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韩剧招谁惹谁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6:59 观察与思考

  -魏小玲

  我想先说点正题之外的话。五年前,我们搬进现在的写字楼时物业的食堂就不太好,但是当时没别的可吃,也只好将就一下。后来,写字楼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好吃不贵的饭馆越来越多,我们就改叫外卖了。没想到,叫外卖只持续了一个月。原因很简单,楼下的保安按“领导指示”,拒绝送餐的服务员上楼,不仅如此,物业还郑重其事地在电梯里贴了
一个告示,说大家既然在本写字楼办公,也应该在本写字楼内就餐,不然,将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与环境。

  说到这里,也就知道这事还是跟正题有关系的。据报道:在“2005年电视剧题材市场研讨会”上,“国内20名顶尖的电视制片人”,“一致向韩剧‘开炮’,要求有关方面减少韩剧播出量,给国内电视剧“留点空间”。

  韩剧果真已经如洪水猛兽一般,挤得国产电视剧没地躲没地藏了吗?

  其实,据《中国电视剧市场研究报告》,2004年批准引进发行的电视剧共计70部、1297集,其中港台剧45部,占去了总数量的65%,而居第二位的韩剧,撑死了也就20多部。另一方面,2004年国产电视剧产量约为12000集,其中能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有5000集。如果说这20多部的韩剧,真的给12000多集的国产剧带来了恐慌,那就只能用一个理由解释:我们引进的韩剧均属上乘之作,有一部算一部,播一部火一部;一部韩剧,抵得过十部国产剧。

  韩剧果真就那么好看?我倒并不这么认为。

  《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和《大长今》等电视剧的韩国MB电视剧中心主任李殷诖说,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这个电视剧的故事主题,是否可以给观众全新的感觉,或者是一种新鲜的感觉。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有点装。其实,韩剧就跟我们写字楼下的小饭馆一个道理,—好吃不贵,但说到底,也是大众家常菜。食客对大众菜的要求,就是普通观众对电视剧的要求。

  问题就在这里。

  韩剧正是充分体现出了电视剧的通俗性和生活化。韩剧里,家长里短唧唧歪歪的世情人伦,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琐碎事情,拉拉杂杂絮絮叨叨的台词,都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谁跟谁吵架了,然后又怎么和好了,谁跟谁原本很好的,后来却又翻脸了,等等等等,哪些不是老百姓过日子的事?所以,长达三、四百集的韩剧,中国观众能够在深夜里守着电视机,一集不落地看下来;包括在香港,一部《大长今》,已经开始第三次重播,观众还是很多。

  客观地说,目前韩剧无论是在普通观众,还是在业内人士当中,都处于一个毁誉交加的地位。有人认为它贴近生活,也有人认为它节奏缓滞;有人说它精致干净,也有人说是矫揉造作。还有人站出来说:其实韩剧里的手法,多年前我就已经用过了,没什么好稀奇的。

  对于这最后一种说法,谁也不能否认,因为有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讲故事的套路无非也就那么些。但问题并不在于你能不能看出人家的手法和路数。同理,谁都知道电视剧要拍得好看,可是韩剧就是比国产剧做得更好。所以,韩剧有市场、有收视率,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其实,韩剧只是一个符号。在这个符号的后面,隐藏着一种文化自恋和一种不宽容。这种情结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比如说,当年一个叫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王子红遍中国的时候,也有很多弹钢琴的站出来,说他弹钢琴的水平其实并不怎么样,他的音乐根本不是高雅音乐,都是拿流行歌曲改编出来的;前几年有个叫陈美的美籍华人姑娘,拉着小提琴满场飞,之后咱们的小姑娘也说那没什么了不起,我还能拉着二胡满场跑呢;再前几年,一部叫《泰坦尼克》的电影狠狠地刺激了普通观众的眼睛之后,也有电影人士恨恨地说:要是我有这么多钱,也能做出这么牛的东西来。

  这种文化自恋和不宽容的结果,就导致了两种极端:要么没头脑地跟风效仿,要么不高兴地挑横拣竖找理由。这样的态度做出来的电视剧,就导致眼下国产剧的观众流失。

  其实国产电视剧里,并不乏观众追捧的作品。诸如《大宅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式离婚》《贫嘴张大民》《雍正王朝》《空镜子》《长征》《天龙八部》等等,能让观众各取所需,各得其乐。遗憾的是,这样的电视剧还是太少。咱们的观众打开电视,能看见的电视剧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扎着小辫斗心机的古装戏,二是穿着奇装异服打打杀杀的武侠戏,三是穿着时装学人说话的都市戏。

  由此可以看出,国产电视剧的题材是多么的狭隘。古装戏里的人,全是脸谱式的;武侠戏里的人,从发型到服装到眉眼,无一不是怪胎;至于都市戏,透着一个字:假。连看不起韩剧的导演自己也承认,目前的国产电视剧极其缺乏精彩的故事。

