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医疗体制改革专题 > 正文

江南时报:警惕医改引发的“重症肺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6:34 人民网-江南时报

  一个如花似玉的年轻生命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发烧”而不幸凋零!本报昨日报道的苏州市26岁的未婚女孩郑贤在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死于“重症肺炎“的事件,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关注。尽管有关这一医疗纠纷的医鉴调查还在进行之中,但透过这起事件,我们不得不对医院现行的就诊程序等问题进行审视。早在2004年苏州就率先在国内试水,在整个市立医院体系内进行医疗市场化改革试点,到今年,最终以改革不成功作为结局。

  不仅是苏州,对于全国的医改,不久前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也称其“不成功”。但有关部门似乎并没有对这项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弃甚至减弱重视度。

  我们不能说“郑贤事件”与苏州的医改存在本质上的关联,但人们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期待和关注、对医疗质量和环境的指责声从来就没有停止。作为医改的直接实施者,医院的期待同样迫切。在南京,患者看病难问题依旧突出,记者调查发现,各大医院以各种形式来扩充床位、诊点,以满足患者需求,对此专家又指出,医院的盲目扩张可能会缓解看病难问题,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看病越来越贵。

  其实医疗体制是产生医患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如何解决看病难,让老百姓看病有保障,将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昨天有最新消息称,卫生部已彻底否定医改市场化的“美国模式”,将坚决以“政府医院”和非营利医院作为卫生服务体系主体。

  事件

  “郑贤之死”也在拷问医疗服务质量

  7月21日,天很热。家住苏州市西北街158号26岁的女孩郑贤突然感到身体不适,随后在母亲陪同下来到附近的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进行治疗,当时体温测量38.3℃,医生开了点药。两天后,身体未见好转的郑贤再次去医院就诊,体温仍偏高,医生同样开了两天的药量。到23日晚,郑贤将药水全部挂完,高烧仍然未退。到24日早上,挂完水的郑贤出现头晕手抖等现象,同时还呕出血液。24日下午,家人再次带郑来到医院,医生要求她住院并给她注射了止血针,并做了肺部及脑部CT检查,结果医生告诉其家属情况比较严重,也比较复杂,这样到25日早上,郑病情加重,并进入一级护理病房,到下午3点许,仅仅18个小时,医生宣布郑贤死亡。

  院方的结论是重症肺炎。而对郑贤突然离去亲人悲痛欲绝,同时对院方治疗手段和诊断过程提出异议,并认为院方延误了治疗时间,但院方认为其治疗手段是正常的,并无延误之嫌。目前双方正就郑贤之死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进行法定程序上的交涉。(详见昨天本报《江苏·各地》版)

  重症肺炎与眼下“高温病”、“空调病”肆虐是否有关,这类病症的诊治,对我们关注的政府市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是否有关?记者昨天采访了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中心的戴国强主任。戴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正处在三伏天,天气多变而且闷热,所以感冒和发烧的病人特别多。导致感冒病人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市民自身没有注意保护自己,一冷一热引发的空调病,夏天不注意休息,导致抵抗力下降都会引发相关的疾病。所以,在这个季节里,单纯的预防措施是没用的,而是要通过综合的办法。对于感冒的问题,戴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感冒是万病之源,感冒肯定是病毒感染,使人的抵抗力下降,导致了外敌的侵入,细菌的入侵就有可能引发心肌炎、重症肺炎,甚至肾脏的衰竭等一系列的疾病,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引发身体的多脏器衰竭。虽然感冒一年四季都有,没有特别明显的季节性,但是戴主任指出,天热的话感冒肯定要相对的多一些的,而且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有可能感冒。所以市民有了感冒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另外很多来势凶猛的意外病发症有可能乘着感冒一起来,所以更要及时的治疗和密切的观察。戴主任提醒市民,不要忽视了小小的感冒。戴主任表示,对“郑贤之死”事件的具体诊治情况不了解,所以不好判断其正确与否,但戴主任强调,在当前就诊感冒病人猛增的特殊时期,所有医护人员一定要格外细心,切实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因为这也是我国医疗服务公益化的方向所决定的。但病人及其家属也要体谅医务人员,因为有些疾病防不胜防,来势凶险。

