元花出去;二是把国内需求降下来;三是调整汇率。目前政府主要是采取第一和第二种方法的结合来应付升值压力。其中通过购买国外原材料、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将美元花出去是合理选择。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期保持“双顺差”,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期保持资本净流入。随着中国企业的资本、资金越来越多,资本、存款、外汇比较富裕,由资本净流入向资本净输出转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很多国家例如日本、韩国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其实,在国内的发达地区,早已经进入到了资本的净输出阶段,例如温州炒房团、炒煤团的出现就是证明。某些地方的资本过剩,可以选择向中国的西部、东北等地输出,当然也可以向资本收益率比较高的发达国家输出。

  资本净输出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到国外投资,也可以是通过并购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考虑到上述背景,我们可以想象,中国的跨国并购将是一个战略阶段的行为,而不是一个短期的偶然为之的行为。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很多企业已经成长到相当的规模,要继续发展,提高竞争力,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优势和市场环境将成为下一阶段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只有如此,企业才能拥有最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当然,企业并购的具体目的可能不尽相同,比方说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是为了迅速实现联想品牌的国际化,而在购买现代电子部门的案例中,收购的目标是技术。

  尽管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输出,但就目前中国的整体环境来看,还存在很多局限之处。

  首先,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并购对国内的金融、证券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良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服务,才能降低国内企业的国际并购的交易成本,而国内的金融和证券企业目前的状况实在太差了,所以只能靠跨国公司的服务,钱给人家赚了,效率还要打个折扣。此外,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政务成本同样高昂。就目前来说,一个并购想法产生后,向有关部门报批,获得批准后融资,之后再报审批,政府审批环节冗杂,效率很低。国际化的运作需要成熟的管理制度、良好的金融证券环境,而过多的政府管制以及低效率的金融证券服务可能会使很多有竞争力的企业丧失良机。

  其次,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具有先天的不足,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国内时监管上就存在很多不力的地方,到国际市场运作之后如何监管,会不会成本更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中航油事件为例,一定要避免“走出去”成为“流出去”的发生。

  此外,中国的国有企业进行国际并购,通常是利用国内市场的垄断资源来进行的,往往财大气粗,出手阔绰。但是,每一项投资都有风险,一旦并购失败谁来埋单?恐怕最终还是国内民众。但普通民众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立场,也没有人重视他们的意见。因此,对于利用国内垄断资源进行国际并购的企业,最好能建立更加健全的制度。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一定要对并购的前景、获益性做出明确的评估,避免过度冒险。因为这不仅仅是企业的个体行为,更是关系到国民福利的大事!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