  为什么没有好故事呢?原因在于没有好编剧。为什么没有好编剧呢?因为编剧们“生活在别处”。打个比方,那些从专业院校、相关专业里毕业出来的青年,凭着自己读过的各套文艺创作理论,和看过的一堆堆被推为经典的东西,就敢根据自己有限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写一个关于四五十岁中年人的心路历程的故事。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他们一旦走上编剧的路,也就相当于选择了一种白天睡大觉、傍晚出门活动、深夜回家敲字的生活方式,他们再也接触不到活生生的人,和实实在在的老百姓了,自然也就无从贴近生活了。—他们的脚悬浮在空气中,根本就踩不到地上。—这种状态下的创作,根本就是空中建楼阁。所以,电视剧里的人物,是苍白的;电视剧里的生活,是空泛的。当这样的剧本完成之后,注定了是先天不足的。

  其实如果非要拿剧本说事,韩剧里的故事也不见得个个都精彩,有的韩剧的故事情节也堪称弱智。但是韩剧有一个底线:养眼。可咱们十几亿人口里,俊男美女按说也是论堆撮,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丽的风景也是数不胜数,可是,想拍好看的画面,似乎并不容易。实际上,在养眼与否的背后,隐藏了一堆的问题。首先是导演手法,其次是摄影和灯光,还有就是服装和化妆等等。说到底,这就是电视剧班底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后天不足的问题。

  电视剧的班底有两种极端,一是有着崇高的艺术追求目标,对于他们来说,拍电视剧不得已而为之,只是为了给自己今后有机会拍有思想有艺术的大作品增加一些砝码;还有一种,以挣钱为目的,接到活了,三下五除二,干完拿钱走人,再接下一部。这两种目的造成的结果,就是不敬业、不用心,观众当然不爱看。

  严格地讲,从电视剧的制作技术角度来说,只要是能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从技术角度而言,肯定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不过,如果我们从整体的制作水准来看,目前国内真正能够被称为“制作精良”的电视剧还是凤毛麟角。为了弥补那些无处不在的小马脚,国产电视剧最喜欢用的一个手段,就是炫耀制作大,场景大,阵容大,反正无一处不象是吃了伟哥一样大。只是,在这些“大”场景、“大”阵容、“大”手笔的下面,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国产电视剧的通病从来都不因为制作规模的大小而有所变化,永远顽固地出现在它们该出现的地方。诸多细节方面的穿帮以及不严谨的问题,其实都没有单独提出来的必要,因为这是国内电视剧基本都存在的问题。而对于细节的尊重,其实体现出了创作者对于观众的尊重以及整体制作能力的高低。

  这也就是所谓的“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或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如果把一部电视剧比为一个木桶,从编剧、导演一直到摄影、灯光、演员,包括道具、服装和化妆等等,都只是其中的一块木板而已,任何一块出现问题,结果不言而喻。

  正是这种细节所透露出的敬业精神,才是国内电视剧制作行业所缺乏的。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无数个小细节组合而成的,最后留给观众印象的往往也是这样的小细节,如果在这方面以得过且过的心态来面对观众,最终恐怕会弄巧成拙。国内的电视剧,永远都在把观众当二傻子来看待—对不起,我们才是有话语权的人,我们想带你们玩什么,你们就得看什么。

  中国的电视观众可能是世界上最宽容的电视观众了。因为长期以来习惯了只要能忍受电视广告没完没了的视觉轰炸,就能免费地看到在广告中插播的电视剧,所以他们一般对国产电视剧都不会太挑剔。所以,如果偶尔出一个制作相对说来精良一些的电视剧,宽容的电视观众就会将这部电视剧惊为天人。这样的现象一般说来每隔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就会出现一次,估计和中国的电视观众视觉疲劳期有一定关系。

  可是即便是这样的宽容观众,似乎还是不能让业内人士满意。因为现下有人说了:他们太爱看韩剧了,都不看我们了,所以有必要限制引进了。

  记得有一年的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里,陈佩斯冲着朱时茂一瞪眼说,“你还能管观众爱看谁吗?”可是,国内影视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就是:不迎合观众,而要引导观众,说白了就是要管观众爱看什么。这种高高在上的心理使他们无法立于观众的地位去制作影视剧,拍出来的东西当然不受观众喜欢,观众也当然不买帐了。对于观众不买账的东西,他们会摇摇头,无不遗憾地说:国内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有待提高,咱们是搞艺术的,任重而道远,大家要努力啊……这些话的潜台词就是观众很笨,看不懂国内一些影视作品。

  可是,像《大宅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式离婚》《贫嘴张大民》等等等等,这样的电视剧,观众怎么就买账?更有意思的是,业内人士又经常把这些剧目挂在嘴边炫耀,以反对那些反对他们的人,这简直是在抽自己的大嘴巴。

  还是老百姓的话说得实在:“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货比货该扔,人比人该死”。

  说到底,韩剧的兴起,甚至包括

韩国电影的兴起,其实也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为什么韩国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们,能在这十年内突飞猛进一般地成长起来呢?我觉得,这才是国内的影视业人士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能抛下孤芳自赏的艺术偏执,抛下只图挣钱的态度,把电视剧当个正事来做,做好了,就算有人要反过来限制国产电视剧的播出,要求为引进的国外电视剧“留点空间”,那也是白费力气了。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