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两名英国人花费50万元重走红军长征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7:18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许敏

  “我们想重走长征路。”

  对面的人扬起眉毛。

  “我们全程都徒步,要一年的时间。从没有外国人这样做过。”

  对方皱起了眉头,“你们有什么经验吗?”

  “哦,没有。”

  “你们已经找到赞助商了吗?”

  “也没有。”

  沉默。

  “我明白了。你们是不是疯了?”

  当英国人李爱德和马普安,把自己的“伟大计划”跟身边人提起的时候,得到的都是这样的反应。

  那是2001年夏天。李爱德和马普安来中国的第四个年头。距离他们在贵州黎平县旅游时,突然冒出这个想法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距离那场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的艰苦跋涉,整整67年。

  没有清一色中山装

  当李爱德和马普安还在英格兰上中学时,关于中国,他们只有一个概念:如果那些穿清一色蓝制服的中国人在同一时间跳起来再落地,大海会掀起巨浪,把他们这些住在西方的人统统淹没。

  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1987年,他们相识在柯彻斯特大学时,开始阅读严肃报纸,偶尔会读到一些关于中国的报道,有关共产主义,和中国那令人惊叹的经济发展。

  但那不是他们关注的,那时他们的生活中心,是游戏、另类摇滚、国际政治还有足球。“我只去过中国使馆,吃过中餐,但没怎么想过中国是什么样的。在我们那儿中国台湾、香港的报道比较多,有关中国大陆的很少,基本上都是政治事件。但是关于中国的社会情况,普通老百姓说什么做什么,都不知道。”这些就是李爱德来中国以前的简单印象。

  所以他们不否认,来中国之前,对这个国家有偏见。“我们所知道、媒体报道的都是不好的消息。真实情况毫无了解。如果有的话,就是张艺谋、陈凯歌拍的片子,都是中国过去,关于中国现代的电影,根本没看过。有也都是从香港传来的功夫片。所以我们只知道中山装、功夫、共产党和中国餐馆,那时候以为中国人都是香港、广东人那样。”李爱德说。

  那时他们开始听说长征。马普安回忆,“报纸上,LONG MARCH是非常有名的标题,也知道这是一个毛泽东走路的故事。但总是只有两句话,就是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其他就不知道了。直到1997年我看到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才知道长征是怎么回事。三年后,我把这本书借给爱德看,我们第一次聊起了长征。”

  获得国际政治学学士学位后,马普安又修读了新闻学硕士。而李爱德则在英国布列福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主修苏联政治历史。毕业后,马普安去了美国,在新泽西洲做报纸特写稿件编辑,李爱德则留在大学教了几年书。

  1997年,他们先后来到中国,在北京供职于媒体。马普安发现这里并不是想像中那样——“人人都穿清一色中山装,像机器人一样。”

  “中国在我们的媒体上越来越时髦,报道越来越多,所以对这个国家充满好奇。我曾在苏联学习过,并待过一段时间。来中国的时候,只知道也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有一些共同点。”李爱德说。“来中国后,第一次了解到真实的中国,很多事情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一次有机会知道,中国人在想什么干什么,而不是我们的媒体在说什么。”

  令他高兴的是,这个国家比印象中的前苏联好太多了,“在莫斯科,你要解决问题就要钞票打点,否则给你一拖就是一个星期,太累了。但在中国,我有问题,可能还是要花半天时间,但最后总是能解决的,也不要给小费。中国官员的工作态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改革开放的进步。我在苏联的时候,他们也搞改革开放,但完全失败了。所以为什么我愿意在中国待着,因为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好的。”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