  消息

  卫生部昨彻底否定宿迁“美国模式”

  “目前,我们惟一能告诉媒体的是,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新的医改方案,但何时出台,还没有时间表。”卫生部新闻处一位工作人员昨天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写的《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说:中国医改不成功》一文于7月29日见报后,卫生部新闻处的电话几乎成了热线,媒体要求采访“医改问题”的传真也接连不断。“在新的方案出台前,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卫生部新闻处如此答复。

  据悉,2000年,国家体改办等8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4部委推出《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从此开始。

  卫生部医政司一位退休的司长说,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不是卫生部一家提出来的。而现在的舆论,显然把矛头指向了卫生部。

  事实上,不仅是舆论在关注中国的医改,中央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在今年7月1日由中宣部等部门组织的形势报告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专门作了《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及改革发展展望》的形势报告。“选择卫生部作形势报告,正是中央政府高度关注医改的一个信号。”卫生部一份内部报纸的常务副社长赵淳对记者说。

  此前的6月20日,中国青年报记者采写的《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我国医改悄然转舵》一文的消息源,正是来自这份内部报纸头版头条刊发的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讲话——市场化非医改方向。该文同样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据记者了解,否定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意见,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已经在卫生部官员的多次内部讲话中出现。然而,各地医疗机构民营化的浪潮并没有随之减速。

  一个市场化的样本是江苏省宿迁市。从2000年开始,宿迁将医疗机构全部推向市场,实行私有化。据了解,这场效仿“美国模式”的改革,使政府的负担减轻了,医疗服务质量也得到改善,但医疗费用随之上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刘新明司长在此前的讲话中说,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刘新明说,以后,政府医院与社会非营利医院要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以此来体现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

  卫生系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刘新明透露的这些信息,或许正是今后新医改走向的核心内容。

  目击

  看病难:就医患者人满也为“患”

  记者昨天在鼓楼医院采访时获悉,目前正值三伏天,医院的火热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这个夏天。门诊病人爆满,医院不得不为一些火爆的专科门诊开设了特区,将医院的大礼堂改设成了门诊大厅。医院的病房也人满为患,医院原先额定的1300多张床位已经超额到了1600多张。

  据了解,从这个夏天开始,南京鼓楼医院的各个科室就处在超负荷运作的状态,特别是医院的特色门诊骨科脊柱外科邱勇主任的门诊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从6月下旬开始,各种考试刚刚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来看脊柱外科的学生就像潮水一样涌到了鼓楼医院。邱勇主任只有半天门诊,而病人每天都在100人以上,有时候达到了130人次,一直居高不下,常常是下午1点钟做完手术上门诊开始看病,直到下班的时间都停不下来。而来看病的孩子也都是最起码有一个家长带领,还拖着行李箱,许多排不上号的远道而来的病人只能去花钱住宾馆。为了替病人节约费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看上病和接受治疗,医院经过协调,将医院开会用的有400多个座位的大礼堂开设成了脊柱外科的门诊大厅。在邱勇主任手术的时候,他的博士助手先组织病人该检查的检查、该拍片的拍片,还专门配备了疏导病人的护士,让大家有秩序又能及时地看上病。为了方便病人就餐,医院还提供了卫生的快餐,免除了病人大热天要到外面去到处找地方吃饭的烦恼。

  除了骨科的脊柱外科门诊火爆以外,鼓楼医院的专家门诊和手术也是非常的火。专家会诊中心50元的挂号费并没有拦住看病的患者,经常要提前预约才能看上病。手术也在这个夏天显得特别多,很多医生一天要做好几台的手术,从上午做到下午七八点钟,据说有一个主任一天居然做了8台手术,创下了这个夏天的之最。专家分析说,造成患者火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目前正值暑假,很多学生都有机会趁着长假来看病或者动手术,等到开学的时候也休息得差不多了。同时,家长也趁着孩子放假的时候,自己抓紧时间看病,实际上很多病都是平时应该要看却没有来看的。

