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地方保护主义是市场经济的一颗毒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5:51 新华网 | |||||||||
作者:晏扬 商务部近日发布《汽车贸易政策》,要求坚决制止强制或变相强制本地消费者购买本地生产的汽车,以及以任何方式干预经营者选择国家许可生产、销售的汽车的行为,今后地方政府不得对非本地生产和交易的汽车在流通、服务、使用等方面实施歧视性政策。
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汽车生产和销售企业往往就是某个地方的纳税大户。为了保护本地利益,保证本地汽车产业为地方财政提供更多收入,一些地方政府频频出台汽车市场的保护性政策,人为构筑区域壁垒,或强制消费者(尤其是政府采购)购买本地生产的汽车,或对非本地生产的汽车实施歧视性政策,甚至进行市场封锁。以至于各地之间的汽车贸易磨擦时有发生。 显然,构筑汽车贸易壁垒,是一种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有很多种表现,在经济领域除汽车贸易之外,诸如环境污染、限制人口自由流动、假冒伪劣产品等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地方保护的影子。笔者认为,单从经济角度看,地方保护作为一种狭隘的经济利益观,也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其一,弱化了竞争,损害了市场竞争的效率。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公平竞争,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保护将统一的市场进行人为的条块分割,缩小了竞争范围,相当于弱化了竞争强度。在地方政府保护下的企业,犹无需竞争便可以轻松生存。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范围缩小,使得一些优势企业无法占领本可以占领的市场,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空间,从而导致企业及其产品优不胜、劣不汰,市场竞争效率低下,市场功能严重失效。 其二,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机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无形之手”的调节,使经济资源得以优化配置,而地方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干扰市场的“无形之手”。拿汽车产业来说,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区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还有很多地方将汽车作为了支柱产业,而实际上大多数地方的汽车产业都在低水平上运行,都是靠“有形之手”支撑。缺乏整体和全局观念,重复建设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其三,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竞争)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服务的质量以及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商品和服务。然而,由于地方保护的存在,外地的产品和服务无法跨越市场壁垒自由进入,使得消费者不仅无法充分享有选择商品和服务的自由,而且往往要为强制(或变相强制)的消费支付较高的经济代价。地方保护在保护本地经济利益的同时,却损害了普通消费者的权益。 说到底,地方保护主义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说,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市场经济的一颗毒瘤,这颗毒瘤不除,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得以真正确立和完善。商务部发布的《汽车贸易政策》,显然意在拿地方保护这颗毒瘤开刀,虽然单凭一纸政策无法根除这颗毒瘤,但我们有理由对此寄予期待。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