  记者在鼓楼医院8月2日的住院病人统计表格上看到,医院的核定床位应该是在1300张,但实际住院病人却已经达到了1679张。其中急诊病房原先34张床,现在加了25张;肿瘤科原定38张,现在加了24张;消化科原定38张,现在加了30张;泌尿科原先两个病区76张,现在加了33张;创伤骨科原先38张,现在加了22张;耳鼻喉科原先38张,现在加了12张;血液科原先38张,现在加了12张;心脏科两个病区原先71张,现在加了23张;神经内科原先38张,现在加了10张;内分泌科原先38张,现在加了13张。

  而据了解,目前鼓楼医院的病床还很紧张,很多的病人还是在等待着尽快可以住到相关的病房。

  调查

  南京医院今年将投16亿“增肥”

  为了解决病人“看病难”的问题,南京不少大的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地进行扩张。据了解,今年南京的医院将总共投资159100万元用于门诊、病房楼的扩建。

  鼓楼医院南扩工程已经进入拆迁阶段,南扩后,其面积将翻一番,占地面积达100多亩。据悉,扩建后的鼓楼医院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鼓楼医院总体规模将达到住院部2000张床位、日均门诊量6000人次,几乎是现在的一倍。而整个南扩工程的总投资也将达到8亿元。在竞争的多个南扩设计方案中,造价较低且利用率较高的双“L”形方案拔得头筹。

  南京市第一医院同样要进行南扩,该院转让到11亩土地,在此基础上建造一座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综合大楼。新大楼建成后,该院将增加300张床位,大大缓解病人“住院难”的问题。目前,该新大楼的规划已经出台,并开始动工。

  2004年底,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病房楼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新病房大楼建在该院中部偏东位置,建设总投资1.4亿元,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地上21层,局部23层;地下2层(另有半地下层),设床位700张。大楼将在明年底封顶,2007年左右投入使用。

  儿童医院“看病难”一直是南京市民反映的热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南京市儿童医院也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为了尽快缓解“住院难”情况,儿童医院专家及领导经过论证,及时调整科室布局,将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病人,将原先作为临床医生、进修实习医生的宿舍及部分职能科室和刚使用一年的综合楼重新规划,腾出三层改建成病房,同时将内科病房、观察室进行调整,由此增加了四个病区、140张床位,血液科、心内科、肾脏科、风湿免疫科、五官科等12个病人需求迫切的临床专科得到了扩大,使医院原本420张床位数增加到560张,整体床位数增加了三分之一。

  在缓解了“住院难”的同时,儿童医院为了解决门诊病人量增加、候诊时间延长的状况,在提前半小时开诊的同时,增加门诊医生人数。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大楼将于今年八九月份破土动工。据该院彭宇竹院长介绍,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大楼一期拆迁已经基本完成。该大楼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共有20层,床位数最起码增加200张。

  南京市中医院将投资2500万元建造肛肠中心,该扩建项目已于去年12月份动工,预计今年底完工。据介绍,该院的肛肠中心是全国的重点学科。新肛肠中心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到七八千平方米,床位数也将从120张增加到150张。

  南京市第二医院的门诊病房大楼已经开建,地上15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床位数将从现在的350张增加到430张,争取今年底完工。该院负责人表示,建成后的门诊病房大楼收治的病人主要与肝病有关。

  南京市胸科医院于春节后破土动工结核病房楼,新结核病房大楼地上6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床位200张,总投资2500万元,争取在今年年底交付使用。

  南京脑科医院将要建造的是一栋“连体”楼,由一栋12层的精神科大楼和一栋6层的综合楼组成。该院马俊副院长介绍,目前,这栋“连体”楼正在做方案设计,总投资为6300万元,整个建筑面积预计在1.8万平方米。

  视点

  医院扩张,成本“转嫁”到何方?

  虽然医院纷纷在扩张,但是记者昨天在采访中却有专家指出,医院的扩张并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反而有极大可能加重百姓的医疗负担。因为医院扩张除少部分政府财政投入外,大多数还是自身“出血”,其成本最终必然会“转嫁”到患者身上。

  专家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大医院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取更多的患者,而病人大量涌入大医院就诊,只会提高他们的看病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和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三级大医院的平均门诊费用几乎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倍,平均住院费用也要贵1100元,因此这无法解决患者“看病贵”的问题。

  据了解,医院纷纷扩张,一方面是扩充自己的硬件设施,使患者的就诊环境更加好,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使患者得到最先进的治疗。要先满足这样的目标,首先需要的就是资金。而医院硬件设施改造肯定需要资金,虽然有来自政府的拨款,但那都是有限的。因为医院将自己所需要的资金上报到主管部门,再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拿到手的资金非常的有限,医院只能通过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这些资金。钱花出去了,医院要想收回成本,必然要将这些成本结算到病人的身上。医院的硬件设施改变了,相关的收费肯定也要高了。不仅是服务方面的收费,还涉及到检查方面的费用。因为医院越变越高级,病床越多,相对的高级病房也越来越多,患者住院的成本就明显增高了。按照现行的标准,三个人住的床位是每人30到50元不等,两人住的也要100到200元,单间则在200到300元左右。高级病房越来越多,病人在没有普通病房住的条件下肯定还是会选择住贵的病房。医院引进了世界先进的仪器或者设备,相关检查的费用肯定也会提高。由此来算一下,医院越来越好,病人看病肯定也要越来越贵了。所以医院盲目地扩张,并不能解决病人“看病难”和“看病贵”的实质问题。

  另外,医院软件方面的改进,对病人来说是好事。但是留住人才或者引进人才就要通过高薪聘请,医院花的钱多了,相关的门诊费用也提高到了50、100和200元,甚至有的专家门诊上升到了300元,这对很多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并不公平,不利于解决患者的“看病难”问题。专家建议,医院扩张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适度,既要增加病床,引进先进技术,又要将病人的看病成本降下来。

  专家

  大医院规模和收费应适当“封顶”

  针对我国当前医疗卫生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社会各界议论纷纷。知名医院管理学专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易学明院长认为,为了解决“看病贵”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患者最反感的问题,我国大医院的规模和医疗收费都应该适当“封顶”,无限制是不行的。

  易学明院长说,医院不能一味搞创收,把经济效益摆到不适当的位置。因为医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病人的医疗消费要全听医生的,如果医生一心想“创收”,收费必然会往上蹿,看病当然就会越来越贵,本来3000元就能解决的阑尾炎手术就会变成1万元,病人怎能没有怨气,怎能不发生纠纷呢?还有“过度医疗”,动不动就做昂贵的检查和手术等。他说,大医院应该给自己下“限收指标”,将每年的医疗业务收入“封顶”。

  易学明院长认为,目前国内一些大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低成本扩张”,造成医院规模越来越大,这可能会搞乱大医院解决大病和科教研的基本定位。不少医院管理专家都认为,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情况突出,绝大部分人财物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间的医疗差别过大。大医院没有分流,没有转诊,没有层次,医院无序竞争。有些大医院盲目抢占医疗市场与份额,而病人在“快长”的大医院中并没有得到精心治疗。

  易学明院长说,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不是越高越好,该“请走”的患者有时就是要“赶”,把他们“赶”到基层医疗单位。如最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规定普外科不收慢性阑尾炎、疝气等下腹部手术病人,此类手术一律介绍到下级医院去做,当然,为什么不收,一定要与病人讲清楚,求得病人的理解。还有在病房过道加床的问题,一定要解决。现在一些医院都不大注意加床问题,甚至将其作为自己医疗技术高和受病人欢迎的标志,其实在过道加床是不安全的,因为没有呼叫铃,没有抢救设备,也是不规范的,病人在走廊里不可能得到满意的服务。为何会出现过道加床?其原因之一就是无论大病小病都“来者不拒”。

  易学明院长认为,大医院不断地“装不下”患者,这不仅反映出我们医疗系统的层次不明,高层医疗机构越俎代庖,基层单位无力竞争而日益萎缩。还反映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卡住发病的“源头”,即落实“预防为主”上,我们的投入不足。在最有效,也是性价比最好的健康教育方面,我们缺乏如今“扩医院”这样的大手笔和大投入。

  《江南时报》 (2005年08月04日 第四版)

  作者:本报记者 黄苏娟 实习生 刘叶

  相关专题:聚焦医疗体制改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